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0

同質化嚴重創新少 手機業遭遇“十月圍城”

2015-11-20
来源:南方都市報

  創業泡沫系列調查

  創業浪潮後,寒冬驟至。智能硬件行業不能幸免,也遇到了資本的寒冬和發展的瓶頸。

  2014年智能硬件融資額一輪勝過一輪。但2015年上半年,越來越少的企業能拿到B輪和C輪融資,甚至連天使和A輪都開始變得困難。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年9月,完成天使輪到A輪階段的智能硬件公司超過270家,而完成B輪的公司則僅有18家。

  手機是智能硬件裏最剛需的產品。智能硬件的發展難免要重複手機的發展路徑。“創業泡沫系列調查”專題本期聚焦手機行業,通過手機以及手機產業鏈上公司的“死亡案例”來為手機以及泛智能硬件的後來者提個醒。

  同質化嚴重有創新才有生機

  日前,奇虎360董事長、奇酷科技CEO周鴻禕出現在深圳南山智園,此行專門為慶祝奇酷公司的喬遷。他是手機圈的新人,奇酷品牌的誕生還不到一歲。他雖是上市公司董事長,但越來越密集接受媒體采訪,為奇酷手機站台。但同時也是手機圈的過來人,他此前聲勢浩大地拉來了華為、阿爾卡特、海爾、夏新等國外國內手機廠商助陣,推出了“A K 47”、“超級戰艦”、“大V”、“閃耀”等多款手機,但最終暗淡收場。

  周鴻禕的“搞機”經曆和走過的彎路也是手機圈的縮影。

  過去一個月,手機圈經過“十月圍城”般的廝殺,用周鴻禕的話說:“已進入收尾階段”。事實也在證明這一點。2015年10月大可樂手機被爆出破產消息,而10個月前,大可樂手機曾創造了25分鍾內眾籌1650萬的紀錄,此外,橙品節操、百分百、博沃、T H L等手機品牌,有些銷量慘淡,甚至銷聲匿跡。這與當年周鴻禕打造的“A K 47”等手機等頗為相似。與此同時,大批中小企業資金鏈斷裂,紛紛宣告倒閉。在網傳的一份“手機產業死亡名單”上,20多家手機或手機產業鏈上的公司宣布破產。

  針對這種情況,日前周鴻禕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總結:“目前同質化嚴重,如果在產品上沒有創新,沒有自己獨到的顛覆性東西,短期內速勝,是不現實的。”

  回顧一些較為成功的手機品牌,無一不是創新者。魅族從做M P3開始,積累了比較強的品牌和比較多的粉絲之後,一發力手機領域便取得了突破。小米,憑借商業模式,包括營銷模式、渠道模式以及高性價比模式突圍。不過這些顯然已經不再具備複制性。

  代工廠生存模式落後難轉型

  除了創新外,手機產業鏈的發展也遇到瓶頸。

  公開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智能手機銷量不足1億台,2013年這一數據就激增到3.43億。與銷量一同增長的,是手機品牌的數量和背後建起的一大批供應商。2011至2013年的3年時間也是這些供應商最好賺錢的日子。

  不過這種激增好景不長。電子代工產業發展了幾十年,但大多停留在產業鏈的低端,利潤微薄,而且還要完全依賴單一的客戶。加之如今中國的手機市場已經從增量市場變為了存量市場。隨之而來的是本已產能嚴重過剩的手機供應鏈進入市場清洗階段。

  事實上,一家企業想要生存,無疑最重要的是掌握核心技術和經得起市場考驗的商業模式。然而中小代工廠的生存模式仍停留在原始的制造階段,轉型成功的代工廠鳳毛麟角。隨著行業的成熟,更多中小代工廠將面臨倒閉或者被收購的結局。而那些資金充足、技術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越發強盛,行業的垂直化以及集中化越發明顯。

  這對於創業公司來說,空間越來越小。

  案例1

  大可樂手機

  啟示:自身造血能力弱靠資本補貼難以為繼

  牽一發而動全身,手機產業亦如此。當手機渠道、供應商、方案商開始出現問題,對於不少手機品牌來說,影響不小,尤其是對那些手機創業公司。如果資金鏈一斷,便難以為繼。

  大可樂手機便是典型案例。根據公開報道,大可樂創始人丁秀洪6月份即已經淡出管理,丁秀洪微博自5月份之後就已經停止更新,5月21日最後一次轉了一條大可樂手機官微的內容。

  從丁秀洪本人對媒體的表態可以看到,他認為退出公司是因為公司團隊對手機行業的發展方向出現了不同看法。同時他也承認,這幾年手機行業遇到大問題,創業公司很難活下來,大廠商也有類似問題。同時稱手機行業發展到現在,拼的是資本和足夠強大的團隊。

  除大可樂之外,橙品節操、百分百、博沃、T H L等手機品牌也都是已經隕落的品牌,此前被稱為“吃貨”系列的互聯網手機品牌青橙、大米等手機品牌或銷量越來越小或銷聲匿跡。

  從資本市場來看,在行業發展的早期,智能硬件初創企業高度依賴資本市場,受資本市場影響較大。以手機為主的泛智能硬件行業也難免受到影響。之前京東發布的《中國智能硬件趨勢分析報告》指出,2014年中國智能產品市場的銷售額近10億元,但2014年智能硬件行業融資金額達47億元。

  但到了2014年下半年及2015年上半年,就很少有企業能拿到B輪和C輪融資,甚至連天使和A輪融資都開始變得困難。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年9月,完成天使輪到A輪階段融資的智能硬件公司超過270家,而完成B輪的公司則僅有18家。

  之前小米總裁林斌就表示:“手機市場未來五年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而目前,華為、VIVO、OPPO、小米等不到10家手機廠商將占據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和關注度,並越來越集中。而像大可樂一樣的三四線手機品牌,將逐漸從人們視野消失。

  案例2

  福昌電子

  啟示:技術含量低難跟上手機技術更新頻率

  最近,深圳福昌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刷屏朋友圈。這家曾經被標榜為深圳龍崗地區手機供應鏈上的明星企業,如今深陷破產風波。

  這家公司1997年成立,公司介紹為:“以精密塑膠模具制造、3C和木塑產品開發設計制造為主”,也是國內幾家知名手機廠商的合作夥伴。在福昌電子法人代表陳金色的口中,壓倒福昌的是8000萬的資金缺口。其欠供應商的債務達2.7億,在今年8月被十家供應商集體起訴。

  而根據公開說法,福昌被華為中興等快速拋棄的原因是福昌本身技術能力的落後。

  福昌的主要業務是生產手機塑料外殼,業務模式過於單一。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飆向南都記者分析,以金屬殼為例,去年開始市場上的手機殼幾乎全部換成了金屬材質,那原來做塑料殼的代工廠怎么辦?據了解,金屬殼的人力以及財力投入可能是過去的數十倍,但產能卻遠不及此前。在這樣的情況下,上遊代工廠尤其是那種中小型代工廠自然沒了生意。

  如福昌一樣主要生產手機塑膠外殼的兩家公司東莞京馳塑膠科技和深圳鴻楷興塑膠制品有限公司先後在10月拖欠供應商大筆貨款後倒閉。它們只是一個縮影。南都記者了解到,電子代工產業發展了幾十年,但大多停留在產業鏈的低端,利潤微薄,而且還要完全依賴單一的客戶。事實上,這種商業模式本身早晚都會出現問題。

  專題策劃:汪小星 甄芹 田愛麗

  采寫:南都記者魯浩

[责任编辑:董慧林]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