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8

學術大家傅璇琮逝世

2016-02-01
来源:香港商報

  傅璇琮

  【香港商報網訊】著名出版家,中華書局原總編輯傅璇琮23日在京去世,享年83歲。傅璇琮一生致力於古籍整理出版事業,對於普通讀者來說最熟悉的要數他在中華書局時編輯的《唐詩三百首》和《全唐詩》。傅璇琮先生在古代文史研究領域著述宏富,文史兼擅,學界說起他時,紛紛用「開風氣之先」來評價他,被學界認為是近30年唐代文史研究領域最有成就的學者。香港商報記者 黃鶯

  與同為寧波人的屠呦呦同屆

  傅璇琮1933年生於浙江寧波,他的青少年時代在寧波成長,1951年畢業於寧波中學,與諾貝爾獎得主、同為寧波人的屠呦呦同屆。傅璇琮先生歷任中華書局總編輯、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秘書長、中央文史館館員等。就在一個月前,2015年12月底,傅璇琮先生剛剛憑藉20世紀80年代所著的《唐代科舉與文學》獲得了第三屆思勉原創獎,傅老當時在北京電力醫院住院,未能到場領獎,他在撰寫的書面獲獎感言中勉勵后人:「從上世紀80年代到今天,古典文學研究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展……我希望今后的研究者能夠進一步開闊視野,更加廣泛地從中國社會文化的各方面來探討古典文學……我雖已為耄耋之年,仍引領以望!」

  對於唐詩等唐代文學的研究和鑒賞,傅璇琮認為中國古人創作的詩文,往往承載著特定的社會與道德功能,這既構成了作品的外部背景,實際上也規定了作品的內涵,其中的情態與美感都要在特定語境下才能得到最適當的理解與體會,中國古典文學才散發出其獨有的韻味來。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杜曉勤將傅先生的學術貢獻概括為「博通文史,考論并擅」八個字。杜曉勤認為,之前的唐代文學研究主要關注有名的大詩人,而傅先生的《唐代詩人叢考》(中華書局,1980)卻把目光投向不太有名的中小詩人,對他們的生平做了詳盡的考證。而在開創新的古代文學研究範式上,幾年后的《唐代科舉與文學》(陝西人民出版社,1986)更是功不可沒。《唐代詩人叢考》是傅璇琮的首部著作,這本書改變了國內學者研究古代文學的習慣,影響了一代學者。

  錢鍾書:精思劬學能發千古之覆

  據媒體對傅璇琮生前的采訪,傅璇琮稱在寧波讀中學時就喜歡學文學,有位呂漠野老師帶自己走上文學之路,當時自己就有文章在上海雜誌上發表。當時有位英語老師用毛筆字寫英文,用傳統的工具教授洋文,讓他記憶深刻。解放戰爭時期,學校圖書館里已有先進讀物《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為了不引人注意,他特意把這本書放在工業一類書籍中翻看,這些少年經歷對他今后的人生道路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館館員應芳舟2011年1月撰文回憶,2006年,天一閣博物館啟動向海內外寧波籍名人名家徵集著作、手稿、作品的工作,立即獲得了對家鄉懷有深厚情感的傅先生的支持。在當天捐贈的書籍中,既有傅璇琮先生著作和編輯的作品,也有錢鍾書等名家簽名贈送給傅璇琮的書籍,如大家熟悉的《圍城》、《管錐編》等書,傅璇琮先生笑著稱之為:「新的善本」。

  學界人士贈送給傅璇琮先生的著作也有不少,不僅有王世襄、馮其庸、韋力這樣的名家,還有年輕一代的文史研究者。在這類贈書中,當以錢鍾書先生簽贈的三冊書籍最為珍貴。錢先生在這些贈書上均題有墨寶,分別為「璇琮先生,精思劬學,能發千古之覆,吾之畏友。拙著聊資彈射而已。錢鍾書」(《管錐編》)、「璇琮先生粲正」(《舊文四篇》)、「璇琮先生哂存。錢鍾書奉」(《圍城》)。

  人物簡介

  傅璇琮,(1933年-2016年),浙江寧波人,1951年考入清華大學中文系,后因全國院系調整,轉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歷任中華書局總編輯、編審,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秘書長、副組長,清華大學中文系兼職教授、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兼職研究員,中央文史館館員。2008年3月起為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古典文獻研究中心主任。傅璇琮先后出版了一系列在古代文學研究方面導夫先路的著作,以及在古籍整理領域的重要成果,曾參加《二十四史》的點校和編輯,擔任《唐才子傳校箋》、《唐五代文學編年史》以及《全宋詩》、《續修四庫全書》、《續修四庫提要》等大型古籍整理類總集與叢書的主編,主要著作有《唐代詩人叢考》、《唐代科舉與文學》、《唐詩論學叢稿》、《李德裕年譜》、《唐人選唐詩新編》,合著有《河岳英靈集研究》等。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