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1

中国蒙古族牧民步入网际网路生活

2015-12-04
来源:新华社

  自从在自家1.3万亩的牧场安装了监控探头,蒙古族牧民乌力吉巴亚尔的牧人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再也不用跟着羊群风餐露宿,只需在家动动鼠标就能监看羊群踪迹。

  对於这位生活在内蒙古苏尼特左旗草原上的年轻牧民来说,网络的作用不仅如此。家里有了网际网路之後,他开了一家网店,专门销售自家养的纯天然草原羊肉,目前的销售额已达50多万元,这对於一个牧民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几年前,对於生活在内蒙古辽阔草原地区的牧民们来说,家里有网络信号还是一件新鲜事,而像乌力吉巴亚尔一样通过网络放牧和卖羊更是天方夜谭。

  随着“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等一系列工程的实施,短短几年间,地广人稀的草原上,有网络信号覆盖的地方越来越多,牧民的生产生活也因此变得大为不同。“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目前覆盖区域已达50万平方公里,230万农牧民因此受益。

  “网际网路拓宽了我的增收渠道,也大大降低了我的生产成本。”乌力吉巴亚尔说,以前草原牧民卖羊主要通过中间商,很少能够直接与终端市场接触,但开了网店之後,全国各地的顾客知道了他家着名的苏尼特羊,今年已卖出300多只。此外,通过网络监控设备放羊,让他省下雇用羊倌一年4万多元的支出。

  对於同样生活在草原地区的内蒙古镶黄旗牧民斯琴来说,家里今年有了WIFI之後,手机就变成他的好帮手。如今的他经常通过手机客户端购买饲草料等物资,家里丢失牛羊还能通过微信发布找寻启事。

  蒙古文特色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让蒙古族牧民的网际网路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蒙古文新闻网站、社交软件、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修图软件、音乐软件……城市居民常用的网络应用几乎都有蒙古文版本。

  日前,由内蒙古自治区民委和中国电信共同规划建设的蒙古语文信息化云基地正式启用。这个云基地采用“网际网路+蒙古语”的模式,依托云计算技术,具有计算、储存、资源共享、内容及应用分发等特点,有利於蒙古语言文字信息化应用的规模化发展。

  “网际网路给我们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虽然它在偏 草原地区的普及比城市和发达地区晚了几年,但未来会越来越好。”乌力吉巴亚尔说。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