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6

藥價改革大半年:部分血液制品價格上漲150%

2016-01-28
来源:澎湃新聞
  來源:澎湃新聞記者 閆鵬飛
 
  血液制品是少有的一類供不應求的藥品。
 
  料到會漲,但沒想到漲這么兇。
 
  根據方正證券(6.680, 0.00, 0.00%)的研報,藥價改革后,不少血液制品價格出現上漲,特別是部分小品種上,比如,纖維蛋白原調高150%左右,破傷風免疫球蛋白(破免)調高70%左右。另外一個有漲價的血液制品是靜注人免疫球蛋白(靜丙),西南證券(7.880, -0.03, -0.38%)列舉數據稱,靜丙出廠價同比漲幅約10%-20%。不過,血液制品的最大品種,即人血白蛋白由于進口產品較多,價格基本上穩定。
 
  血液制品屬于生物制品范圍,主要指以健康人血液為原料,采用生物學工藝或分離純化技術制備的生物活性制劑,而人血漿中有92% - 93%是水,僅有7% - 8%是蛋白質,血液制品就是從這部分蛋白質分離提純制成的。
 
  為什么血液制品會漲價,這還要從中國藥價改革說起。
 
  2015年6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聯合制定的藥價改革方案落地,核心內容是“取消絕大部分藥品政府定價”,此前,政府一直使用最高零售價來限制藥價上漲,并且進行過31輪藥價下調。
 
  總體上看,由于有招標采購和醫保控費機制的綜合制約,加之對市場交易價格監測監管工作的強化,因此絕大部分藥品市場交易價格不會上漲。
 
  但血液制品是個例外:由于漿站需要審批,供給端受漿源的限制,增長較慢,需求則非常剛性,血液制品是少有的一類供不應求的藥品,即便以往政府給出最高零售限價限制,血液制品的定價非常接近最高零售限價,而其他藥品的定價實際上離政府的最高零售限價很遠。
 
  所以,即便在限價時,發改委也曾調高過部分血液制品的最高零售價,如人血白蛋白提價5%
 
  一般情況下,在血液制品的成本構成中,血漿成本已經高達55%-60%。而且血漿供不應求:西南證券信息顯示,2010年,衛生部測算中國采漿量需求約8000噸,預計目前的采漿量需求超過12000噸。但2014年采漿量約為5700噸,存在巨大供需缺口。
 
  所以,血液制品價格會上調是業內共識,但部分血液制品的上漲幅度確實超過預期,在藥價改革落地前,上海證券對不同的血液制品提價幅度的估計是10%-20%不等。
 
  品種間的漲幅不同,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于供求關系。
 
  比如,價格上漲幅度較小的靜丙供需穩定。中生股份市場部統計的2014年全國血液制品批簽發數據顯示, 2014年,共有23家生產企業獲批靜丙,累計簽發靜注人免疫球蛋白(折合2.5g/瓶)707.79萬瓶,較去年同期上漲了15.68%,市場基本處于供需平衡的狀態。
 
  而破免則是緊俏品種,過去一年,該產品缺貨的消息屢見于社會新聞。
 
  一位行業分析師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限價之時,破免是血液產品中利潤最低的一種產品,甚至成本與價格倒掛,而且和其他血液制品不同,采漿更困難,這必須要求血液貢獻者注射過破傷風免疫球蛋白,并產生抗體,所以不少企業之前不愿意生產。
 
  現在對消息者的一個利好是,生產能力在增強。
 
  西南證券報告指出,估計2015年年底,國內獲批漿站累計總數達到200余個,相比2013年新增了40余個,供不應求下增加漿站供給是大勢所趨,在提價預期下各血制品企業亦積極尋求新設漿站審批,未來幾年或將步入漿站審批高峰期。
 
  所以,未來3-5年被認為是血制品行業量價齊升的黃金發展期,當然這個說法也可以這樣理解:即產量增長仍無法緩沖價格增長的速度,血液制品的價格還要漲。
 
  從投資的角度看,有研報推薦的上市公司是,博雅生物(42.700, -1.54, -3.48%)(300294)、ST生化(24.80, 1.18, 5.00%)(000403)、華蘭生物(43.40, 0.52, 1.21%)(002007)。
[责任编辑:董慧林]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