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8

金立群:亞投行項目獲6%至10%回報是合理的

2015-09-21
来源:第一財經日報

  從3月12日英國宣布成為首個意向創始成員國以來,從成員到整體構架,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下稱“亞投行”)已日漸豐滿,候任行長金立群近期更是向外界表示,亞投行的項目將獲得合理收益。

  近日,金立群在新加坡表示,“亞投行整體應該是盈利的,亞投行項目獲得6%~10%的回報是合理的。”他早前曾呼吁,主導國際市場的信用評級機構的評級,包括標普、穆迪和惠譽等應給予亞投行公正的評級。

  對此,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亞太地區基礎設施業務及公共部門業務的負責人李廣宇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表示:“對于大部分投資者而言,大型基建項目不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而且預算很容易嚴重超支。即使投資經驗豐富的各類多邊開發銀行對利潤的強烈波動性和不可預測性也往往束手無策。但另一方面,大型基礎設施往往能顯著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根據世界銀行[微博]估計,基礎設施資產規模每提高10%,就會對當地GDP帶來最高1%的增長。”

  部分項目虧損“不是大問題”

  此前,各界最擔心或關注的莫過于亞投行的治理結構和投票權分配問題,而當前,亞投行的投資項目能否獲得回報則是重中之重。

  金立群19日表示,亞投行部分項目若虧損“不是大問題”。首批項目很可能是電力和公路,并可能涉足健康、教育和環境保護,且亞投行青睞主權擔保項目。

  至于首個項目究竟何時得以落成,金立群也在9月8日至9日出訪韓國時透露,2016年初會推出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縱觀歷史,基建項目的“慢性病”通常是影響其可持續性的主因。李廣宇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預算超支、工期延誤、采購失誤、當地居民抗議甚至項目所在國政治不穩定,這些都有可能導致項目中途夭折或者名存實亡。”

  他也解釋稱,通過對幾個典型案例的分析發現,這種情況在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都會發生。比如,民眾期待的英吉利海峽項目(Eurotunnel),最終的建設成本是預期的2倍,超支75億歐元。而亞洲的吉隆坡機場,也由于設計方案的反復調整,導致工程嚴重延期,預算大幅攀升。

  “對于亞投行而言,這些風險并非難以控制和化解。投資者必須練就一雙‘火眼金睛’,通過一套科學的方法和工具,搭建專有的可投資項目庫,這些因素將是基建項目投資者的制勝武器。”李廣宇告訴記者。

  根據麥肯錫的經驗,主要有兩類方法,一是通過前期盡職調查找出可投資項目;二是通過風險分攤提升償債能力,將高風險項目轉變成可投資項目。根據麥肯錫發布的《尋找真正可投資的大型基建項目》報告,要衡量一個項目的可持續性,三大指標是關鍵,即債務償付比率、最長貸款期限以及貸款利率。

  所謂債務償付比率,即可償債的現金流與承擔債務的比例。這是投資者(特別是開發銀行)最關注的指標,最能反映基建項目運營階段的風險情況;最長貸款期限,即最后一筆本金回收或投資出現回報的最晚期限。

  報告指出,除考量項目本身的風險系數外,還應根據所處行業的風險特性,比如資產壽命、建設周期等,設計標準的最長貸款期限,作為信貸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最后,貸款利率則應計算三部分內容——基準利率(一般是再融資率)、流動性溢價和風險利潤率。其中風險利潤率又根據內部收益率以及市場期望決定。通過計算項目償付能力,就可以得到項目至少需要的股權資本投入,即最小股權資本需要等于項目總融資需求減去項目償付能力。

  呼吁國際評級機構公正對待

  除了項目可持續性的甄別,另一個立行之本自然就是資金。作為一個多邊機構,如何在國際市場上獲得良好的評級將直接影響項目融資成本。

  對此,金立群此前便表示,如果得不到國際信貸評級機構的公平對待,亞投行可從國內市場中籌集所需資金。他表示,亞投行可在中國市場以非常優惠的利率水平,輕松籌集到200億~300億美元的資金。

  金立群同時表示,亞投行已邀請在國際市場占主導地位的信貸評級機構進行評級,這些機構包括標準普爾、穆迪和惠譽在內。

  在對亞投行的信用評估方面,金立群已經提前預警——“我希望你們能公平對待亞投行,如若不然,我會直接跳過你們。我還有整個中國市場可以利用。”

  就融資模式而言,可與亞投行類比的其實是在7月21日開業的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NDB,下稱“金磚銀行”)。金磚銀行行長卡馬特當日明確表示了希望能率先發行人民幣(6.362, -0.0005, -0.01%)計價債券的意愿。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