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

六年努力+阿里入股,蘇寧轉型仍難言成功

2016-04-25
来源:虎嗅網

  昨晚(4月24日),蘇寧云商發布公告,公司擬對旗下第三方支付、供應鏈金融、理財、保險銷售、基金銷售、眾籌、預付卡等金融業務進行整合,以上海長寧蘇寧云商銷售有限公司(擬更名為“蘇寧金融服務(上海)有限公司”,簡稱“蘇寧金服”)為主體,搭建蘇寧金服平臺。

  同時,蘇寧云商計劃通過增資擴股,引進戰略投資者蘇寧金控投資有限公司,擬與核心成員共同出資設立員工持股合伙企業。其中,蘇寧金控出資58.34億元,持有蘇寧金服增資擴股后35%的股權;核心員工增資8.33億元,持有蘇寧金服增資擴股后5%的股權。增資完成后,蘇寧云商將持有蘇寧金服 60%股份,而蘇寧金服投后估值為166.67億元。

  蘇寧金控于 2016 年4 月11日新設,是張近東全資子公司蘇寧控股的旗下子公司。

  關于蘇寧金融的具體經營情況,其財報并未披露,而根據此次蘇寧金服增資擴股的合并財報披露要求顯示,蘇寧金融業務在2014年、2015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1.12億元、16.0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452萬、3.76億(其中3.04億來自物業資產轉讓)。

  蘇寧金融業務整體打包,再分拆,未來尋求獨立上市的可能性非常之大。這樣的路徑與支付寶從阿里集團剝離,再重裝螞蟻金服獨立上市的發展之路并無二致,可見蘇寧轉型正向阿里看齊,但從蘇寧金融的業務熟悉與產品形態來看,與京東金融更為相似。

  “蘇寧金服”的誕生,在筆者看來是蘇寧轉型第二階段的標志。第一階段還是圍繞零售,回顧蘇寧云商過去六年轉型的幾個重要節點:

  2009 年,蘇寧電器上線蘇寧易購B2C在線商城,拉開互聯網轉型序幕。

  2013 年,蘇寧電器更名“蘇寧云商”(下文簡稱“蘇寧”),并推行雙線同價,同年轉型陷入困境,公司出現上市10年來首次虧損。

  2014年,蘇寧春季部署會提出的是“一體兩翼”互聯網路線。其中“一體”是以互聯網零售為主體,而“兩翼”則指打造O2O的全渠道經營模式和線上線下的開放平臺。

  2015年,蘇寧春節部署會張近東則提出,“三極裂變”的目標,即“引領市場極速發展,為用戶創造極致體驗,與供應商形成極效協同”。同年推出“云店”,進行門店互聯網化。

  在蘇寧最新發布的2015年年度報告中,其自我評價:“如今,完成互聯網零售轉型的蘇寧已經站在了時代和行業的最前沿。”

  如此豪言壯語或許是一家擁有26年歷史的傳統零售巨頭天生的底氣,不過從虎嗅整理的蘇寧轉型六年的情況來看,其徹底完成互聯網轉型還有待時日,更別提什么“已站在時代和行業的最前沿”。

  張近東當感謝馬云,阿里在蘇寧轉型困難期“拉一把”

  正當業界對蘇寧講的一些列轉型故事,聽得乏味之時,不得不得提馬云給張近東帶去了新故事。2015年8月10日,阿里與蘇寧宣布達成戰略合作,阿里將投資約283億元人民幣購入蘇寧非公開發行股份,占發行后總股本的19.99%,成為蘇寧第二大股東。“禮尚往來”,蘇寧將以140億元人民幣認購阿里新股。

  根據蘇寧與阿里簽訂的業務合作框架協議,主要內容可概括為:

  1.電商業務合作:入駐天貓,開設“蘇寧易購天貓旗艦店”,給獨立頻道入口;

  2.物流業務合作:蘇寧物流接入菜鳥物流體系,并向天貓商家開放;

  3.關于門店:阿里注冊用戶可在蘇寧門店享受相同的服務,蘇寧支持阿里做線下營銷及CRM工作;

  4.O2O業務合作: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移動應用、金融支付等手段打造O2O移動應用產品。

  蘇寧與阿里為什么相互需要?虎嗅曾分析過:蘇寧增速放緩,線下業務離天花板越來越近。而阿里的增速不理想,O2O之火熱,在概念和趨勢上都不能錯過,而選擇零售O2O突圍與電商基礎業務關聯度最高,需要線下同盟軍。

  阿里與蘇寧的結盟進展如何?

