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鈕文新:必須鼓勵儲蓄進入股市

2016-03-24
来源:博客

  什么是資本市場?經濟學定義是:儲蓄轉化為投資的場所。中國為什么要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當然是要引導更多的居民儲蓄轉化為股本投資。我們知道,一年期以上的債權產品同樣屬于資本市場范疇。但是,在去杠桿成為中國經濟的一大主體之時,短期債務轉化為中長期債務可以,但進一步擴大債務是加杠桿,不可取。所以,我的理解是,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核心是加大股權融資,周小川稱之為股本融資。同時我們看到,中國政府正在努力推進中國金融結構的轉變,兩個方向:第一,短期金融轉向長期金融,讓金融市場更加有利于資本形成;第二,間接金融轉向直接金融,鼓勵企業融資更多地借重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而不是銀行貸款。

  毫無疑問,無論是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還是間接融資轉向直接融資,這兩件大事都離不開一個主題:儲蓄轉化為投資。請不要“亂摳字眼兒”。鼓勵更多的儲蓄進入股票市場這是儲蓄轉化為投資的應有之意,一點都不矛盾。

  我們多次強調,建立良性的多層次資本市場,讓股權融資更好地發育,這件事對于今天的中國經濟,其重要性,不管怎樣強調都不過分。從國內看,經濟轉型升級(愛基,凈值,資訊)、創新驅動、降低債務率、去除過剩產能等等,這些針對未來、經濟風險巨大的經濟行為,沒有強大的股權融資與之匹配,那就根本無法實現。從國際看,美國等發達國家在金融危機之后之所以大規模QE并配合扭曲操作,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拉高股市,強化股權融資,在培育實體經濟的同時,降低經濟杠桿。現在,再工業化已經成為國際潮流,而這個過程也是實業資本激勵競爭的時候,為什么是實業資本?毫無疑問,它至少是以股權資本為核心的資本。

  過去很長時間,中國金融管理者并未看懂這件事,事實證明,金融危機發生之后,中國經濟的杠桿率之所以“越去越高”,關鍵就是我們沒有一個長期穩步上漲、而健康成熟的股票市場,股權融資市場混亂而風險巨大。在此前提下,實業企業越來越多地依賴債務擴張發展,而過一段時間,債務極限出現,繼續擴張艱難,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政府為了托住經濟,又必須加大財政投資,而進一步加大債務。從而導致整個經濟惡性循環。另外我們看到,過去一段時間,金融管理部門試圖依靠回收債務而達到去杠桿的目的,結果是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大幅增加。為什么?因為發出的貸款已經變成經濟規模,收回貸款的結果是“不僅收不回來,而且經濟增長壓抑”。

  我們終于看到的轉機。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當中,以及在回答記者提問的時候,也充分肯定了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對中國經濟的重要性。而在此前后,中國央行行長的周小川先生也曾就此數次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比如,在3月20日召開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周小川在談到中國企業去杠桿率偏高的問題時給出了解決方案。他說,解決(杠桿過高)的方法有很多種,其中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加快發展資本市場,通過資本市場股本融資能夠使國民儲蓄中更大比例資金進行股本融資,也就降低了債務在GDP的比重,也降低了債務股本的比例(債務率)。

  這是何等明智而符合經濟規律的表態?不過,確實有媒體使用了“周小川鼓勵儲蓄進入股市”的說法,于是,一些人或部門字斟句酌地出面否定說:周小川的原話中沒有“鼓勵儲蓄進股市”的字樣。這事兒很奇怪。

  不讓儲蓄進入股市,難道還有什么其他的長期資本嗎?難道社保基金、保險資金不是國民的儲蓄嗎?難道我們需要鼓勵“銀行向股市投資者加杠桿”嗎?銀行為股市所加的杠桿難道不是國民儲蓄嗎?難道你們不懂得,抑制儲蓄轉化為投資就是和中央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政策唱反調嗎?所以,我請你們住嘴,不許胡鬧。你們要深刻地理解中央決策的用心良苦,明白當下股票市場之于中國經濟的重要戰略意義,任何有意破壞中國資本市場的良性發育說法和做法,都是在破壞中國經濟。

  我們當然明白,周行長所說的股本融資,其概念是廣義的,要遠遠超出股票二級市場這個狹義范疇。但我可以肯定地說,如果沒有股票二級市場的健康發展,中國的股本融資更不會健康發展。原因很簡單:第一,股票二級市場是最重要的股權融資的價格指示器,股票二級市場價格過低,必定嚴重壓制所有早起股本投資的價格,企業無法獲得足夠的融資數額;第二,股票二級市場活躍程度過低,早起股本投資者的行為必定趨于謹慎,從而壓制所有股本投資市場的活躍度;第三,二級市場股價過低,將嚴重影響早起股本投資者的收益預期,而弱化其投資積極性。

  所以,發達國家的金融管理當局和所有金融機構都會小心翼翼地面對股票二級市場,唯恐對其價格構成嚴重影響,唯恐造成股票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尤其是面對股市調整,它們絕不會容忍其失去健康。正因如此,發達國家的股權資本融資能力超強,基本不存在擴容壓力的問題。而金融危機之后,正是憑借如此強大的股權融資能力,讓美國經濟的去杠桿過程順利進行。這樣的經驗我們的為什么要排斥?

  當然,我們也可以理解。儲蓄轉化為投資的速度不能過快,否則商業銀行的經營也會出問題。因此,這是一個漸進而不斷尋找平衡的過程。但無論如何,專業機構不能“說外行話,干外行事”,不能無視大趨勢和大方向,不能通過制造股市系統性風險去矯正金融平衡。(來自作者博客)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