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0

董明珠堅持自主研發以實現無人化生產

2015-11-24
来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董明珠堅持自主研發 “無人化”生產再造一個格力
 
  導讀
 
  “有人問我為什么自己做,不跟人家合資走捷徑,但我說寧可慢三年,也要走自主研發的道路。”董明珠認為,花錢買技術并不能叫投入,只有投入到自己開發的、可以受自己掌控的技術上才有意義。
 
  本報記者 葉碧華 珠海報道
 
  “12月再來時,大堂里面的講解員很可能已經換成了機器人。”11月18日,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對來自亞太以及東歐地區的格力電器300多個海外經銷商說。這一天,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000651.SZ)“首屆海外經銷商大會”在總部珠海召開。格力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吉大廠區)首次對外開放參觀。
 
  三季報顯示,格力電器的銷售收入出現滑坡。按照董明珠早前的說法,每年要增長200億元的銷售收入隨嚴峻的家電銷售形勢而難以兌現。
 
  “銷售額并不是唯一指標,我們今年的利潤比以前更好了。”18日,董明珠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格力電器除了繼續做大做強空調主業,還將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爭取“到2020年,可以全面實現無人化生產。”目前,格力電器已經投資數十億元,在全國布局建設自動化裝備生產基地。
 
  3年前規劃無人化工廠
 
  18日,在格力珠海基地的鈑金車間里面,一排排橙色的機械臂正有條不紊地把面板吸放至沖床機器中,旁邊還有各種型號的AGV無人自動引導小車,在中央調度控制系統的統一指揮下,完成各項物資運輸。
 
  作為國內家電行業較早啟動和發展自動化的企業,格力電器早在2003年就有了自動化意識;2012年,格力根據總體發展戰略制定了自動化的發展規劃,并以“3至5年實現無人車間”為目標,重點突破,分期實施。
 
  如今,格力電器的生產車間,已經開始實現無人化。車間負責人盧長水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三年前該車間一共有1200個工人,但現在由于大部分工序都變成了全機器生產,工人數量已減少至600人,“像這條壓板生產線,以前全班要14個人控制6臺設備,但現在只需要2個人,從過去的操作設備變成檢測設備,安全性大大增加。”他說。
 
  董明珠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由于珠海基地建設得比較早,現有條件無法滿足全自動化生產,只能進行局部性改造。“但在鄭州基地,每一個車間都是無人化。現在我們主要的人員也開始流向裝備制造上布局,包括研發團隊。”她說。
 
  盧長水告訴記者,自從格力電器打造無人化工廠以來,感受最深的變化主要來自三方面:員工、產品質量以及生產效率。
 
  “以前1000人每個月頂多就生產6000臺,但現在機器生產很輕松就可以做到一萬臺以上,產能得到大幅度提升。”盧長水表示,未來珠海基地將繼續推動自動化改造,主要方向是物流系統的信息化改造及自動生成生產計劃。
 
  滿足空調需要產生的新引擎
 
  2012年,格力電器順利實現了千億營銷目標。隨后,董明珠提出,“格力未來5年每年按200億的增長速度,可以實現2000億元。”此后,“5年再造一個格力”,成為了每一個格力人努力的方向。
 
  據格力電器2013年財報顯示,公司當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200.30億元,同比增長19.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08.13億元,同比增長46.53%,達歷史最高水平。
 
  去年,隨著國內經濟結構調整逐步深入,宏觀經濟增速放緩致整個家電行業的景氣度也有所下降。但在格力電器發動十年來最大的價格戰后,最終全盤獲勝:全年實現總營收1400.05億元,同比增長16.6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1.5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0.22%。
 
  直至今年,家電業進一步深度探底,格力終難逃影響,出現了近十年最大幅度的業績下滑。今年1-6月,格力電器營業總收入為501.11億元,同比下降了13.4%。
 
  對此,董明珠坦承,在當下嚴峻的家電銷售形勢下,格力電器要完成1600億元的既定目標有點吃力。“我們從去年開始進入了價格調整,一年產銷5000萬臺空調,平均一臺降300塊錢,可以算得出降價了多少。但銷售額并不是唯一指標,我們今年的利潤率比以前更好了。”她笑言。
 
