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7

海爾並購GE家電 緣何可以一帆風順?

2016-01-27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劉洪

  海爾豪擲54億美元並購美國通用電氣(GE)的家電業務,對海爾的國際化無疑有著深遠的意義。這筆迄今為止中國企業在美國最大的並購交易,能順利通過也實屬不易。但這次並購背後的一些細節,值得反複思考,有些更顯得意味深長。

  首先,從交易數據看,海爾這次花了54億美元,但2014年這筆業務本要賣給瑞典的伊萊克斯,作價只有33億美元。當然,不同的收購方,肯定會有不同的價格,但僅僅一年,通用電氣的家電業務就增值超過60%,對美國人來說,這確實是筆不錯的買賣。

  其次,與伊萊克斯鎩羽而歸不同,海爾此次一帆風順。當初伊萊克斯的交易之所以告吹,不是通用電氣不想賣,而是美國相關部門不允許,理由是合並會損害美國家電行業的競爭性。相反,海爾卻被綠燈放行,也不認為妨礙競爭性。這有一定合理性,畢竟海爾在美國市場很不起眼,但也確實相當幸運。

  難道美國放松了對中國企業並購的控制?或者說,以前慣常的對中國企業政治炒作退潮了?還真不能輕易斷言,必須看清楚這次海爾並購的兩個特點:第一,價格很高,美國企業很有賺頭;第二,家電行業今非昔比,不如早早賣給中國人。這從日本家電業崩盤式垮塌,東芝、夏普近來紛紛甩賣家電業務,就可見一斑。

  以往中國企業在美國的並購中,存在三種邏輯:一種是政治邏輯,一般都會先戴有色眼鏡,以國家安全制造些是非;一種是資金邏輯,如果美國人賺錢很多,也未嘗不可;還有一種是產業邏輯,如果確定是夕陽產業,那還是早點脫手的好。

  海爾並購的成功,應該正是後面兩個邏輯戰勝了前面的“政治邏輯”。這也不是沒有先例可循,比如2009年通用汽車為擺脫困境,甩賣旗下高油耗的悍馬品牌,中國四川的民營企業騰中重工決定接盤,美國上下一片贊成。但好在中國監管部門果斷制止,交易告吹。隨後,全球竟沒有其他任何買家出手,悍馬最終爛在了通用汽車手裏。

  對海爾來說,雖然這次並購還附加有與通用電氣的戰略合作,但54億美元的價格確實不菲。從積極的角度看,首先,這有利於海爾拓展美國市場,畢竟通用電氣的家電市場主要就在美國;其次,有利於增加品牌知名度,海爾在中國家喻戶曉,但通用電氣在世界更為人所熟知;再次,成就海爾家電霸主夢,這其實類同聯想當年並購IBM筆記本,這次交易雖然最初幾年虧損頗多,但最終幫助聯想登頂成為個人電腦的世界老大。

  不過,這次並購的“三種邏輯”也不乏挑戰:第一,這個價格真不便宜,消化好真的不容易;第二,美國政客現在樂見其成,但未必不會以後攪局;第三,美國、日本都在甩賣家電業務,中國企業則在海外大手筆接盤,或許我們確實有比他們更高明的經營策略,但或許我們也必須冷靜思考這個產業的盈利前景。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