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1

內地客購港險 熱情擋不住 無視恐生風險

2016-05-22
来源:香港商報

  內地客購港險 熱情擋不住 無視保監提示恐生風險

  【香港商報網訊】中保監提醒內地消費者,「地下香港保單」既不受大陸法律保護,也不受香港法律保護。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保險市場高度競爭,產品極具吸引力。事實,多年以來,內地民眾就很喜歡來港買保險,至少買保險不會引起水貨客問題,不會造成行人路堵塞,更不會擾民,所以,港人並不介意內地居民來港買保險。然而,最近內地多個部門向內地消費者發布相關提示,提醒內地居民赴香港買保險有「風險」,但目前看來,這種「友情提示」難阻內地民眾購買香港保單的熱情。

  香港商報記者 韓濠昕

  4張保單中1張屬內地客

  香港保監處公布數據顯示,2014年,香港保險公司向內地訪港旅客發出15.96萬份保單,保費總額為244億元,相當於205億元人民幣,平均每張保單保費約為15萬元,即約12.63萬元人民幣。

  至於2015年,本港向內地訪客所發出的保單,新造保單保費為316 億元,相當於266億元人民幣,即比前一年增長近三成,佔2015年香港個人業務的總新造保單保費(1309 億元)的24.2%。換言之,本港去年每銷售出4張保單就有1張是賣給了內地居民。

  香港保險產品性價比高

  其實,內地民眾來港買保險的風氣,早在1990年代初已開始流行,香港2006年取消遺產稅之後,就更加吸引眾多內地富有階層來港購買巨額保單,有些是為了給家人多些保障,買多些巨額壽險保單,買些住院保險危疾保險等;有些是為了自己的財務安排及投資需要,買些投資相連壽險,投資到海外基金;有些為了增加多些退休保障,買些年金產品,若干年後取回定期取回資金,等等。

  為什麼愈來愈多內地民眾「捨近取遠」來港買保險?

  業內人士坦言,部分內地富有階層來港買保險,因為香港保單性價比高、香港保險產品相對內地保費較低、投資回報收益率較高、保障範圍較全面,等等。內地生意人在港通常喜歡買高保額分紅型壽險,另一方面又可以藉來港購買保險,將部分財富分散配置到美元或港元資產,特別是為日後孩子出國留學時作準備。此外,內地居民把若干財富放在香港保單中,既可分散風險,而且保密性也較高。

  香港保險公司一般銷售的危疾保險,有些保障範圍達120種疾病,涵蓋早期重大疾病以及原位癌等。相對而言,內地同類保險保障的疾病種類並沒有那麼多,不少內地同類保險並不涵蓋早期重大疾病以及原位癌。比較保障相同的危疾保險產品,香港保費要比內地保費低約20%。

  內地簽署港保單屬違法

  不過,內地消費者要購買香港保單的確存在風險,這已經引起中國保監會關注並發出警告。

  為確保保單有效,投保人須注意要按照法律規定購買。首先,投保人必須要親自來港簽單,這樣買香港保險才是合法有效的。不少香港保險公司,更會要求內地訪客簽訂保險合同時,必須親臨保險公司並持身份證明文件進行錄像,以保存第三方認證的證據。另外,保險公司還需確認受保人了解保險條款細節,這樣對雙方都有保障。

  由於內地消費者對香港保單需求殷切,現在不少香港保險公司「代理王」都靠內地客大單「食胡」!有些本港保險公司員工為爭取生意,甚至親身或託人在內地設立香港保險推介點,如瀋陽及山東等地,都曾有一些打香港保險公司中介代理的機構出現,甚至邀請內地客戶在內地簽署香港保單。

  按中保險有關規定,香港保險機構及其中介人在內地展業屬違法行為。內地消費者須注意,在內地投保的香港保單,屬於非法的「地下保單」,既不受大陸法律保護,也不受香港法律保護,內地消費者在內地簽署的地下保單,更可能會遭到保險公司拒賠。

  開放保險市場 提升產品競爭力

  內地市場亦有大量保險產品,然而不少內地居民還是選擇來港買保險,顯示香港保險產品有比內地更吸引的地方。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雲集全世界最頂尖保險集團,市場高度競爭,保險公司各出奇謀爭奪客戶,不斷研發新產品滿足客戶需求;相對而言,內地保險產品選擇較少,尤其在資產管理及投資國際市場的基金選擇上更少,這全因競爭不足所致。

  目前,內地保險市場只局部開放給外資企業,中國兩大保險集團——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在內地穩佔寡頭壟斷優勢,要提高中國保險產品競爭力,最有效方法便是開放市場。

  其實,上述兩大保險巨頭單靠內地市場便穩居全球十大保險集團之列,今時今日早有相當實力可向國際市場進軍。有競爭才有進步,中國早晚需要全面開放保險市場,早點開放可以加速內地險企革新,促進保險產品推陳出新,提高競爭力。

  國人境外投保金額微不足道

  對於內地居民海外購險,內地有關部門採取諸多舉措主要希望廣大消費者知悉風險、謹慎投保,同時堵住資本外流。不過,內地民眾來港購買香港保險,跟來港購買奶粉、藥品及名牌手袋,本質上並無太大差別,都是消費行為,購買保險只不過想多保障自己。以2015年第一季度內地訪客保單新保費68億港元推算,估計全年合共流出約272億元(228億元人民幣)用來購買保險產品。相對國人購買外國汽車、或海外購置房地產所流出的資金,其實微不足道。

  據亞洲協會(Asia Society)和羅森諮詢公司 (Rosen Consulting Group)研究顯示,2010至2015年,內地人在美國購買房產支出高達1100億美元,平均一年單計在美買房就花了183億美元,相當於1194億人民幣。而中商情報網統計,2015年1至3月,內地進口汽車及底盤26萬輛,進口金額達651.5億元。以此推算,中國一年花在進口汽車上流出資金就約2600億元人民幣。

  中央防止資金外流,補了小漏洞但還有大洞口,根本堵不死,何況市場上資金流動很平常,有流出亦會有流入,最怕推出政策想阻止資金外流,嚇怕令資金不敢流入,反而影響更大,值得當局深思。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