  從蘇寧2015年年度報告中的“前10名股東持股情況”中,還未出現“阿里“的身影。因為蘇寧發2015年年報時,其定增計劃還未獲得中國證監會的批準。

  蘇寧與阿里簽署的《投資協議》規定,阿里將用境內子公司“淘寶(中國)軟件”身份,以15.23元/股的價格(4月25日,蘇寧發布《2015 年度利潤分配方案后調整非公開發行股票發行價格和發行數量的公告》在利潤分配后,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發行價格將由 15.23 元/股調整為 15.17 元/股)認購蘇寧約18.6億股非公開發行新股,而本次蘇寧定增股數約19.3億股。

  4月7日,證監會復批,同意蘇寧非公開發行股票申請,也就是說阿里對蘇寧的283億投資可進行實質性交易了。根據蘇寧提交的非公開股票申請材料,可知其接受阿里投資后,資金流向:

  蘇寧定增募集的293.4億(含阿里283億投資)主要用于蘇寧易購IT、物流、金融等基礎設施建設,于實際預算320億還相差26.6億,這并不是什么問題,蘇寧2015年末手頭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168.2億,完全有能力補齊項目款。

  張近東對蘇寧控股有新技能

  張近東也是聰明人,不愿意讓手頭新來的募資閑置貶值。4月16日, 蘇寧發布購買理財產品的公告,在最新非公開募資263.4億還未到賬的情況下,已經做出“使用不超過150億元(含)募集資金購買理財產品”的計劃。

  同一天,蘇寧發布另一份公告,向銀行申請“不超過100億元人民幣的等值美元”貸款,貸款期不超過4年。該筆貸款主要履約此前達成的《投資協議》,蘇寧通過境外新設子公司(Shiny Lion Limite)以不超過140億元人民幣等值的美元,按照81.51美元/股的價格,認購阿里增發的普通股股份數不超過2780萬股,約占發現后阿里發行后股本總額的1.09% 。

  有人會問了,為什么蘇寧有錢買理財為何還要借錢投資阿里?因為蘇寧定增募資專款專用,不能進行購買交易性金融資產,阿里蘇寧相互入股,利益捆綁密切,張近東哪會放棄這么好的銀行借款理由,且融資成本比其他渠道低得多。

  值得注意的是,張近東對馬云還是有所提防。近日,蘇寧發布公告宣布從2016年1月6日—4月6日期間,蘇寧電器集團動用約3.41億元,以11.24元/股的價格,增持蘇寧云商3億股,持股比例從14.6%提升至18.71%。

  這么做,一來對資本市場表態,當前的蘇寧股價是被低估的;二來在阿里入股蘇寧交割后,成為蘇寧第二股東占股19.99%的差距只相差1.28%,蘇寧電器集團隨時可以取而代之,重回第二大股東位子。

  更重要的是,按照雙方《投資協議》,阿里持有蘇寧的新股有36個月的禁售期,持股比例超過15%,在蘇寧9個懂事席位中,有兩個提名權(預計張勇或陸兆禧會代表阿里入駐蘇寧董事會)。而張近東通過蘇寧電器、蘇寧控股共持有蘇寧云商49.35%的股份,擁有實際控制權。

  阿里與蘇寧業務層面的合作,比資本來得快。在天貓的獨立頻道“天貓電器”中,給了蘇寧電器二級導航頁面,蘇寧云店提供天貓商城部分商品及服務,且蘇寧物流接入菜鳥物流體系,接收天貓商家家電方面的訂單,具體合作運營數據,其財報中并未披露。

  蘇寧財務分析

  回顧蘇寧近六年的創收及盈利能力,如圖:

