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1

中資行:做大蛋糕一起吃

2015-09-26
来源:香港商報

  誰動了本地銀行的乳酪?

  中資行:做大蛋糕一起吃

  【香港商報訊】記者曾展榮報道:隨著近年華資銀行紛紛賣盤,中資行及外資行已成本港銀行的中堅力量。由於中資行拓展步伐急速,有輿論揣測未來會出現中資行稱霸銀行業的「新常態」。不過,三間中資行領導層昨日一致表示:不能單靠幾家大行主導,市場需要多元化。

  建行(939)旗下建銀亞洲行長毛裕民更幽默稱:「可能動了人家的乳酪,但會把整個蛋糕做得更大」。事實上,市面上并沒有官方數字,直接列出中資行在本港市占比例。較有權威性的排名,則有畢馬威公布的《香港銀行業調研報告》,不過畢馬威近年亦沒有公布有關報告。2012年報告披露,按總資產排名,本港10大銀行中,中資行占了4席,總資產則占超過22%。而獨立經濟學家謝忠國指出,近年中資行占整體銀行總資產比例已達約三成。而根據金管局數字,截至7月底,本港銀行總資產已達約19.09萬億元規模。

  市場應有多元化參與者

  談及香港銀行業未來發展,毛裕民指出,商業銀行主要靠規模取勝,而目前豐(005)及渣打(2888)等大型外資行在香港規模明顯有優勢;如建銀亞洲等中資行卻較貼近內地市場,有望帶頭將人民幣國際化及「一帶一路」的機遇帶到香港,與其他本地銀行合作分享成果,即是「會把蛋糕弄得更大」。

  工商銀行(1398)旗下工銀亞洲主席陳愛平亦認為,香港銀行未來是機遇和挑戰并存,當中「一帶一路」帶來基建需求,期望可以把鄰國企業帶來香港上市,并在金融方面促進企業合作。在中國內地經濟持續規模擴大下,在幾家大型國有行做大同時,眾多城商行、中型全國銀行,及民資銀行亦漸發展,見證銀行業不可能單靠幾家大型銀行主導,市場應有更多元化的參與者。

  人民幣波動才是未來新常態

  他又指出,本港投資意識高,存款期數是按月計,并非如內地是以年計,認為中資銀行可以利用香港的優勢發展資產管理業務,協助內地中產人士全球配置資產。內地富裕階層逐漸增多,私人銀行發展資產管理業務機遇龐大,中國資產管理規模達53萬億元,而香港則為27萬億元。

  至於人民幣早前走貶,會不會打擊了中資行發展,交銀(2388)旗下交銀香港行政總裁壽福鋼認為,近期人民幣波動,主要反映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及經濟周期表現,相信人民幣波動才是未來的新常態。雖然人民幣波動令銀行拆款利率偏高,銀行人民幣存款亦有波動,但正好讓銀行由以往追求業務規模,轉至策略性業務改變。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