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市場化地位遇杯葛 中國須平衡外貿防反制

2016-05-28
来源:香港商報

 

  歐洲議會日前以壓倒性票數通過決議,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并呼吁歐盟對中國采取反傾銷措施。有專家認為,歐洲議會此舉不僅對國際條約毫無尊重,對歐洲自身來說也是目光短淺的舉動,歐洲應有自己的利益判斷,不可被美國牽著鼻子走。

      另有評論人士認為,歐洲議會此舉固然不合理,但中國對各種生產要素的超額利用,確實可能會引起國際上的反制,而歐洲議會的表態,或許只是反制的開端。實際上,中國有能力做好完善的產業規劃,使經濟達到平衡,以避免其他國家對於中國制造的恐慌。香港商報記者 伍敬斌

  貿易保護主義再現歐洲

  前不久,歐洲議會通過決議,反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歐洲議會的這項決議案以中國不符合歐盟所設定的五個市場經濟認定標準為由,不僅強烈拒絕「單邊向中國在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讓步」,并且呼吁歐盟采取反傾銷措施。清華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高級研究員周世儉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說:「中國當初入世之時,包括中美、中歐,在中國入世達成的協議上都承認了,中國的非市場經濟地位到2016年12月11日終止,白紙黑字的條約輪不到歐洲議會來否定。」

  反對票背后的歐洲憂慮

  周世儉認為,目前中國非市場經濟地位的要害之處,除了貿易歧視之外,政治歧視和技術歧視。盡管如此,中國在加入WTO的時候仍然認同,并主動將非市場經濟的期限延至15年。如果歐洲真的決定賴賬,應對其表示強烈的譴責。歐洲議會的這些行為,實際上只是為了保護自己的鋼鐵企業,因為他們所生產的建築鋼材,已經跟中國無法競爭。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本質上就是推行貿易保護主義。

  香港財經評論人盧麒元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實際上,現在中國才是高高舉起新自由主義大旗的國家,在全球的資本市場和商品市場上,中國是最主張開放和競爭的,而中國的商品也確實具備強大的競爭能力。現在反而是歐美國家趨於保守,重新走回保守主義路線,實行貿易保護和貿易戰。這種逆轉是從本世紀初葉開始,而近年來,貿易保護主義已經演變到比較麻煩的程度,因為這不僅涉及到貿易的問題,而且涉及到了由貿易引發的金融爭奪,以及金融背后的財政較量。歐美國家正是考慮到這些因素,才開始采取貿易保護的一系列行為。歐洲議會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不是中國真的不具備市場經濟的資格,而是他們不能接受。因為一旦接受了,歐美國家將無法再繼續揮舞貿易制裁的「大棍」,他們本土的產業將受到極大的打擊。從維護他們本國利益的這一面來看,他們的行為確可理解,中國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如果提升過快,他們無法承受市場崩塌的后果,但這里應有一個協商的過程,直接否定當初的承諾,十分不妥。

  歐洲「不認賬」將自食苦果

  根據當時中國加入WTO的條款,只有國內在中國入世前已存在「反傾銷」與「市場經濟地位」相關規定的成員國,才可以在中國入世后,在對華反傾銷中利用是否「市場經濟地位」這一點來博弈,否則不成立。而在中國入世前就存在相關立法的經濟體,主要有美國、歐盟、巴西、埃及、印度、以色列、韓國、馬來西亞、墨西哥、秘魯、新加坡、南非、泰國、土耳其這14個經濟體。從這個意義上說,只有讓這些經濟體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才是最重要的。而根據媒體報道,此前中國已經取得80多個經濟體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承認,但由於上述14個經濟體都不包含其中,因此其實際意義并不大。

  莫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故而,歐盟是否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對中國來說十分重要。周世儉表示:「歐洲議會不要以為給中國放下苦果,中國就會甘心吞下去,因為中國已經不是15年前入世的中國,而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2012年到2013年的歐債危機使得歐元瀕臨崩潰,而美國一直冷眼旁觀。當時的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愛爾蘭明確表態,中國反對唱空和做空歐洲,態度鮮明地支持歐洲。之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公開向188個成員國集資救歐元,3個月籌得4610億美元,其中中國借出430億美元,將近10%,美國依舊沒有伸出援手。事情才過3年,歐洲的紳士們就把這事忘了。中國現在是歐洲第二大貿易夥伴,中歐貿易額占到歐洲貿易額的15%,舉足輕重,為市場經濟地位的事得罪中國,毫無好處。并且金融危機之后,歐美發達國家面臨的最大威脅是有效需求不足,市場飽和,中國這個14億的大市場,消費則不斷在增長。去年出國旅游的人數超過1.2億人次,歐洲議會刁難中國,恐怕最后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周世儉還表示,中國的要求并不過分,是當初已經協定好的東西。如今,已有88個國家承認了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現在只是美國、歐洲和日本不承認。歐洲在這一點上跟著美國走,并不理智。他認為,中歐都反對單極化,歐洲不想稱霸,中國也不是歐洲的潛在威脅,中歐不但沒有地緣政治的利害沖突,并且最近這幾年由於歐債危機,中歐的經貿關系發展良好。希望歐盟要有自己的利益判斷,不要因為這點小事破壞雙方關系。

  目前,歐洲議會的決議并沒有法律效應,但是也有一定的影響力,歐盟委員會才能對這個議題有最終的決定權,歐委會現在對於這個議題的討論也很熱烈,德國、英國、挪威、丹麥、瑞典等北部國家,都贊同到期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而南邊的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經濟相對落后,跟中國沖突的產品比較多,比如鋼鐵、鞋之類,它們希望能夠保持對中國的優勢,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周世儉說,歐洲委員會畢竟也是民主集中制,對於是否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仍然是要討論的。

