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5

保健品“坑爹計”升級:阿膠非驢皮 燕窩刷明膠

2016-01-29
来源:經濟參考報

  臨近春節,又正是冬令進補的時節,保健品市場一片紅火。然而,近日一則“四成阿膠原料涉假”的新聞卻為熱衷於購買保健品的大爺大媽們敲響了警鍾。事實上,保健品市場亂象又何止於此。隨著老年人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保健品市場的“坑爹計”也在不斷升級。記者近日采訪了解到,一些商家在銷售保健品時故意誇大功效、抬高價格,采取誘騙的方式吸引老年人購買。即使事後發現被騙,老年人也面臨舉證難、維權難的尷尬。執法機關由於難以掌握切實的證據,在執法過程中也面臨現實難題。

  阿膠非驢皮 燕窩刷明膠

  “這些阿膠越煮越臭,能吃嗎?”一名陳姓女士反映,她在當地鄉鎮一家藥店買回的阿膠,熬出來的味道和顏色令人生畏,買回來卻不敢吃。

  作為傳統的補血佳品,由驢皮熬制的阿膠盡管“名貴”,卻深受歡迎。然而有媒體報道指出,消費者掏出不菲的錢款,買到的卻有可能是用牛、豬、馬皮甚至工業用皮等原料熬制的偽劣阿膠。

  業內人士指出,以原料驢皮供應計算,阿膠年產量應該只有實際銷量的六成左右。這意味著,可能有近四成假冒原料混入了生產環節,化身為形形色色的“阿膠”產品,堂而皇之地在市場售賣。受暴利驅使,一些廠家在阿膠原料中摻假的行為屢屢出現。由於價格相對低廉,這些偽劣阿膠產品通過貼牌或者散賣等形式,銷售到偏遠的縣鄉一級超市或藥店,或者通過網絡渠道打著低價的幌子銷售。

  “目前市面上藥用和食用的阿膠產品主要有阿膠塊、阿膠口服液、阿膠糕、阿膠棗等。這些產品魚龍混雜,有的阿膠糕甚至根本不含阿膠成分。”阿膠行業專業人士董書光說。

  無獨有偶,此前媒體還曾曝出市場上銷售的大量燕窩為走私貨品,其中充斥各種造假手段。一位做燕窩批發的網友說,自己從廠家拿的九成幹燕窩小條,一公斤4000元,而有些人報價才1650元。“但這價格加工廠都做不來,怎么辦?刷明膠增重唄,有時候能加20%,反正也吃不死人。”

  酒店辦講座 坑你沒商量

  在產品造假泛濫的同時,保健品市場在銷售環節的“坑”更是讓人防不勝防。

  記者采訪了解到,為吸引老年人購買保健品,商家多采取健康講座、發放免費贈品的形式來推銷保健品。而且,為了讓自己的產品顯得更加“高大上”,不少商家甚至不惜下血本把活動地點設在高檔酒店。

  記者多方打聽,得知位於南寧市大學東路的一家酒店,每天上午8點都會有一個健康講座,商家會在現場銷售各類保健品。記者來到這家酒店,發現很多老人陸續到達,有工作人員在酒店大堂一樓守候。記者試圖進入會場,工作人員顯得非常警惕,用多種理由攔住記者。

  記者向參加講座的老人打聽得知,會場裏有幾百位老人,參加講座能領到大米、雞蛋,早上還有免費豆漿喝。講座每天都有,賣的產品各不相同。一位老人告訴記者:“裏面的工作人員可熱情啦,都把我們叫作幹媽。”

  三大新變化 老人維權難

  今年79歲的宋先生,家住南寧市亭洪路。2013年,他因其他老人介紹,參加了一個健康講座。宋先生說,當時參加講座的有30多人,都是和他年紀差不多的老人。公司當時請了北京的專家,告訴大家吃公司的一種保健品,能夠治療多種疾病,同時還能在突發疾病時有急救作用。

  在聽完專家的講座後,宋先生便花了近1.6萬元購買了兩件名為“富寶口服液”的產品。宋先生說,在這幾年時間裏,他陸續參加了不同公司組織的健康講座幾十個,僅是購買保健品就超過5萬元。記者走進老人的家中,發現其中一個房間堆滿了各類保健品和理療器械。