  事實上,早在今年6月舉行的年度股東大會上,董明珠依據家電走勢判斷,不再做年營收增長200億元的目標承諾,將2015年定為了格力電器的休整年。
 
  面對今年空調銷情遇冷,董明珠分析認為,“近兩年夏天的天氣并不算熱,去年的渠道庫存很多都轉到今年,加上在上一輪股市大震蕩中,很多經銷商的錢都投到股市中去,銀行貸款的資金一時無法周轉,此外消費者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比如說現在多聯機市場在增長,但家用空調的增長幅度變小,這就要求我們能夠及時準確地抓住機會。”董明珠告訴記者,未來格力除了空調主業以外,還將重點拓展電機、裝備設備等業務領域,使之成為格力實現2000億元目標的新引擎。
 
  據董明珠介紹,近年來格力在原來3個研究院的基礎上又增加了4個,分別是智能裝備技術研究院、新能源環境技術研究院、健康技術研究院以及通信技術研究院。
 
  “國內醫療市場一年進口幾千億元的設備,還有就是裝備設備,也是未來一個方向。格力搶先投入了幾十個億,一個是滿足自己的需要,第二個是滿足市場需要,接下來我們想還會繼續研發。”董明珠透露,目前格力裝備已實現外銷。今年格力自動化設備制造部將繼續緊密圍繞工業機器人和高檔數控機床兩大研究領域布局發展。
 
  在董明珠看來,大國強國并非要統治天下,而是要“用技術服務世界”。但面對即將要在國際市場上與德國、日本等裝備制造大國進行競爭,董明珠亦做了充分的心理準備。
 
  堅持自主創新
 
  過去30年,中國經濟持續高增長,但國內制造業大部分仍然是依靠進口設備進行加工生產,賺取微薄的加工差價。自動化生產裝備和智能機器人被視為一個尚未開發的巨大潛力市場。公開資料顯示,到2017年,廣東省三年累計將完成工業技術改造總投資額9430億元。
 
  今年8月,美的集團宣布與日本安川電機合作,建立機器人合資公司生產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對此,董明珠表示,格力堅持走自主創新發展道路。
 
  在空調行業,格力已建有全球最大的空調研發中心及中國制冷行業唯一的國家節能環保制冷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下轄凌達壓縮機、格力電工、凱邦電機、新元電子、智能裝備等5大子公司,設有7個研究院、52個研究所、570多個實驗室,科研人員近萬人,累計申請技術專利19000項,其中發明專利近7000項,目前在格力平均每天誕生11項專利。
 
  有了自動化發展規劃后,2013年,格力開始成立專門的自動化設備制造技術團隊,堅持自主研發設計、生產制造自動化設備。后又成立了自動化辦公室、自動化設備制造部、智能裝備技術研究院等技術單位,并于今年成立了珠海格力智能裝備有限公司。
 
  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提出,工廠自動化、無人化生產成為制造業發展的潮流趨勢,格力電器更加明確了自主創新的重要方向。董明珠提出,“格力未來的發展就是要機器人生產,用自動化設備生產自動化設備。”
 
  據了解,作為國內家電業科研投入最高的企業,格力對科研投入一直采取“不設上限,按需分配”的原則,僅2013年,格力的研發投入就超過40億元。據董明珠透露,目前格力發展自動化全部都是來自公司的自有資金和銀行貸款。
 
  目前,由格力自主研發的自動化產品已覆蓋工業機器人、智能AGV、數控機械手、大型自動化線體、空調自動化生產設備等10多個領域,超過100種產品,擁有70余項設計專利。目前累計產出自動化裝備2500余臺套,累計銷售額6.2億元。
 
  “有人問我為什么自己做,不跟人家合資走捷徑,但我說寧可慢三年,也要走自主研發的道路。”董明珠認為,花錢買技術并不能叫投入,只有投入到自己開發的、可以受自己掌控的技術上才有意義。
 
  不過,“機器換人”同樣帶來了問題和挑戰。據了解,由于國內智能裝備產業核心技術尚待進一步突破,智能裝備的成本仍較高,行業的高端人才緊缺。傳統制造業一方面迫切需要智能裝備來解決用工荒、人工成本高等問題,另一方面還必須關注投資回報周期,確保企業在轉型過程中能夠穩健發展。因此,企業是否擁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具備競爭力的高端智能裝備和自主培養的大量自動化技術人才,顯得尤為重要。
 
  未來,格力電器將緊密圍繞機器人和精密機床兩大領域進行深入研究,爭取在若干關鍵技術領域實現重大突破,完成格力自身制造系統轉型升級的同時,為“中國制造2025”提供一批高端裝備。
[责任编辑:董慧林]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