  整體而言,蘇寧的營收增速已經放緩,同比平均增速已經跌倒10%以下,特別是從2011年—2014年,四年的時間內,整體營收增長還不到150億,如果考慮線上電商業務(蘇寧易購)的營收增長,其實線下零售業務已經出現了負增長,轉型已動搖的根基。同樣,凈利潤率也出現了大幅下滑,六年內由5.44%下降到0.75%。

  出現上述情況,除了宏觀經濟不景氣外,更多是蘇寧轉型中投入加大,比如IT、倉儲、物流等基礎設施投入,而短期內效果不能顯現。其中2013 年是個特殊的年份,蘇寧凈利潤同比下降了95.84%。一個因素是蘇寧在2012年下半年開始加速雙線融合,線上線下同價;另一個因素是對PPTV進行收購,后續運營投入開支大。

  僅2015年,PPTV在CDN、版權采購以及研發、人才等方面的投入已經讓蘇寧凈利潤虧損11.61億元。原本蘇寧是想在視頻方面給線上導流,所謂的“多屏互通”,結果中國互聯網視頻行業都在燒錢,本來蘇寧不是流量平臺,又不擅長內容運營,不僅沒讓PPTV翻盤殺入視頻第一陣營,反而成了燙手的山芋。

  隨著阿里入股蘇寧,正好有了PPTV“換手”的機會。根據蘇寧2015年第三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為避免外商(這里指阿里)投資產業政策對 PPTV 后續業務發展可能造成的影響和限制,公司擬出售 PPTV 股權。2015 年 12 月,公司下屬境外子公司 Great Universe Limited 將其持有的 PPTV 公司 68.08%的股權全部轉讓于蘇寧文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境外子公司。

  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來PPTV的虧損不會直接在蘇寧損益表中體現;二來PPTV未來有獨立融資發展的機會。

  近六年蘇寧的主營業務收入構成中,手機通訊銷售增長崛起最明顯,音像彩電還是主要收入板塊,蘇寧轉型并沒有改變95%以上3 C家電的主營收入結構。切入點相同的京東在2015年非3C家電(服飾、美妝、圖書等品類)GMV為 2176億元,占總交易額的比重已升至51.0%。

  所以不管蘇寧線上線下如何打通,開“云店”還是“旗艦店”,要成功轉型為一家綜合性一站式購物平臺,“去家電化”會是必經之路。在非3C家電品類上尋找新的增長空間,可選蘇寧2012年收購老牌母嬰電商紅孩子,可惜并未在該領域有所建樹。在其他電商平臺在海淘、生鮮電商等領域發力時,蘇寧反映過于遲緩。

  蘇寧易購是蘇寧互聯網轉型的標準性產品,用了6年時間從0做到500億規模,從B2C大潮中殺出,好在有家底扎實。2013年—2014年兩年中線上交易出現了階段性增速放緩。

  因為蘇寧宣布線上線下同價后,線上沒有價格優勢,而家電產品線下有體驗的購物轉化更好,線下反而形成對線上購買形成沖擊;另一方面蘇寧物流體系還未建立,全品類擴張后影響到線上購物體驗;還有一小道消息,蘇寧向來強勢的態度,在與騰訊、360等流量平臺溝通中關系搞僵,流量停滯升至下降而直接導致蘇寧易購成交量減少。

  蘇寧易購用了6年時間,交易額比重從0增長到37.07%,阿里如果蘇寧后,需要肯定的是在流量上有一定支持,預計蘇寧在2018年之前,線上交易額在總交易額中的占比會超過50%。

  此外,我們又不能忽視蘇寧易購在第三方開放平臺上做拓展,重點會是非3C家電品類商戶。2012年蘇寧開始第三方開放平臺業務,首批入駐商戶有凡客、樂蜂等蘇寧津津樂道的合作伙伴,今何在?

