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19

漁業縱式微 新年有願景 大澳漁民祈盼網網豐收

2016-02-18
来源:香港商報
  新年時節,在外地工作者都會回家慶團圓,陳少有也不例外,他是大澳的第三代漁民,經歷過當地漁業從興盛至萎縮;現在出海捕魚的漁船不足10艘,別個漁港新年時會燒炮仗及船上掛上綵旗,這在大澳一一欠奉,淨收入較父親年代少三分一。縱然前景暗淡,但他說仍會堅持做下去,因為祖業不能忘,同時做人怎樣也要為「一口飯」,新年願望對他這些漁民來說,自是漁獲豐收。香港商報記者 鄭玉君
 
 
  ●曾是香港四大漁港之一
 
  大澳曾是香港四大漁港之一(其他為長洲、香港仔及青山灣),據當地資料統計,1951年不同形式的漁船有510艘,至1983年,仍有108艘。惟到2016年,漁港之名幾乎名存實亡。陳少有說,漁船數目10隻手指可數完,包括6艘拖網及3艘網艇。出外捕魚的漁船會在過年前會家,與家人相聚,在避風塘內停泊的一艘艘漁船,會掛上色彩鮮艷的旗幟,更會按新年習俗燒炮仗慶祝。陳少有說這些喜慶景象已好多年沒見,但他仍會到侯王廟、關帝廟拜神,祈求平安及豐收。
 
  香港漁業的全盛時期早已過去,但大澳的衰退很快,漁船最少,現年51歲的陳少有,讀畢小二就幫父親捕魚,經驗豐富的他也難解問題癥結所在,但指出其困境,「政府根本不注重漁業,避風塘愈縮愈細,又少人做,結了婚的怕老婆不開心,因離家太久,我老竇90年代初的7、8個工人,全部都是香港人,但後來都請唔番,要請大陸漁民,跟我同期的,早已上岸轉業,包括我細佬。」
 
 
  ●一年200多天出海作業
 
  飄洋過海,「離地」可說是漁民生涯的寫照,一年裏頭只有幾個大日子「地」時間較久,「五月初五端午節、六月初六侯王誕、農曆新年,回家時間較長,根本去一次臺灣要個幾兩個月,才可回家一陣,我算較好了,一年有大約4個月時間可在大澳」。
 
  他的漁船是37米長的拖網,可深海作業,最遠去到近300海里的臺灣淺灘外,但須夥拍另一隻拖網運作,雙拖在大海中合力拉出一個大魚網,有30多人的闊度(有些拖網更大,逾百人闊度)。早上7時落網,下午4、5時左右起網。工人負責絞網、揀魚及入箱,他這個小老闆則掌控漁船,包括令拖網保持定位,機房運作暢順等。已分門別類的魚等待漁商來批收。一年中有200多天的日子都是這樣過,沒家人在身旁,沒朋友可談天,只與大海為伴。
 
 
  ●難忘誤闖日本海域被捕
 
  但原來做拖網對漁民來說已是較舒服,在船裏有儀器看到網有無移位,網一起,漁獲很容易卸落到艙板上。若是做網艇,辛苦多了,要用人手將魚從刺網裏拿出來,又要用肉眼監視連網的旗幟浮標方位,陳少有年輕時跟父親做網艇時,也嘗過這些艱苦歲月,後來網艇也用了現代化儀器,不用肉眼看浮標方位,較前輕鬆,但陳看到網艇逐漸式微,6、7年前轉型做拖網。
 
  談到做漁民的難忘事,竟是新聞裏時有發生的不幸事,「95年去到日本捕魚,不小心誤入他們的12海里的海域範圍,我在11海里,即時被日本海上保安廳拉?,扣查了十幾廿日才放;2010年,仲慘,漁船火燭,燒了一天」!但他亦有開心事,93、94年時,駕駛90多呎的網艇,與一些行家去到臺灣捕魚,那年頭漁獲好多,而漁船不多,結果他「大發」了,由原來負債,變成無債一身輕。但這一下頭啖湯很快喝完,之後多大陸漁船前來競爭,好景年代很快過去。大約兩年前開心事又來了,有一次落網,只待了幾小時,起網時已有350擔牙帶,連同其他200擔雜魚,共賣了十多萬元。
 
 
  ●年初七出發桂山島作業
 
  陳少有育一子一女,他們從來沒有跟隨父親出海,對捕魚一點興趣也沒有,陳家的祖業後繼無人肯定是事實,不過,他依然堅持做下去,「我是家中大哥,不想畀人睇死」,會做到「無乜環境」為止。而在當前,捕魚環境看來不太好,他說在下半年,魚減少了,「舊年一網都有3、4擔牙帶,大眼雞有5、6百斤,現在只得牙帶苗,十幾條大眼雞,紅衫魚、鮫魚,都好少」。
 
  今年農曆新年,陳少有1月5日出發往南海油田海域捕魚,1月21日啟程回家(航程約12小時),到2月14日即年初七又出發往桂山島,匯合8個來自海南島及湛江的工人,展開過年後的捕魚工作。他期望猴年可帶來好運,拖網能「網網萬斤」!
[责任编辑:董慧林]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