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5

治不住的香港天价药陷阱?

2015-10-16
来源:南方都市报

   國慶黃金周青島“大蝦”宰客事件刺痛了王麗(化名)的神經,38元一份變3 8元一只引發全國熱議,但那盤蝦價格就是1520元。而今年7月,當王麗踏上人生第一次赴港之旅時,她未曾想到,等待她的竟是一個30000港元天價藥陷阱。一千多公里外的河南省信陽市,王麗依舊在等待香港海關幫她討回公道,而深圳的曹天天(化名)則選擇赴港一“鬧”,討回14500港元中的10000港元。

 
  他們的維權困境是一群人的困境,在一個聚集了一百多號人的受害者Q Q群里,他們想要跳出自責,不愿默默承受那屈辱的購物經歷……
 
  從470港元變成3萬港元
 
  距離香港一千多公里外的河南省信陽市潢川縣,王麗依然在等待著香港執法部門能幫她討回公道,只是如今,她已經有些灰心喪氣了。人生第一次赴港便遭遇了3萬港元的天價藥陷阱,讓她至今懊悔不已。
 
  王麗向南都記者講述了事件的經過。今年7月25日,王麗和老公及兒子走進了銅鑼灣駱克道的一家藥房,男店員隨即“熱情”地招呼了他們,稱其老公黑眼圈明顯,相信是經常喝酒、晚睡,說話的同時熱情地開出了藥方:用鳳尾草、三七花、三苓這三種藥材調理肝臟。王麗覺得服藥最好是在醫生的指導下,因此婉言謝絕,跟店員說回內地以后再配藥調理就好。
 
  熱情的店員遭婉拒后不改熱情,隨即提出了購物有優惠,鳳尾草470港元,其他2種藥材免費贈送。這時王麗想到了自己患有肝病的弟弟正好需要護肝,問了數遍價錢都得到470港元的答案后,店員隨即把一把鳳尾草磨成粉,王麗則拿出了銀行卡。
 
  第一次赴港的她沒有想到,自己將會被刷掉30000港元。
 
  王麗回憶,當時一開始先刷了一張信陽銀行的卡,但說余額不足,隨后又用了一張建行的信用卡,還是說余額不足,其間數位店員不斷與其攀談分散其注意力。眼見刷了2張卡還沒刷成,一位店員才告訴王麗總價不是470港元,而是3760港元,她當即表示太貴,店員則以已經磨成粉等各種理由表示為難,此時“好心”的店員拿起電話說打給老板看能不能打8折算3000塊,聽不懂粵語的她很快得到店員的回復,老板同意3000.
 
  本著認栽的態度,王麗拿出了第3張銀行卡,在簽完名那一刻,她才驚覺自己竟被刷了30000港元,此時她從店員手里拿到了那張寫著8兩/80錢37600的收據,后來店員又在上邊標注了“因客人帶不夠錢,所以原37600再打八折3萬”。
 
  回想起中招的經過,王麗有說不盡的懊惱。為什么自己那么不上心,一直沒有注意刷卡機上顯示的金額?為什么自己那么容易輕信,相信了店員的話語?為什么自己一直以為的誠信香港,會出現這樣的騙術?盡管香港消委會和香港海關介入了事件,但王麗至今并沒能獲得退款,而據她表示,那筆錢原計劃是給父母補繳養老保險之用。
 
  14500港元討回了1萬
 
  當王麗仍在河南省信陽市潢川縣家中等待消息時,同樣遭遇了天價藥陷阱的曹天天(化名)從深圳前往香港,他選擇在中秋假期赴港一“抗議”,討回了14500港元中的10000港元。
 
  曹天天向南都記者講述了事件的經過。今年9月14日,曹天天來到了尖沙咀一間藥房,店員熱情地招呼了他。購買人參時,他數次詢問是不是680港元一兩,對方的含糊其辭讓他誤以為是680港元一兩。一名店員在接過曹天天的信用卡后隨即直接走V ISA通道,免密刷了5萬多港幣,另一位店員迅速將人參切片磨粉。這時曹天天才從店員口中知道680港元是1錢的價格,當即拒絕簽單。爭執之后,店員稱各退一步,購買一半,取消原先的單,又拿卡重新刷了21760港元,他再次拒絕簽字。又是一番爭執吵鬧,最后為了能夠脫身,曹天天只好同意購買部分,刷卡14500港元。
 
  “很老套的一個騙局。”談起事件的經過,曹天天顯得頗為無奈,之前也看過單價19800港元天價黑鬼油這樣的報道,所以在買的時候反復確認,不料最后還是中招。“沒想到還是被套進去了。”曹天天自嘲,原本只是想買點人參給爸媽補身體,但買的永遠沒有賣的精。
 
