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8

人民币真正成为储备货币前路漫漫

2015-11-17
来源:华尔街见闻

   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幾成定局,不過入籃之后人民幣要真正成為儲備貨幣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華爾街見聞昨日提及,馬來西亞銀行高級外匯分析師Fiona Lim認為,將人民幣納入SDR將讓國際投資和資產分配更加理性,有助于提升金融系統穩定性。
 
  不過在宏觀經濟研究機構Capital Economics看來,將人民幣納入SDR不會直接增加市場對人民幣資產的需求,IMF對人民幣作為儲備資產的背書也不太可能改變資產管理經理的投資決定。
 
  該機構認為,IMF上周五表示支持人民幣加入SDR,但從目前外界評論來看,對SDR的決策存在較大誤解:
 
  SDR是IMF內部使用的記賬單位,其價值根據籃子內部貨幣(當前是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的加權平均計算。
 
  IMF成員國如果支付手段趨緊,則可以將SDR售予其他成員國以換取籃子內的貨幣。這樣來看,SDR是一種補充儲備資產,讓成員國能夠通過它獲得儲備貨幣。在正常情況下,一種貨幣不會僅僅因為被納入了SDR而出現需求的上升。
 
  此外,關于加入這一貨幣籃子就意味著獲得儲備貨幣地位的說法,也存在誤解。按照這種邏輯,盡管澳元和加拿大元各自占有國際儲備1.9%的份額,也依然不能被視作儲備資產。
 
  Capital Economics解釋稱,決定各國央行是否有意愿考慮將一種貨幣當成儲備資產的因素在于,他們是否有信心在需要的任何時候,都能將這種資產向具有足夠深度且流動性良好的市場賣出。人民幣納入SDR意味著IMF承認人民幣和中國金融市場滿足這個條件,但是各國央行也有各自的判斷。
 
  英國《金融時報》也評論稱,人民幣加入SDR并不能保證儲備資產管理者會用它來保護自身資產,儲備地位還需要繼續爭取。
 
  評論還稱, 中國加入SDR體系并不意味著國際儲備貨幣地位就會從美元變成人民幣,只不過是為整個體系提供補充儲備資產的負擔從成熟經濟體向新興經濟體轉移。這讓中國承擔起管理未來風險的部分責任,而不是繼續享受這一風險轉移體系帶來的益處。
 
  IMF于1969年設立SDR,初衷是避免國際儲備資產與發達國家赤字綁定,但是到1970年代,IMF發現SDR配額并未像最初設想的那樣得以使用,發達國家以犧牲整個體系的風險吸收能力為代價,以SDR支撐國內赤字。SDR用于風險轉移的目的起到了相反的作用,IMF因而對SDR使用的監管設立了嚴格的標準。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