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下一任美國總統,未必支持TPP

2016-03-20
来源:观察者网 作者:魏迪英

  2016年2月4日,12個環太平洋國家,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新加坡、文萊、馬來西亞、越南、新西蘭、智利、墨西哥和秘魯,簽署了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此外,印尼等國家宣布有意願加入TPP。

  TPP協定簽字後,須提交各簽署國立法機構批准,相關程序預計將需要數年之久。在一手推動TPP的美國,奧巴馬政府幾經波折,終於在2015年5月獲國會“快速通道”授權。根據這項《貿易授權法案》(TPA),在政府向國會提交TPP協定後,後者須在90年內表決是否批准,而不能予以修改或拖延。

  TPP協定在美國,以及各簽署國家中,引起許多爭議。在美國,由於擔心TPP拉高失業率、壓低工資水平,工薪階層堅決反對TPP。經濟學家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認為TPP增加經濟風險,為富人牟利;保羅·克魯格曼表示TPP對全球經濟或美國經濟都無補於事,在政治上缺乏支持。既然TPP在美國民眾中不受待見,民主黨的桑德斯和共和黨的特朗普,目前都樂意借抨擊TPP,好為大選加分;至於更主流的希拉裏、克魯茲,也逐漸表態不支持TPP。

  據估計,在2016年國會選舉或總統選舉,待一切塵埃落定後,奧巴馬將向國會提交這一協定。成敗與否,在茲一舉。

  將TPP和美國“國家安全”掛鉤

  因為TPP在美國國內爭議很大,美國政府在為TPP宣傳時,對經濟影響輕描淡寫,著重強調其攸關美國的“國家安全”,包括在全球的霸權地位。

  2015年12月,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Th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刊文《TPP是全球貿易規則最後和最好的機會》,認為:二戰後美國一直是世界貿易規則的制定者,但最近幾十年來,WTO談判逐漸停滯;TPP將涵蓋全球GDP的40%,即使TPP不能吸引新興經濟體,也可能從標准上影響新一輪WTO談判。1

  在亞太地區,TPP被看成是針對中國的戰略支點。2013年11月,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發表評論《TPP是美國亞太政策的關鍵》,認為:TPP覆蓋了美國的幾大貿易夥伴,經濟總量達到全球GDP的40%;TPP將是美國的長期政策;TPP成功實施,將造成美國在亞太的戰略錨點,保證美國的安全和繁榮。2

  2014年1月,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又刊文《TPP不只是貿易協定》,提出:TPP是美國“轉向亞太”政策中,除軍事部署外很重要的一環;針對中國,TPP可以在機制、經濟和政治上加強美國與其亞洲盟友的聯合;強調TPP在貿易之外的戰略意義,可以打消亞洲國家對“轉向亞太”空心化的疑慮,鞏固其對美國的安全信賴。3

  在遊說重點國家加入TPP時,美國也竭力將TPP和安全問題掛鉤,依靠日美、日韓等同盟關系支持TPP談判。在日本,農業利益集團是自民黨的重要票倉,一向反對美國農產品進口;而日本民眾也擔心TPP損害日本的醫保體系,帶來食品安全和大規模的外國移民。4但是,安倍政府基於加強日美同盟的考慮,決定加入TPP談判,成為TPP的重要助力。這也體現了安倍政府強化日美同盟,追求日本“正常化”的基本政策思路。

  韓國是美國在亞太的另一重要盟友,但韓國期望保持更獨立的政策。2015年10月,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發表評論《首爾重新考慮TPP》,指出:美國認為TPP攸關美國在亞太的經濟霸權,“和航母一樣重要”;美國認為基於美韓同盟,韓國必須加入TPP。5

  該機構直白地透露了美國對韓國的不滿:美國認為韓國拒絕承擔責任,只想搭便車;韓國在美國亞太體系中的地位可能下降,而日本將上升;美國懷疑韓國優先考慮對華關系,而不是對美關系;韓國不加入TPP,會妨礙韓國實現“亞太貿易樞紐”的國家目標。6

  基於美國的態度,韓國總統樸槿惠訪問美國時,聲明支持韓國加入TPP。但迄今為止,韓國尚未簽署TPP協定。

  由於TPP被看成關乎美國的國運,幾乎是“大到不能輸”。布魯金斯學會(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刊文稱《TPP在地緣政治上很關鍵》,聲稱TPP一旦失敗,美國會遭到重大損失,包括:一、美國失去世界貿易規則制定者的地位;二、“轉向亞太”政策失敗;三、日美同盟失去關鍵支點;四、世界貿易體系失去發展機制,遭遇瓶頸。7