  對外貿易應把握平衡度

  不少國外媒體指責中國未能兌現當初入世的承諾,這涉及到市場經濟的標準問題。周世儉認為,目前世界上對於市場經濟國家并沒有統一的標準。即使是西方也認為,市場經濟至少有三種類型,其一是日本的政府主導型;其二是美國的完全市場化;其三是歐洲,介乎美國和日本之間,每個國家都在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來發展經濟,所以拿這個來刁難中國毫無道理。盧麒元表示,WTO的承諾應該是一個雙向的,實際上,中國能打開的市場,大部分都打開了,并且超額完成了當初入世時的預期,甚至連金融領域也已開放,可見中國并不存在未能兌現承諾的問題,反而是歐美國家自己築起貿易壁壘。他認為,像英美在處理國際貿易時,通常采取「三位一體」的綜合性動作,本國的財政、金融和對外貿易是平衡的,而中國則拋棄了財政平衡。中國雖然看起來并沒有直接給予企業財政補貼,但是這種「補貼」通過別的方式表達了出來,例如對環境的破壞、對勞動力的壓榨,這也是引起歐美國家對中國產品恐懼的原因。

  對華反制或愈加嚴重

  「你對自己太狠了,勞動者權益不高,環境你也不要了,我們沒法跟你玩。」盧麒元認為,這或許是歐美國家內心的想法。而中國在貿易平衡上也欠缺考慮,當別人的鋼賣到6000元一噸的時候,中國賣到5500元一噸,且質量高於對方就可以了,但是如今卻賣到2000元一噸,這確實讓對方怎麼努力也沒法超越了。事情走到這一步,中國走的是「七傷拳」的路線,損失了自己的勞工權益和自然環境,讓別國的相同產業走向絕路。這并不是一種十分好的路線,因為貿易還是要講究一種邊際和均衡,就是企業的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但不會高到要把對手徹底打垮。內部殘酷的壓榨和競爭,導致外部的廉價市場,這樣導致國際上對中國商品有一種反制性的表達,也屬正常。歐洲議會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這種反制性表達,僅僅是個開始。盧麒元認為,可能到今年的秋冬時節,這種反制性表達會更加嚴重,或許不僅僅是鋼鐵產業,也不僅僅是歐洲。到2017年或2018年,他們對中國制裁的原因或許就不僅僅是自由貿易,而可能是碳排放權,這些發達國家會要求中國在環保工作中達到一個層次,如果達不到就會向中國征收懲罰性的關稅。實際上這個準備工作已經接近尾聲,屆時中國經濟或將面臨內憂外患。

  制定產業規劃正當其時

  那麼中國應該怎麼做?盧麒元認為,中國應該繼續完成2007年提出的一個老方案,實施完整的產業規劃。世界進入了大數據時代,中國有這個傳統,也有這個能力對國民經濟進行充分有效的計劃和管理。盧麒元表示,像日本和德國這種工業化比較成熟的國家,他們有專門的機構對自己的產業有詳細的研究和指導,比如鋼鐵行業,他們會研究此行業要發展多大規模,服務於高端還是低端,發展的極限在哪里等問題。而美國和英國,雖然政府對此不管,但幾乎所有的投資銀行都在對產業發展做分析,他們會通過市場的價格告訴企業,哪里是邊際。沒有國家會盲目地像中國這樣,隨便去建十個大型鋼鐵廠。

  「在一些比較發達的國家,存在政府有效管理,或者是市場有效管理。而中國的情況比較糟糕,省以下各級政府都成了公司,他們都在做類似公司的各種經營活動,這也是地方債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些地方政府要發展地方經濟,投資各種產業,例如江蘇,雖然沒有投資鋼產業,但是投資光伏,一出手就200億,他們真的算了帳嗎?政府是否知道這個太陽能是真概念還是偽概念呢?為何歐美國家不會這麼做呢?做到今天,收不了場,而未來的路也不知道怎麼走。」盧麒元如是說。

  化解產能過剩要找準路徑

  盧麒元認為,「市場」與「計劃」并不矛盾。全世界現在都存在計劃經濟,越是發達的經濟體計劃得越好。因為在大數據時代,不可能不做計劃。2007年,中國的路徑是清晰的,要做產業規劃。但是2008年的4萬億打斷了這一進程。如今,要消化過剩產能,可以采取兩種辦法,一個方法是供給側改革。

  盧麒元說,供給側改革,國企首當其沖,但畢竟牽扯到地方政府利益。就鋼鐵來說,河南有、天津也有,山西也有,很多地方都有,事情就會變得非常復雜,推進難度也會加大。

  另一種方法是把這個產品賣出去。盧麒元認為,以鋼材為例,中國鋼材其實有很好的賣家,就是西邊的幾個「斯坦國」。他們有大約7億人口,連年戰爭,對鋼鐵的需求旺盛;又例如伊朗,可以允許他們每年到北京來發行一千億人民幣債券,發完以后讓他們來購買中國的鋼鐵水泥,然后伊朗全部建成高速公路、鐵路及各種現代化建設,然后伊朗的油給中國,皆大歡喜。現在的「一帶一路」,去給越南、泰國修高鐵,出發點也是如此。

  不過,當下存在一個難題,去中國西邊的國家,并非像在唐山建一個鋼鐵廠,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利益。所以這里應該有明確的激勵機制,才能推進供給側改革,形成良性循環。如果能夠下定決心,中國有能力做一個完整的產業規劃,也不需要去與別國打貿易戰。中國可以成為一個比歐美更好的市場經濟國家。現在歐美國家存在問題,他們重新拾起了貿易保護主義,變成了保守主義者,但中國應該完善自身的經濟規劃。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