首页 > > 72

三網融合 還有多遠的路要走?

2015-09-17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

  本報記者 羅凱

  近日,沉寂了許久的三網融合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國務院辦公廳在閱兵小長假的最後一天印發了《三網融合推廣方案》,《方案》提出,三網融合試點階段各項任務已基本完成,將廣電、電信業務雙向進入擴大到全國范圍並實質性開展工作。從目前微信、微博等網上的評論來看,大家對此似乎並不“感冒”,有的認為《方案》內容缺乏新意,有的甚至表示悲觀,認為部門利益糾葛阻礙“雙向進入”等問題並未得到實質性解決,也未設立全面推進的時間表,三網融合的路還很漫長。

  從1998年提出三網融合的概念,到2010年、2011年相繼公布第一批、第二批三網融合試點地區名單,54個地區和城市加入試點行列,再到今年的全面推進,17年來,三網融合取得了一定進展,但進度卻不盡如人意。截至今年7月份,IPTV用戶數達到3993.7萬戶,比試點初期的600多萬戶增加了5倍多。這是三網融合最可觀的成果,但是與三家基礎電信企業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總數的2.08億相比,還是顯得略少,這意味著每5個裝有固網寬帶的家庭,只有1家接入了IPTV;智能電視、智能機頂盒的出貨量雖然一度暴增,但最終因廣電總局管控“內容侵權”而受到抑制;廣電系中的“老大哥”——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廣電國網),拖了四年才在去年掛牌成立,廣電的全國“一張網”也遲遲未能整合形成。

  分析三網融合進展緩慢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行業部門之間和部門內部的利益紛爭一直存在。IPTV是目前三網融合最典型的產物,也是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信息消費產品。但是,由於它具有有線電視的相同屬性,勢必會分流一部分有線電視用戶,使廣電企業的傳統收入相應減少,自然就會觸碰廣電系的“神經”。所以,在過去5年的三網融合試點中,許多地方廣電機構及有線電視網絡運營商充分利用各種行業管理規范來約束或者限制IPTV業務的發展。

  再則,廣電自身的利益分配問題在IPTV的推廣過程中一直存在。起初,全國性的IPTV牌照只有中國網絡電視台CNTV(央視國際)與上海廣播電視台百視通持有,百視通憑借與電信運營商的良好關系,先行一步。但在2013年CNTV和百視通的合資公司愛上電視正式運作之後,百視通的全國性牌照基本失去作用。愛上電視便是《方案》中提及的全國統一的中央集成播控總平台。按理說,拿著“尚方寶劍”的愛上電視有著得天獨厚的政策優勢,但事實上,IPTV在很多時候被地方廣電視作自己的對手。試點地區的IPTV也經常遭到各地方廣電的強烈抵制。

  以上問題若得不到有效解決,三網融合未來之路將不會平坦。三網融合走向全國還需要更加切實有效的破局之策,更需要警惕的是,如果廣電、電信行業只盯著眼前的利益不放,而不進行很好的合作與創新,那么必將會被正在崛起的互聯網大軍所擊潰。近年來,代表先進生產力和技術服務創新最前沿的互聯網企業,已經給廣電、電信部門帶來強烈的沖擊。對電信業來說,微信等OTT業務不斷蠶食電信運營商的傳統語音和短彩信市場;對廣電企業來說,小米、樂視等互聯網電視盒子因為價格便宜、用戶體驗好等優點,直接旁路了有線電視和IPTV,將來靠廣電總局用行政手段下架、關停互聯網電視盒子的做法肯定是行不通的。

  所以,廣電、電信兩個部門應該攜起手來,不僅要合作做強IPTV這個拳頭產品,還要創新研發出更多受歡迎的三網融合新業態和新的商業模式,最大程度地滿足市場需求,尋求新的增長點。此次《方案》也特別提出,要切實推動相關產業發展,大力發展數字出版、互動新媒體、移動多媒體等新興文化產業,促進動漫遊戲、數字音樂、網絡藝術品等數字文化內容的消費。三網融合專家、融合網主編吳純勇認為,除了以上幾點,廣電、電信企業還可將養老、教育、電商等增值服務植入IPTV中,中國有兩億多的老人,老人是電視的忠實用戶,圍繞老人開展醫療、急救、電商等增值服務的可行性較高。

  不管怎樣,《方案》的印發表明了國家推進三網融合的堅強決心。如今,國家先後提出“寬帶中國”、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互聯網+”行動計劃等重大戰略,三網融合不再是幾個行業部門的事,而是全社會共同推進的系統工程。老百姓有權得到多家運營商接入寬帶的自由選擇權,有權得到IPTV這種方便、快捷、內容豐富的三網融合產品。不要因為部門隔閡而抑制老百姓日益增長的信息消費需求,更不能因為部門利益而阻礙國家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努力。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