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4

行業“冰河期”:“鋼鐵工業長子”鞍鋼如何浴火重生

2016-06-27
来源:中國青年報

  鞍鋼股份煉鐵總廠新三號高爐正在出鐵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謝宛霏/攝

  6月,鞍鋼廠內,機器轟鳴,火紅的鋼水,晝夜不歇,似乎一切都沒有改變。只是對于未來的不確定,讓煉鋼工人們心中五味雜陳。

  從盈利大戶到整體虧損,鞍鋼集團近10多年來的起伏成為全國鋼鐵行業今昔巨變的縮影。在鋼鐵行業產能過剩矛盾突出的今天,鞍鋼集團如何自救求生?對攀成鋼冶煉部分“斷腕”關停的背后有哪些考量?經濟新常態下,鋼鐵、煤炭行業 “去產能、去庫存”供給側改革的發令槍已鳴槍,鞍鋼集團下一步如何化解產能?鋼鐵行業產業工人又面臨哪些新的人生選擇?

  日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來到遼寧鞍山,走進鞍鋼集團,走近鞍鋼人,近距離感受這家承載著昔日家國榮耀的知名企業,為走出困局所作的努力與探索,或為當前國內鋼鐵產業“去產能”提供某種借鑒。

  鋼鐵行業進入“冰河期”:從鋼鐵“印鈔機”到“鋼價不如白菜價”

  被譽為“共和國鋼鐵工業長子”的鞍鋼,是新中國第一個恢復建設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和最早建成的鋼鐵生產基地,幾乎演繹了一個時代的風光。上世紀50年代初,鞍鋼的鋼鐵產量擎起全國鋼鐵工業的半壁江山,支援全國。有數據顯示,1949年~1952年,鞍鋼的鐵、鋼、鋼材產量分別占全國的46%、64%和47%。

  作為三線城市的鞍山市,因鋼而立,因鋼而興,因鋼而聞名全國。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鞍鋼經濟代表著鞍山經濟,鞍鋼創造的經濟增加值、地方財政收入和固定資產投資,最高時曾占鞍山市的90%。

  這座城市處處留有鞍鋼的烙印,人們的生活幾乎離不開“鞍鋼”二字,鞍山人對鞍鋼充滿了記憶與感情。

  有著34年工齡的鞍鋼股份煉鋼總廠一線工人田力告訴記者,他們一家三代都是鞍鋼職工,是跟著鞍鋼一同成長的,對鞍鋼有著深厚的感情。“很多鞍山人從鞍鋼幼兒園念到鞍山鋼鐵學院,住的是鞍鋼分配的福利房,用的是鞍鋼提供的煤氣,姑娘們更以能嫁給一個鞍鋼工人為榮”。

  在鞍山人眼中,“鞍鋼”意味著穩定的工作、薪酬和良好的福利待遇。然而世事變化快,如今鋼鐵行業已物是人非。中鋼協的數據顯示,中國鋼鐵行業2015年虧損超過1000億元。

  鞍鋼集團下屬子公司鞍鋼股份交出的2015年成績單顯示,公司巨虧45.9億元,創上市以來最大虧損,同期下滑594.9%。面對巨額虧損,鞍鋼股份稱,“國內外鋼鐵行業進入了挑戰最為嚴峻、競爭最為慘烈、生存最為艱難的‘冰河期’。”

  效益的直線下滑反映在田力的工資單上:2015年11月工資降了5%,2016年1月再降30%,他拿到手的錢從稅后最高時4000元左右降到了不足3000元。而鞍鋼領導層的工資更是攔腰斬,先降25%,再降30%。

  “這么多年隨著鞍鋼效益起起伏伏,老工人們對工資的浮動早已習慣。但像這么大幅度的降薪還是第一次。會不會出現進一步降薪,是我們這些工人現在最擔心的,私下聚在一起探討鞍鋼未來的發展。”田力苦笑著說,現如今,“鞍鋼工人”已不再是姑娘們青睞的“香餑餑”。

  鞍鋼集團陷入困境,實則“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背后印刻著中國經濟發展轉軌的烙印。

  從2002年~2012年10年間,鋼鐵行業經歷了“黃金十年”,中國粗鋼產量從1.8億噸上升到7.2億噸的規模,甚至有人將鋼企的軋機比做“印鈔機”。

  2010年,鞍鋼與攀鋼進行聯合重組,鞍鋼與攀鋼整體劃入新設立的鞍鋼集團公司,均作為鞍鋼集團公司的全資子公司。重組后,鞍鋼集團產能突破3500萬噸。 2012年,鞍鋼集團更以1557億元人民幣銷售收入,首次出現在美國《財富》雜志公布的2012年世界500強排行榜中。2015年鞍鋼鋼產量3250萬噸,較2014年的3435萬噸減少185萬噸。

  此時,正是中國鋼鐵行業高歌猛進之際。然而問題隨之而來,大規模擴張導致的產能過剩以及世界經濟疲軟,令全球鋼鐵市場陷入困境,鋼鐵行業失去盈利能力。隨著黃金十年的結束,中國經濟增速放緩,進入經濟新常態,鋼鐵產量在2015年出現數十年來首次下降,鋼鐵價格也開始大幅下跌,鋼坯價格跌至低于1600元/噸的水平,較2012年1月下跌60%,出現了“鋼價不如白菜價”的慘狀。

