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2

“提速降費”一周年 三大運營商宣布實施新方案

2016-05-18
来源:新京报

  運營商“提速降費”已一周年。2016年5月17日電信日,新京報記者了解到,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均交出了“提速降費”成績單,並宣布實施“提速降費”新方案。工信部表示,“提速降費”實施以來,三大運營商讓利逾400億元,平均每個用戶每月省2塊6。不過有用戶抱怨“提速降費”感覺不明顯,荷包裏的錢並沒少花。

  人均降2塊6,你體會到了嗎?

  李女士是中國移動的老用戶,從2008年一直用到現在,每月的話費從50元、80元到現在的128元套餐都不夠,每次收到“餘額不足”的提醒她都納悶兒,為啥話費越用越多?

  在用戶抱怨話費不降反升的同時,運營商也在為癟了荷包叫苦不迭。

  據三大運營商交出的降費提速成績單顯示,截至2015年底,中國電信有線寬帶單位帶寬價格同比下降58.8%,移動流量平均資費則下降31.6%。

  中國聯通移動數據流量綜合單價降幅27.0%,固定寬帶單位帶寬平均單價降幅49.6%,完成此前“移動數據流量綜合單價降幅不低於20%,固定寬帶單位帶寬資費同比下降30%”的社會承諾目標。

  中國移動也對媒體表示,2015年全年手機上網資費較2014年下降43%,超額完成工信部要求的全年資費下降30%的目標。

  “提速降費”一周年後,三大運營商都表示自己“超額完成任務”。最後算下來,寬帶單價降了60%,移動單價降了40%。不過據搜狐調查顯示:逾八成的網民對此表示“沒感覺”。

  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對媒體表示,三大運營企業一年的利潤大概是1600億,經審計,去年三大運營商因提速降費措施降下來利潤大概是400多億,平均每個用戶、每個月大概2塊6毛多錢,所以感知不明顯。

  新方案聚焦提速,“曲線”降費

  2015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高速寬帶網絡建設推進網絡提速降費的指導意見》,對電信運營商提速降費提出了明確要求。2015年5月15日,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公布了提速降費方案。

  時隔一年,三大運營商再次推出相關方案,與去年相比,今年三大運營商的新方案更加聚焦於提速,而不再叫板價格。

  三大運營商都將提速承諾放入自己的首要日程。中國電信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預計到2016年底,有線寬帶用戶平均接入速率提升至35Mbps以上,同時要實現4G大提速,光寬大提速。通過推廣百兆寬帶、大規模免費提速等舉措,力爭2016年底 50Mbps、100Mbps及以上速率寬帶用戶占比達到30%。

  中國移動表示今年將新增2億4G用戶,打造以50M接入能力為主固定寬帶網絡,全國平均接入速率達20M以上。

  中國聯通則重點做全光網改造,預計到2016年底,城市區域基本具備100M接入能力,農村行政村實現光纖到村。

  對於降費的承諾,三大運營商則各有著力點。中國聯通拿出了整體目標,力爭在2016年底固定寬帶單位寬帶資費同2015年相比下降不低於15%,移動數據流量綜合單價降幅不低於15%。

  中國電信則強調對於用戶詬病已久的漫遊費,將逐步取消移動國內長途和漫遊費。新用戶辦理樂享、飛Young、易通卡等4G套餐,均取消移動國內長途費和漫遊費;老用戶可通過自願變更套餐等方式取消移動國內長途費和漫遊費。

  中國移動則對媒體表示,進一步將長市漫一體化的統一套餐門檻降至18元。

  可是,網速的指數越躥越高,有些用戶並不買賬。據一位使用北京聯通寬帶套餐的用戶表示,其資費一直比外地貴很多,“提速降費”後聯通並未降費,僅僅提了速,理論上單位資費是降了,但他說,自家寬帶從10兆提到15兆,但感覺並不明顯。

  新京報記者 劉素宏

  釋疑1

  喊著降費,為啥話費沒少?

  “大家對降費有誤讀,降費指的是降低資費,但不是直接讓話費減少“,通訊專家付亮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在付亮看來,李克強總理提出的“薄利多銷”指的也是這個意思。

  4月14日,在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的經濟形勢座談會上,對於與會者“流量費太高了”的反映,李克強要求有關部門負責人,可以研究如何把流量費降下來,“薄利多銷”。

  話費沒有減少的另一個原因是,進入4G時代,流量的使用也悄然提升。這導致資費雖有下降,但個人話費並未明顯下降。

  一位網友吐槽說中國移動咋不上天,刷幾分鍾的視頻1G流量就沒有了。付亮則表示,在如今的4G移動網絡環境下,即使達不到300M的理想速度,按照100M來算,幾分鍾用掉1G流量並非沒有可能。而且視頻可能會自動緩存,可能用戶看到3分鍾,但已經緩存到了5分鍾,花費更多流量。

  也就是,4G帶來的不僅是網速的提升,隨著用戶對手機的高頻使用,流量的消耗量也在增加,這會帶來話費總額的提升。(劉素宏)

  釋疑2

  網速提升為何體驗不明顯?

  在北京居住的白領徐先生就吐槽說,“前幾年聯通寬帶從當初的2兆提升到6兆,感受還有點效果,但後來從10兆提高到15兆,就感覺提升不大了”。

  北京聯通在5月16日發布第四次免費寬帶提速,把20M、50M、100M網速均免費向上提升一個檔位,經過此次提速,北京聯通寬帶將進入“百兆時代”。

  然而,為何運營商一再提速,部分用戶卻抱怨體驗不佳?

  付亮向新京報記者解釋說,用戶體驗的網速多少,跟用戶所在的網絡環境、用戶觀看的內容都有關,某個環節有問題,都可能影響網速。

  他表示如果只是看文字、小視頻,也不同時使用多個設備上網,那可能10M的網速就夠了,給你20M你的感受也不明顯。如果你有家庭影院、多個終端同時看高清視頻的需要,那么可能就無法忍受20M,需要百兆以上才行。

  那么,百兆時代是不是運營商做出的提速穩資費的噱頭呢?

  付亮認為,隨著用戶連入設備增加,4K高清電視、VR(虛擬現實)、智能家居、雲服務等的應用會對帶寬需求越來越高。(劉素宏)

  釋疑3

  以後還有降費空間嗎?

  專家分析稱,資費下降的趨勢還會持續。“限時流量”、“促銷套餐”這些花樣繁多的優惠活動經常會被用戶吐槽“誠意不足”。占據壟斷資源的三大運營商似乎一直沒有滿足用戶降費的期待。

  北京聯通一位分管新媒體業務的負責人解釋稱,降費更多體現在同等價格享受更高網速、更好服務。企業努力降費提速,同時運營商還需要建網,需要大量資金,但是如果是斷崖式的直接減少收入,那么企業現金流會受到沖擊,導致企業無法承受。

  付亮則認為,所謂降費其實是個相對概念,單位資費近年來一直在下降,而且還會持續幾年。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接受媒體采訪時說,衡量提速降費效果應從更長遠的時間段來看,大家除了關注整體費用下降幅度,也應當看到單價顯著下降。去年,移動寬帶單價大概下降40%。而現在大家使用的移動流量其實是幾年前的數倍。

  也就是說,每個用戶每月可享受到比以前更多的流量,但實際的通信花費不會有明顯下降。(劉素宏)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