  宋先生在購買保健品後,感覺自己受騙,於是找到銷售商要求退款,但是幾經交涉未果,“現在去他們店也關著門,打電話也沒人接。”

  記者采訪了解到,與以往保健品市場曝光的打“親情牌”、“免費牌”、“專家牌”等銷售“陷阱”不同的是,如今市場上的保健品經銷商往往證照齊全,售賣的保健品多為正規廠家生產的合法產品,但在定價、銷售手法上“推陳出新”,讓不少老年人不但自己上當受騙,還會主動幫著商家推銷。

  變化一:保健品定價標准難尋

  以宋先生近年來購買的保健品為例,不少產品的單盒售價高達三四千元,而市場上標價在萬元以上的保健品也並不少見,老年人購買保健品時並沒有價格標准可循。

  記者就保健品價格問題咨詢物價部門了解到,保健品價格為市場指導價,即價格放開,由經營者自行定價,物價部門不做統一的定價,消費者自行決定是否購買。如經銷商未明碼標價,物價部門在接到投訴後將督促其做好明碼標價工作。

  變化二:“遊擊隊”變身“正規軍”

  記者調查了解到,如今保健品銷售商多有固定的經營門店並且具有合法的營業執照和《食品流通許可證》,但是銷售推廣則放在大酒店舉行,監督維權存在困難。

  在廣西南寧市2015年為期3個月的保健食品市場專項整治中,將利用會議、健康講座等形式銷售保健食品的行為作為整治的重點,共排查出31個健康講座點,僅發現3家企業的《食品流通許可證》的經營范圍沒有“保健食品”。

  南寧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化妝品監管科科長覃崇舉介紹,現在銷售商一般都將講座放在酒店會議室舉行,並且有專人看守,只允許老年人進入,“他們不讓年輕人到會場,主要是怕執法部門和媒體記者。”

  變化三:消費者變身“銷售員”

  過去,保健品銷售商往往通過專家現場講座、訪談進行宣傳、銷售,現在則轉向通過“老年人向老年人推銷”的方式進行推廣。作為普通消費者的老年人,即使現場如何誇大功效,執法部門也難以有效監管。

  南寧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總監梁柳青介紹,老年人保健品銷售商在銷售保健品時,即使誇大宣傳,但他們在宣傳時僅限於口頭,並不會留下書面證據,執法部門沒有切實證據,難以對商家虛假誇大宣傳的做法進行查處。

  加強監管 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

  針對目前老年人保健品市場存在的諸多問題,相關人士建議,建立保健品企業“黑名單”制度並推行“紅名單”制度,執法部門需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切實維護老年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首先,業內人士建議市場監管部門加強監管,對那些靠誇大其詞、虛假宣傳促銷牟利的不法商家依法嚴懲。一旦確定商家有誇大其詞、虛假宣傳等行為,應及時列入“黑名單”,進行公示,並讓其整頓或嚴格其今後進入相關領域。

  同時,廣西壯族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化妝品監管處處長萬秋介紹,目前廣西正結合2015年藥品經營店保健食品專項整治工作,在廣西藥品經營店開展保健食品經營紅名單評定工作,“‘紅名單’是保健食品經營領域守信誠信的紅榜,食藥監部門將對企業實施動態管理。”

  其次,相關人士建議在媒體上公開曝光違法典型案例,發布消費警示;做好處理投訴舉報工作,及時快速受理保健食品消費類申訴舉報,提高處理成功率,切實維護老年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三是加大宣傳力度,讓老年人形成維權意識。梁柳青介紹,2015年南寧食藥監部門制作了10萬份免費的宣傳冊子,宣傳如何“認識並正確選購保健食品”,取得了不錯效果。

  覃崇舉建議,老年人在選購保健品時,要注意查看產品的產地、營養成分含量、保質期、儲存方式等信息,這些都是判斷產品質量狀況的必要依據;盡量多從權威渠道了解選購不同種類保健食品的注意事項;警惕各種以養生講座、邀請旅遊等形式推銷保健食品的行為。

[责任编辑:董慧林]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