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2

24節氣 現代舞中的多情世界

2015-12-14
来源:香港商報
  由北京現代舞團藝術總監、著名舞蹈家高豔津子打造的大型舞劇《24節氣·花間十二聲》,最近在深圳連演兩場,這是這部舞劇全國巡演的一部分。24節氣,中國最古老的一種計時方式,以現代舞的方式表達,讓人對此充滿好奇。演出前夕,高豔津子和她的舞團特別和觀眾互動,一場「舞者說舞」的藝術講堂,帶領大家走進現代舞。香港商報記者若笑
 
 
 
  原生態的激情表現
 
  24節氣,是中國人特有的計時方式,也是中國人世世代代沿用的古老歷法。《24節氣花間十二聲》講述的是十二個與花有關的故事。舞劇中,花神、狐貍、蛇、蟲子、人等多種生命形態同時出現。演員在劇中幻化成一朵花或一株草,有時又是一尾狐貍或蛇,甚至是呼嘯而至的猛獸。他們時而美妙動人,時而表情猙獰,甚至發出陣陣怒吼珥珥在高豔津子眼里,《24節氣花間十二聲》是非常接地氣的舞蹈作品。「一是24節氣題材,這是中國老百姓的文化基礎之一,大家對它有感情。劇中的故事來自我們對身邊細微生命的感悟,比如小花、小鳥,很容易在感情上產生互動。二是顏色、音樂都做了非常唯美的處理,觀眾容易放松緊張的神經,回歸大自然,甚至回到童年時光里。」   用舞蹈去表現自然界這些生動的情趣,是高豔津子編排這臺舞蹈的初衷。因為生活在都市中的人們沒有時間細膩地去體會花開花謝和四季冷暖,匆忙又麻木。而舞劇所表現的「自然」,花花草草各有其靈魂,每一隻動物亦有其性格和特色,而「演員要跳出這些角色,首先就要摒棄掉他們身上固有的模式。」高豔津子說她不需要任何形式的整齊劃一,只要原生態和自然,「讓人們能夠停下來去感知生命最原始的狀態」。
 
  為了達到這種原生態的狀態,劇目初創時,舞團的大部分演員就去了貴州一些非常偏遠的少數民族村寨,「踩在土地上,切切實實的和當地村民一起跳舞,采集他們的聲音,學習他們的表達方式,融入到我們自己的理解中」。舞團團長介紹,舞團大部分都是80后、90后,生活在城市里,為了讓他們有現實的體驗而去到山里,「車行山中,最長一天開了14個鐘頭,最后每個人都是帶著一身傷回來。因此看北現的演出,你會發現它的生命力和力量感是截然不同,因為大部分舞者都經歷過洗禮,都是在土地上把腳扎出血來,有了積澱,才成就了一個登堂入室能到大劇院展現的作品」。
 
 
  一種被喚醒的精神
 
  《24節氣·花間十二聲》全劇不拘泥於單一現代舞的形式,古典舞、民族舞、芭蕾舞等多種舞蹈形式都融在其中。高豔津子說,使用了多種舞蹈元素,應該歸在哪類她并不在意。而原生態,是高豔津子理解的現代舞和傳統舞的區別,「傳統舞更多在使用音樂上有某一種情感的習慣,又有某一種經驗,但是現代舞不是。」高豔津子說,現代舞在創作里不會按某一種習慣或者經驗來做,「現代舞其實是一種喚醒的精神,是告訴你,每個人都可以說話,透過舞蹈,透過你的身體,你有話語權,這首先要求我們打開自己。」而北京現代舞團要做的,「也不局限於一定要做形式化的或者刻意去現代的作品,而是讓演員們更有激情地去跳,跳得連演員自己都會被感動和喜歡的作品,它才是應該屬於觀眾的,所以北京現代舞團所有的目標和我們整個團存在的意義就是成為人民藝術家,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終於迎來了這次巡演。」
 
  《24節氣·花間十二聲》尾聲處,音樂用的是崔健的作品《迷失的季節》。高豔津子說,劇目的結尾頗傷腦筋。嚴冬到了,一切歸於岑寂,然而春天和生命又在這萬物寂靜的冬天里孕育,如何表達出這樣安寧但充滿可能性的氣息呢?高豔津子說,當時所有人都想到用交響樂。「我覺得太在意料之中了,於是想到了崔健。所有花神走到了搖滾樂里,崔健搖滾樂里那種前進、向上的精神是我想要的。」值得一提的是,就著崔健的《迷失的季節》,跳起秧歌的兩位古稀老人就是高豔津子的父母。以略帶喜慶的舞蹈和著搖滾樂收尾,非常中國,也完美表現了天、地、神、人的深情互動完成的生命延續。《24節氣-花間十二聲》以現代舞為載體,在現代舞劇場里講述了天的博大、地的包容、神的風流、人的多情。讓觀眾在二十四節氣的流動中,共賞一個天地萬物多情的世界。
[责任编辑:董慧林]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