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83

南充投資9億建綠色走廊 再現“嘉陵江三百里風光”

2016-04-26
来源:華西都市報

  嘉陵江綠色走廊

  站在寶馬河畔,成片的楊樹掀起陣陣綠浪,59歲的何長付心潮澎湃,10年來,他已在沿河兩岸種下1500多畝樹種,成為嘉陵江畔首屆一指的林業大戶。沿江而下,蓬安龍角山有一個吳道子塑像,深情俯望腳下流淌的嘉陵江。唐天寶年間,“畫圣”吳道子登臨龍角山,縱目遠眺,欣賞嘉陵江的山山水水。回到長安后,一日畫出《嘉陵江三百里風光圖》,其旖旎風光躍然紙上,玄宗看了嘖嘖稱贊,嘉陵江三百里風光名傳天下。

  華西城市讀本從南充市政府獲悉,嘉陵江流域綜合開發已經制訂出戰略規劃,沿江7個區縣將投資9億多元,建設綠色生態走廊,再現“嘉陵江三百里風光”。

  一位社長的造綠夢想

  寶馬河,流經南充西充和南部多個鄉鎮,在南部定水鎮注入嘉陵江的支流西河。10年前,何長付就看中沿河兩岸的河灘地,響應政府號召,租地種樹。除了長得快的楊樹外,他還種下了許多珍稀林木,現在林業面積1500多畝。打理這片“森林”的是南部縣長興林業農民專業合作社,何長付是“社長”,100多戶社員都是股東,通過專合社+農戶的模式,何長付最大限度調動了農民種樹的積極性,寶馬河邊、嘉陵江邊的灘涂地一天天減少了,他的專業合作社成為嘉陵江流域較大的林業專合社。

  何長付種樹的積極性來源于南部縣“建設森林生態南部”戰略,林業產業明確為全縣的“長效產業”。他們確立了林產業發展“三百目標”:5年內發展工業原料林100萬畝、實現林業產業產值100億元、帶動100萬農民增收。公路旁、荒坡上、田埂邊、溪水兩岸、房前屋后,那些大小不等、品種各異的綠樹,橫豎成排,整齊壯觀,映襯著遠處郁郁蔥蔥、舒緩延綿的山影,“車在林中行,人在畫中游。”

  一條大江的上天饋贈

  這是北緯30度上一條神奇的大江,嘉陵江一路奔涌走來,在南充留下298公里的壯闊水域,流域成為動植物的天堂。南充市林業局總工程師梅盛德介紹,嘉陵江南充段的野生珍稀動物中,國家一類保護品種有黑鸛、白鱘;二類保護品種有豹、林麝、鴛鴦、大鯢;三類保護品種有大靈貓、小靈貓、小鴇、虎紋蛙,“隨著綠色生態走廊的建設、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改善,南充嘉陵江流域的野生動物會越來越多。”

  一份調查顯示,嘉陵江流域有獸類38種,主要有赤狐、鼯鼠、褐家鼠、角菊頭蝠、豬獾、青鼬等;魚類118種,經濟價值比較高的有鯖魚、鳙魚、鳊魚、鯰魚、白鱘、河鰻、江團、青波等;鳥類232種,珍稀鳥類有蒼鷺、池鷺、黑臉瑟鷺、夜鷺、綠翅鴨、青頭潛鴨、金雞等。嘉陵江兩岸天然植被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銀杏、蘇鐵、水杉、莼菜、紅豆;二級保護植物有蓮、鵝掌楸、香果樹、杜仲等。

  這批野生動植物的存在,使得嘉陵江南充段的旅游變得生趣盎然。嘉陵江南充段綠色生態走廊建成后,游客可以拍攝到野生動物,甚至可以與它們零距離接觸。坐船欣賞沿江10個風情小鎮,開啟嘉陵江夢幻之旅。

  一條走廊的生態建設

  梅盛德介紹,《嘉陵江南充段綠色生態走廊建設總體規劃》最大亮點是生態、經濟、社會效益都得到了充分體現。10年后,嘉陵江南充段將展現出兩岸披上綠裝、景致依地段各異的身段。規劃設計用10年時間,建設護岸林4.4萬畝,修復植被7萬畝,建設農田林網1萬畝,建設公園、濕地等重要生態旅游景區28個,估算工程總投資為9.2億元,不含景區建設。

  2015-2019年兩岸綠化恢復和整體生態建設基本完成。2020-2024年,嘉陵江兩岸將進行景觀增色、提升,落實產業帶等建設,全面完成綠色生態走廊建設,呈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現代文明嘉陵江風光畫卷。以嘉陵江風光為生態畫軸,打造綠色生態廊道;在嘉陵江最低水位線以上形成“藍帶”,以嘉陵江兩岸生態恢復為主打造“綠帶”;在綠帶打底基礎上,打造沿線景區、公園、革命遺跡,形成“風光帶”;結合地區產業特色、產業林,開發沿江特色產業基地的“產業帶”。

  嘉陵江南充段生態走廊總體規劃的發展目標包括綠化建設、生態保護、景觀打造、產業發展四大類,將對沿江目力所及范圍內的兩岸宜林荒山、荒灘等兩旁進行綠化栽植,提高項目區森林覆蓋率20個百分點以上。

  一砣“巨石”的開荒艱辛

  順慶區搬罾鎮與鳳山鄉交界處有一塊高山荒地,名叫雷打石。當地流傳這樣一個傳說,那個地方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塊大石頭,有一年,這塊大石頭被雷打掉了,所以叫做“雷打石”。“這地方山高、坡陡、坡急、地薄、缺水,”梅盛德說,這兒有荒地五六百畝,已經植樹好幾次,因條件太差,成活的少。“只有采取非常工程措施,專門修一條上山的路,喬木、草木一起上。”目前,嘉陵江兩岸適宜栽植樹木的地段都已成林,剩余的都是些難啃的“硬骨頭”:坡陡難利用、土層脊薄、適生性差、成活困難。個別地方甚至需要吊繩作業、放炮打洞。

  嘉陵江兩岸植樹最大的困難還是“無地可植”,土地承包到戶,樹植在哪兒呢?梅盛德表示,林業建設用地協調困難。為建設綠色生態走廊,滿足生態走廊的景觀性和連續性,需要將部分耕地、河灘地、采砂場調整成林地,調整面積約3000余公頃。但砂石場業主、河灘地承包業主和耕地承包經營農戶普遍存在抵觸情緒,需要各地進一步重視。

  按照規劃投入的9個多億元從哪兒來?除了政府財政解決必要的開支外,南充也在大力吸引民間資本沿江造綠。嘉陵江邊鐵錢壩,外來林業大戶種植的500萬株“中華紅葉楊”已經成林,這是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變色樹”,將嘉陵江鐵錢壩段映襯成一年四色的“彩色之江”。“變色樹”耐旱耐澇耐凍,根系發達,是絕好的“固沙樹”,這500萬株紅葉楊及它們的后代,對減少水土流失,對嘉陵江、特別是三峽電站將發揮積極作用。克服重重困難,嘉陵江綠色生態走廊不斷向前延伸,沿江7區縣人民想盡各種辦法籌措資金,建設美麗“母親河”。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