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

劉海瑩:關于會展業“十三五”規劃的猜想

2015-11-19
来源:中國貿易新聞網
  核心提示:《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全文公布,描繪了下一個五年中國發展的宏偉藍圖。當然,也釋放出大量對會展業的利好信息。相信各地區的會展主管部門已經著手準備各自的“十三五”規劃及其下一個五年的發展目標了。
 
  11月3日,十八屆五中全會的重要成果之一——《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全文公布,描繪了下一個五年中國發展的宏偉藍圖。當然,也釋放出大量對會展業的利好信息。相信各地區的會展主管部門已經著手準備各自的“十三五”規劃及其下一個五年的發展目標了。
 
  藉此,不妨回顧一下會展業的“十二五”規劃。2011年,商務部出臺了全國性的會展業綱領文件《關于“十二五”期間促進會展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這也是我國會展行業發展的第一個中長期指導性文件。在該意見的大框架下,不少地區的會展主管部門根據當地經濟發展和產業特點等,制定了各地區的規劃,涵蓋的主要內容無外乎兩個方面:
 
  一方面,提出發展目標,并將目標量化。這些目標主要包括行業總量目標,比如北京市將目標設為2015年全市會展業收入達到300億元以上,會展業對相關行業的帶動系數保持在 1∶10 以上,實現北京會展業增加值占全市 GDP 比重超過0.2%(發達國家標準);展會規模指標,比如上海提出2015年展覽總面積要達到1500萬平方米,要舉辦300個左右有較大影響的國際性會議;展會質量指標,比如福建省將目標設為到 2015年,國際性會展比重占到50%,其中包括境外參展商的比重達到30%以上、專業化程度提高到95%、市場化水平達到98%以上。這些目標實現了嗎?這些目標能實現嗎?目標提出的依據是什么?專業化和市場化該如何量化?尤其是會展業的直接收入和間接收入,該如何界定?《2015年北京統計年鑒》將會展業統計范圍界定為“包括會展場館、星級飯店、會展舉辦單位以及規模以上會議及展覽服務業法人單位和旅行社等”,如果納入統計范圍的這些企業營業收入是直接收入,那么相關行業收入又該如何界定呢?對于直接收入和相關收入的比值多少合適?“十二五”期間,北京將其目標設為1∶10以上,廈門則取值為1∶1。哪一個值更趨合理,目前尚無從得知。
 
  另一方面,提出重點任務及保障措施。在商務部指導意見的“模板”之下,各地區提出了各自的保障體系:加強會展工作的統一領導、加大財政扶持力度、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培育會展市場主體、建立會展統計系統、培養會展專業人才隊伍、建立會展信用體系等。五年前提出的保障措施,時至今日拿出來考量,大部分措施貌似依舊有效,只能說明我們在保障方面的確進展緩慢。9月,由商務部牽頭的促進展覽業改革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出臺,雖然行業對制度的預期效果眾說紛紜,但有一點值得肯定,我們已經開始切實采取措施去嘗試改變會展業的多年痼疾。
 
  盤點會展業的“十二五”,筆者無意評述是否保質保量地完成了指標,更不是否定即將過去的上一個五年會展業的發展成績。中國會展業經歷發展的陣痛,深幅調整步入會展業的“新常態”,這一點不容抹殺。盤點的關鍵在于,認真思考“十三五”該如何規劃?目標該如何制定?保障措施該如何落實?望聞問切多年,是時候對癥下藥了!當然,解決舊疾的同時,也要突出新的主題。需要提出的是,《建議》首次將生態文明建設在五年規劃中單列一章,關于“綠色發展”部分所占篇幅也是歷次規劃建議中最長的,那么會展業的“綠色發展”該置于何處?《建議》也首次將堅持開放發展單列一章。尤其是近期以來,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外交活動,讓我們看到了會展業作為公共外交手段之一發揮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如此一來,面對未來更加開放的格局,會展業該如何走向國際?
 
  中國會展業的“十三五”規劃,引業界翹首期盼!(作者系國家會議中心總經理)
[责任编辑:刘宇婷]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