  擔心TPP引發中美對抗

  美國強調TPP攸關美國的“國家安全”,包括在全球的霸權地位;但與此同時,美國也擔心TPP引發中美對抗的風險。TPP協定簽署後,美國各智庫逐漸改變了口徑,轉而強調TPP的包容性,以及與中國合作的潛力。

  2015年10月,布魯金斯學會刊文《TPP是新起點的第一步》,提出TPP不能成為遏制中國的工具。理由是:一、將TPP政治化只會擱置各國的經濟改革,鼓勵保護主義;二、一些國家擔心站在中國的對立面,會拒絕加入TPP;三、中國會反對TPP,拒絕和TPP合作。8

  該文章指出:TPP失敗的危險不是無法遏制中國,而是拒絕接納中國;在亞太,中國和美國各自建立自由貿易區,可能走向對抗;中國加入TPP需要作出一些承諾,在國內促進必要的改革。9

  2016年1月,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發表評論《TPP是包容性的而非遏制性的》,提出將TPP視為美國遏制中國的地緣政治工具,這種思路是錯誤的。該評論分析稱:中國推動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RCEP)和亞太自貿區(FTAAP),尚無法匹敵TPP;TPP目標不是遏制中國,而是加強既有的國際經濟秩序;中國不應嘗試打破並重塑國際經濟秩序。10

  美國在TPP協定談判中排除了中國,在TPP協定簽署後,美國以此為籌碼要求中國讓步,在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上讓步。

  2015年10月,美國貿易代表Michael Froman在外交關系委員會解釋了美國的政策:一、中國如果要加入TPP,需要作出讓步,達到TPP的標准;二、美國當前期望中國能在BIT上讓步,BIT和TPP的投資條款在很多方面重合;三、如果中國周邊國家加入了TPP,中國就會被迫讓步,最終接受TPP的條款。11

  2015年9月21日,布魯金斯學會發表評論《中國應該加入TPP》,提出應以簽訂中美雙邊投資協定為條件,吸收中國加入TPP。12

  該評論認為:一、亞太地區正出現兩個獨立的自由貿易區,分別是美國推動的TPP和中國推動的RCEP,而RCEP的開放性不如TPP;二、中國如果不加入TPP,到2025年每年將損失460億美元;中國加入TPP,中國將獲利8000億美元,而美國將獲利3300億美元。因此中國加入TPP是對中美是雙贏。13

  該評論表示,中國只有在開放投資市場、國企和互聯網政策等方面讓步,才能加入TPP;其建議中美首先簽訂BIT,為中國加入TPP鋪路;在此基礎上,中美致力於推動亞太自貿區(FTAAP),或啟動WTO新一輪談判。14

  TPP前景尚多變數

  美國對TPP的政策綜合了多重考慮。美國視TPP攸關美國在亞太乃至全球的霸權,與美國“轉向亞太”的政策有密切聯系;美國擔心TPP升級成地緣政治工具,引發中美直接對抗,增加美國在亞太的壓力;美國試圖以TPP為籌碼,要求中國在BIT上讓步,接受TPP的標准;美國希望未來以TPP為藍本,主導新一輪世界貿易規則談判,繼續保持有利於美國的國際經濟秩序。

  總之,TPP延續了美國戰後的基本外交政策,即促進並鞏固美國的全球經濟霸權;同時,TPP也體現了美國90年代以來“接觸+遏制”的對華政策思路。

  不過,TPP也面臨很大挑戰,前景並不明朗。在美國兩黨內部,對TPP協定中有關彙率操控、投資者-國家爭端解決機制(ISDS)、汽車零部件原產地規則等條款,至今各種反對聲音不斷;在美國民眾中,經濟不景氣刺激了保護主義,對TPP帶來失業的擔心上升。因此,美國國會批准TPP的前景並不明朗。

  在國際上,TPP在經濟上缺乏基礎,不適應全球經濟趨勢,特別是新興經濟體的興起;在亞洲區域,韓國、日本等重要經濟體在安全上與美國合作,但在經濟上與中國聯系日益密切,對TPP不免有雞肋之感;TPP也不符合新興經濟體的利益和訴求,印度、巴西對此反應冷淡。

  相比之下,中國、印度、印尼、日本、韓國等參加的RCEP從2013年談判啟動以來進展順利,更大范圍的FTAAP也已在2014年啟動,向亞太經濟體提供了TPP之外的更多選項。

  TPP是亞太一體化的路徑之一,對中國也有借鑒的價值。隨著中國經濟“走出去”,中國已成為區域一體化的重要推動者,缺乏中國參與的一體化在影響力上將大打折扣。區域一體化有利於提升中國經濟水平,改善區域經濟結構和治理模式。隨著中國經濟啟動供給側改革,進入產業升級和價值鏈提升階段,TPP的相關規則和條款上也越來越值得借鑒。

[责任编辑:董慧林]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