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8

六朝人面纹瓦当韩国现“孪生版”

2016-02-05
来源:金陵晚报

        方旗庙辟邪的墓主是谁,南京东吴人面纹瓦当为何出现在韩国,秦汉时期秣陵县县城在哪里……这些南京历史上的有趣问题你能解答吗?最近,我国著名六朝考古专家、南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志高推出《六朝建康城发掘与研究》,收录其多年来从事六朝考古和南京地方史研究的数十篇论文,解答这些问题。
方旗庙失考墓可能是帝陵
  南京有很多六朝时期的墓葬,包括高等级的帝陵和贵族墓,由于出土文物的缺失,不少六朝墓的墓主是谁,始终成谜,只能定为“失考墓”。还有一些六朝高等级墓,早年间被文物部门“确定”墓主后,却一直受到质疑,不断有学者指出墓主另有其人。
  在《六朝建康城发掘与研究》一书中,王志高教授对几处在南京颇知名的六朝大墓墓主,重新做了考证。
  2007年,江宁上坊发现一座东吴大墓,震惊了全国,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结构最为复杂的孙吴贵族墓,在进行深入考证后,王志高提出,上坊孙吴大墓的墓主很有可能是东吴末帝孙皓后期的一位宗室王和他的两位王妃。
  栖霞区狮子冲有一对南朝陵墓神道石兽,曾经被认为属于南朝陈文帝陈蒨的永宁陵,在《梁昭明太子陵墓考》中,王志高认为,这对石兽所在地是昭明太子萧统及其生母丁贵嫔陵墓。
  江宁区麒麟铺现存一对南朝陵墓神道石兽,被定名为宋武帝初宁陵石刻,但王志高经过对史料的分析,认为这对石兽属于宋文帝长宁陵。
  江宁方旗庙有一对南朝辟邪,墓主是谁,历来众说纷纭,只能被定为“失考墓石刻”。有学者认为墓主可能是南齐豫章王萧嶷,王志高在《南京方旗庙南朝陵墓石刻墓主略考》中认为,此墓的墓主很可能是梁元帝萧绎。
  韩国发现“人面纹”瓦当
  六朝时期,以南京的建康(南京)政权为中心,东亚各国之间有着频繁的交流。朝鲜半岛古国百济、新罗与六朝政权就有着密切的交往。在《六朝建康城发掘与研究》 一书中,王志高披露了南朝文物对新罗、百济等国的影响。
  王志高介绍,韩国出土的新罗文物中,来自中国南朝的瓷器、铜器、玻璃器有不少,韩国庆州一座新罗王陵中出土过一件褐釉盘口壶,经考证原产地就是东晋。
  韩国国立庆州博物馆藏有一件新罗时期的鎏金铜佛造像,其造型、风格,与2008年春六朝建康城遗址考古队在新街口德基广场工地发现的一批南朝鎏金铜佛几乎一致,反映了两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六朝人面纹瓦当,是六朝文物中的“明星”,南京先后出土过两批孙吴时期的人面纹瓦当。在书中,王志高披露,在韩国也发现过人面纹瓦当,至少有两例,分别属于朝鲜半岛三国时代的百济和新罗晚期,与南京人面纹瓦当机器类似。王志高认为,韩国出土的人面纹瓦当,很可能受到孙吴人面纹瓦当的影响,反映了两地之间的密切交流。
  秦汉“秣陵县城”到底在哪儿
  “秣陵”是南京的一个古称,其来历为:秦汉时在今南京地区设立“秣陵县”。传统观点认为,秣陵县的县治(即县城)在今江宁区秣陵街道,目前绝大多数古今著作均持所说。
  王志高教授在此书收录的《秦汉秣陵县治新考》中指出,秦汉秣陵县的县城其实是在今南京市区内。
  王志高说,传统观点认为秦汉时期秣陵县城在江宁秣陵街道,但他看出疑点:从考古角度说,如果今秣陵街道是秦汉秣陵“县城”,其附近必然有城址和墓葬遗存。但奇怪的是,秣陵街道周边从未发现过秦汉城址,也未发现任何秦或两汉时期的墓葬,当地发现的最早古墓葬,只是西晋时的。
  王志高试图从考古的角度寻找答案。他发现,早在南朝刘宋年间,都城建康(今南京)之东府城及玄武湖附近就曾发现过汉墓。汉墓的出现,应该与秣陵县治(县城)有关。换言之,从汉墓分布的线索看,汉代秣陵县治更有可能在今南京城区内。
  1990年,今南京市区张府园以西一线地下八九米深处,曾出土秦至汉代的遗物。根据包括这一考古发现在内的大量考古证据,王志高认为,张府园附近才是两汉秣陵县治(县城)所在地。也就是说,秦代秣陵县治继续沿用战国楚金陵邑城,地点在今南京城西的石头城;汉高帝六年(前201年),秣陵县治被东迁至南京城西冶城与西州桥之间(今张府园附近),至东汉仍然没有改变,直到西晋太康三年之后,秣陵县治才迁往今江宁区秣陵街道。

[责任编辑:淇心]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