  在向香港消委會和香港海關投訴都得不到滿意的結果后,曹天天再也坐不住了,趁著中秋假期,他連同另一個天價藥的受害者赴港討錢,還找了一位朋友同行壯勢。店家一開始提出2種方案:要么一分錢不退,你去找律師上法院解決;要么你買到一模一樣的人參還回來,全額退款。在曹天天看來,店家的態度簡直就是“無賴”。
 
  曹天天一定要討個公道回來,拿出香港消委會和香港海關的投訴回執,說要再投訴店家恐嚇和欺詐,記不得吵了多久,店家終于做出退步,愿意退款1萬港元。“先把1萬要回來,剩下的事情再慢慢跟他磨。”曹天天說。
 
  組建香港購物被騙維權群
 
  事件發生后,王麗找到了媒體,說希望建一個Q Q群,能讓和她有類似受騙經歷的人聯合起來,方便有需要的時候一起去香港維權。王麗不知道,這樣的Q Q群早已存在,曹天天就加入了一個香港購物被騙維權群,現有135個成員。
 
  建群者網友陳小姐2013年底在港購買花膠時遭遇“斤變兩”的陷阱,涉及款項15530港元。幸運的是,她向香港消委會的投訴顯現了效果。2014年初,香港消委會回復她稱:“該公司負責人表示當日銷售時向閣下清楚解釋相關之價格,但經過多番磋商,該公司表示若閣下將所購之花膠退回該公司,該公司表示可安排退款。”
 
  事后為了讓類似的受害者有個交流的地方,她建立了Q Q群,不少人的群名片都改成遇騙商家的名稱,目的是提醒大家小心這些以不良手法經營的藥房。
 
  “不要責怪自己,想辦法解決。”當曹天天在群上講述自己的經歷時,其他的群友這樣鼓勵他。“斤變兩”等天價藥陷阱是一種老舊的手法,卻讓一些內地旅客防不勝防,相繼栽跟頭,受害人一開始往往陷入自責,而在這個Q Q群里,大家不單交流各自的經歷,也探討處理的辦法。
 
  投訴,多方投訴,各種投訴,是大家開始都會想到的辦法。幸運的人能夠因此獲得部分退款,群里來自佛山的李小姐在旺角一家藥房購買花旗參遭遇“斤變兩”,投訴后近日接到了回復,店家提議退回1900港元,即有關總額9500港元的20%,而李小姐無須退回任何貨品。當她把回復截圖發上群里后,有群友告訴她“要求全部退,不能妥協”。
 
  天南地北原不相識的他們,因為同樣的受害者的身份而聚在一個Q Q群中,從別人的身上汲取堅持維權的勇氣和信心。通過香港消委會的協調,有的人獲得了部分退款,讓大家看到了一些希望,有的人則未如此幸運。“可能還是要靠自己去鬧”,有群友這樣表示,說到激動的時候,有人甚至說,要一起到香港政府門前舉牌,要求港府為受害人討回公道。
 
  法律耗不起,要靠抗議么?
 
  “很想嘗試一下走法律途徑。”盡管赴港討回了10000港元,但曹天天心里的那股氣顯然并不順,并不想就此結束此事。在他看來,當返回內地后,“他們是不是要在背后偷笑我們是水魚”,那些不良商家正是看中內地旅客走法律途徑維權的困難,才動輒就說要么你去法院告。
 
  單價19800港元的天價黑鬼油事件經過內地和香港兩地媒體的廣泛報道,消費者獲得了退款,店鋪結業。但在受害人看來,很多時候因為個案金額不大、情節吸引讀者的眼光不夠等原因,他們的經歷沒法在媒體上呈現。另一方面,香港消委會只是協調機構,并非執法部門,而香港海關作為執法部門,在各種詢問事件詳情后,還是得遵循法律程序去處理,受害人往往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曹天天以自己為例說,自己也沒有現場錄音,沒有現場監控的證據,如果有人要和稀泥,也可以說那是價格糾紛。可是那么多人中了這樣的騙局,如果執法部門解決不了,難道真要靠當事人去抗議么?抗議得影響那些不良商家的生意,才能讓他們退款?
 
  “外地人去趟香港不容易,我在深圳想過去就過去。”曹天天說,Q Q群里不時有新的受害者加入,自己真想著走一次法律程序,看看結果如何。
 
  “我不求要回剩下的錢,只求能告訴更多的人,別再去上當了。”深圳的丁先生則這樣告訴南都記者,2014年底他在港購買花旗參遭遇“斤變兩”,其后赴港退了一半貨,討回一半價款。他說那是“一次屈辱的購物經歷”,而留在手里的4兩花旗參,當作警示品了。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人名為化名)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