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7

佳能轉型危機:中國市場難乘涼

2016-03-25
来源: 北京商報
  伴隨著智能手機拍照功能的不斷提升,相機巨頭佳能也被迫走上轉型之路。近日,佳能正式宣布以6655億日元(約合59億美元)的總價收購東芝旗下的醫療設備部門,意在擺脫對相機和復合機業務的依賴性,而創紀錄的天價收購也被業內看做是佳能轉型的無奈之舉。有關專家認為,佳能對中國等海外市場依賴性太強,轉型之路一旦走錯,很可能會重蹈柯達轉型的覆轍。
 
 
  收購價格被指過高
 
  上周四,佳能與東芝正式對外宣布,佳能以6655億日元(約合59億美元)的總價收購東芝旗下的醫療設備部門,這一收購價格也創下了此前佳能歷史新高。
 
  談及將近60億美元的收購,業內則普遍認為,佳能有點“冤大頭”的角色。麥格理證券公司的一位分析師曾表示,如果佳能的報價真的超過了62億美元,這將是東芝的一個利好消息,在他看來,東芝這一資產僅能賣出35億美元左右的價格。日本一位證券分析師也表示,近60億美元的報價有點過高。
 
  至于收購東芝醫療的原因,未來將如何整合?佳能中國負責公關品牌相關負責人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則表示,目前佳能中國方面并沒有收到總部的任何相關資料,另外因為涉及公司一些規定和法律方面,中國區方面也無權做出回應。
 
  但也有業內專家分析,佳能高價收購東芝醫療意在中國未來的巨大市場。據英國調查公司Espicom推測,中國的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到2017年將達到330億美元,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市場。像佳能競爭對手奧林巴斯在亞太地區的醫療事業銷售額,中國就貢獻了一半。
 
  中國不再是“救命稻草”
 
  對于佳能來說,中國無疑是最重要的市場之一。在遭遇2008年的金融危機后,佳能2009年集團銷售額曾同比下降21.6%。重新上任的佳能集團社長御手洗富士夫把中國市場看做自己的“救命稻草”,并借助著當時中國高速增長的數碼相機市場,而取得了業績上的增長奇跡。
 
  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從上世紀70年代末進入中國市場,目前在中國一共有五個工廠。
 
  2015年以來,全球經濟再次陷入衰退,日企在中國也陷入了大撤退的尷尬處境。有關佳能退出中國的傳言也不斷傳出。對于上述敏感問題,佳能中國負責公關品牌相關負責人仍沒有正面回答。但去年佳能(中國)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小川一登曾回應“佳能五個工廠無論哪一個都絕對不會從中國撤出”。
 
  盡管佳能堅守中國市場,但佳能數碼相機及復合機業務兩大支柱業務目前均面臨著市場增長放緩的苦惱。佳能對這兩項業務的銷售額依賴性高達90%左右,同時佳能80%的營收來自于海外業務,對中國等海外市場也有嚴重的依賴性。佳能集團1月發布的財報顯示,在過去的2015年佳能集團凈利潤為2202.1億日元,同比下跌13.6%,低于市場預期。而佳能預計2016年的市場將更加嚴峻。
 
  談及當下佳能的局面。業內專家指出,主要是與近年來智能手機發展有關,智能手機的拍照和視頻攝錄功能越來越強大,導致數碼相機成為一個夕陽產業,而數碼單反相機,仍是一部分攝影愛好者的小眾市場。這對于以相機為核心主業的佳能來說,無疑是沉重打擊。
 
  “中國是智能手機全球競爭最激烈的市場。隨著國內電子企業不斷攻城略地,佳能所擅長的復印機、打印機等市場也必然會迎來強勁的對手。中國恐怕很難再次成為佳能的救命稻草。”中國互聯網協會網絡營銷專家委員洪仕斌表示。
 
  柯達或成前車之鑒
 
  佳能近年來也一直在尋求轉型,希望增加更多的高利潤非相機業務。去年,佳能就斥資28億美元,收購了瑞典網絡視頻監控廠商Axis公司,進軍監控攝像頭領域。
 
  接管東芝醫療是不得不邁的另一步,盡管方向上向醫療設備領域邁進沒有問題,但對于佳能來說,以高達60億美元的價格來收購東芝醫療,卻并不被業內專家所看好。原因在于天價收購的東芝醫療,未必能給佳能的轉型提供強勁動力。
 
  據了解,從全球范圍來看,東芝在醫療器械領域并不算巨頭。數據顯示,在2014年全球醫療器械企業40強排名中,按照銷售額排名顯示,強生公司以287億美元排名第一,通用電氣、美敦力、西門子排名第二到第四位,銷售額在170億-200億美元之間,而東芝僅以39億美元銷售額排名第22位。
 
  如今無論從技術積淀還是生產線來說,佳能等相機廠商的絕對優勢地位短期內仍難以改變,但在移動互聯網沖擊下,其轉型之路也箭在弦上。像佳能在中國市場就開始逐漸布局三四級市場,并在天貓設立了旗艦店,采取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的銷售戰略。
 
  洪仕斌認為,盡管守著一定規模的專業攝影業務和攝影愛好者過活,憑借高利潤的單反相機和鏡頭,佳能也能持續過著舒服日子,但當年柯達正是貪戀膠片市場的高利潤,安于現狀,錯失了轉型的良機。“盡管對于轉型中的佳能來說還有很多路可以選擇,但一旦走錯,佳能也難免會走上東芝、夏普等老牌電子企業衰落的老路。” 洪仕斌說。北京商報記者 陳維
[责任编辑:董慧林]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