  蘇寧第三方開放平臺占線上交易額的比重在逐年上升,從2012年上線時的0.98%,上升到2015年的24.9%。不過不能忽視該部分收入中,包含商旅、充值、彩票、團購等虛擬產品代售收入。

  截止2015年,蘇寧第三方開放平臺商戶數為26000家(京東為99000家),公司商品 SKU數為2000萬。未來,蘇寧重點會豐富非3C家電SKU數,隨著阿里、京東在農村進行電商渠道下沉,蘇寧也會在農村電商有所表示。

  過去六年,蘇寧期間三費的“費用率”從2010年的10.36%提升到2015年的15.72%,漲幅最明顯的還是銷售費用,最主要的是市場投放的加大,做品牌、為線上買流量,比如贊助《跑男》;還有一個因素是訂單數量的增加,相應增加了運雜費。

  管理費用增加,主要是蘇寧易購專業人才、日常運營人員的引進以及IT研發投入。財務費用在前五年增加明顯,主要是蘇寧物流建設、采購等基礎等加大,公司發行債券或貸款進行融資,應計提利息使得財務費用有所增加,2015年阿里入股蘇寧,后者選擇了增發新股,融資成本低,財務費用自然少了。

  蘇寧線下能力、后端運營效率的剖析

  門店是蘇寧的根基,回顧過去六年:

  蘇寧門店整體數量上在遞減,在做質量上的優化改造,增加門店線上服務職能,如提出“推進互聯網+云店模式”。關閉社區店,優化門店結合區域布局進行,提升單店營收能力,通過購置、自建以及合作等多種方式獲取優質穩定的物業資源,這將是蘇寧未來門店調整的主要策略。

  但從數量來看,為保證線下配合線上的服務壁壘,大陸地區的蘇寧門店控制在1600家(自營、加盟)左右是必要的,所以很可能出現蘇寧電器商城繼續整合關閉,而母嬰(紅孩子)、超市等非3C家電店門店會增加。而跨境業務,線下免稅店模式會成為主推渠道。

  蘇寧曾在2010年提出,力爭在 2015 年前完成 60 個物流基地的建設,實際只做到了33個物流基地[京東200個物流中心],遠未達到原定目標。事實上,五年前的蘇寧無論在體量、品牌知名度,還是資金優勢 上,都比京東強,與政府的關系背景,可以其有更低的成本拿地建倉,可惜最初決心還不夠, 錯失一個時機。

  當意識到這一問題,與京東拼“最后一公里”效率時,蘇寧提出比211還要快的“半日達”。截止2015年,蘇寧在全國 327 個城市,1993 個區縣實現“次日達”,擁有 6051個快遞點(包括自提功能)[京東3544個站點]。

  同時,蘇寧也開始眾包物流的建設,而近日京東到家與達達進行合并后,眾包物流龍頭地位更難撼動。另一方面,就目前蘇寧易購的出單量來看,配送并未飽和,而阿里投資蘇寧后,蘇寧物流接入菜鳥體系會從天貓獲得穩定的訂單,所以蘇寧未來還應該繼續加大對倉儲、物流的持續投入。

  蘇寧的存貨與庫存周轉情況基本上成正比,之所以在2011年—2014年有階段性上升,一來是蘇寧易購進行品類擴充,囤貨增加;二來線上業務覆蓋面擴大,相應物流服務是投入初期,效率還跟不上。截止2015年,蘇寧庫存周轉天數達到歷史最低的42.39天[京東36.9天],仍有下降空間。

  2013年開始,蘇寧庫存及周轉率得到改善,得益于當年的寧易購開放平臺與采銷分離,與京東商城的模型很相似——將開放平臺作為中心,成立團購體系,建立研發中心。另一因素,蘇寧易購與蘇寧電器(線上線下)采購統一,以及擁有數據積累分析指導科學采購決策,但這是階段性的體現。下一階段,蘇寧要加速“去家電化”,向服飾、生鮮、日百等品類擴張,庫存增加的機率也不低。

  綜上,蘇寧的轉型還未徹底完成,只是經歷了第一個“陣痛期”,但并不意味著零售轉型已經徹底成功。根據筆者三年前整理的“蘇寧商業邏輯圖”可知,轉型后的蘇寧圍繞數據、物流、金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阿里也無法短期拯救蘇寧,蘇寧能否跨越轉型之檻,關鍵看掌門人張近東的后天變革能力,是否能夠彌補互聯網基因的缺失。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