  鋼鐵企業紛紛陷入虧損境地,鞍鋼集團也未能幸免。當前在“去產能、去庫存”大背景下,鞍鋼集團的改革轉型迫在眉睫。

  “斷腕”自救:昔日“明星企業”攀成鋼關停部分生產線

  為應對市場下行壓力,實現企業脫困轉型,鞍鋼集團于2015年3月主動關停了攀鋼集團成都鋼釩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攀成鋼”)的4座405立方米高爐、1座80噸轉爐、1座100噸提釩轉爐,共壓減煉鐵產能180萬噸、煉鋼產能170萬噸。

  這家運行57年的昔日明星企業,是成都市首家銷售收入過百億的工業企業。2009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和產能過剩影響,企業持續虧損,資產負債率高企。加之冶煉裝備落后、結構布局不合理、人工物流成本高、歷史包袱沉重等因素影響,攀成鋼生產經營舉步維艱,虧損嚴重。

  “史上最嚴”《環保法》的出臺,又使其面臨環保升級壓力。除此之外,攀成鋼主要產品無縫鋼管也是產能過剩的重災區。

  經過多方考慮,鞍鋼集團決定“壯士斷腕”。2015年3月,在攀成鋼的關停聲明中稱,關閉攀成鋼部分生產線意在削減過剩產能,鋼廠近200萬噸年產能的絕大部分會被封存。

  據介紹,攀成鋼原有職工將近1.5萬人,現通過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9200余名,內部退養370余人。

  有著19年工齡的保衛部消防隊隊長劉峰是其中一員。攀成鋼煉鐵廠高爐生產線關停后,劉峰自愿選擇與企業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拿到一次性經濟補償金,在當地和朋友合開了一家火鍋店,開始自主創業。

  “對我們而言,這是個機會。企業效益不好,工人對于未來很迷茫和擔心。”劉峰說,拿到了補償金,現在火鍋店開始走入正軌,算是有了盼頭。

  關停不適應市場競爭的生產線只是第一步。目前,攀成鋼正利用產能關停后的土地、廠房等存量資源,借助蓉歐、蓉亞的區位優勢,采取互聯網+智慧制造+物聯+金融+產業孵化等模式,打造高端智慧制造產業基地和區域性的國內國際跨境電商集散地,推進轉型升級。

  據悉,鞍鋼集團將進一步落實“去產能”政策,關停部分扭虧無望的生產線。

  一線工人“離崗居家” 部分管理崗位被撤除“瘦身”

  關閉落后生產線、大刀闊斧去產能,分流人員的轉崗再就業成為重中之重。

  根據國資委最新要求,2016年鞍鋼集團工資總額預算預計比上年下降8%~10%。減員降薪,成為鞍鋼控制成本的無奈之舉。

  根據鞍鋼集團人力資源優化的指導意見,比照世界先進鋼鐵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水平,到2018年,鞍鋼集團用工總量需控制在10萬人以內。目前,鞍鋼集團總人數在16萬左右,是否能夠完成如此大規模的人員分流,是一個巨大考驗。

  對于人員分流安置,鞍鋼集團提出了相應的措施,首先是優化勞務用工,將勞務派遣用工比例嚴格控制在10%以內,對虧損企業使用的各類勞務用工予以堅決清退,通過增加正式職工工作范圍、職責或轉移安置優化人員,頂替勞務人員。目前,各類勞務用工比去年同期減少兩萬余人。

  其次是實施內部退養(離崗居家),經本人申請、單位同意,辦理內部退養。鞍鋼集團下屬的鞍山鋼鐵集團公司已有3600人自愿簽約辦理了內部退養。

  田力是符合內部退養政策的一線工人,但他并沒有選擇“離崗居家”。他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他已經在鞍鋼干了一輩子了,除了煉鋼沒有其他技能,他愿意堅持干到退休,“希望我的工人生涯有一個圓滿的句號”。

  鞍鋼的部分一線工人遞交申請,選擇“離崗居家”。田力說,選擇居家的大多是一些身體不好,或愿意再干第二職業的。“鞍鋼一線工人大多屬于技術工種,像配管、電工每天都能賺300元左右,很多工人既能拿到居家的工資又干個第二職業,增加了收入”。

  鞍鋼作為老國企,人員多,管理層機構臃腫,社會負擔重,也到了該動“手術”的時候。對此,鞍山鋼鐵集團公司已作出工作安排, 根據單位性質壓縮管理和專業技術崗位20%~30%,讓企業進行“瘦身”。按照“崗位是資源,上崗靠競爭”的理念,管理人員將通過競聘的方式競爭上崗,以此來調動積極性并提高工作效率。

  “人員安置是最重要的問題,一個職工背后就是一個家庭,甚至有些家庭多個成員都在鞍鋼工作。” 鞍山鋼鐵集團公司人力資源部有關人員說,鞍鋼集團已制定了一系列人力資源優化方案,包括實施內部轉崗、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對外輸出,等等。

  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建立了1000億元用于轉崗安置的專項資金,力爭“轉崗不下崗,轉業不失業”。而由于鞍山地區沒有其他支柱型企業,再就業問題艱難,鞍鋼能否順利走出困境扭虧為盈,安置好職工還需拭目以待。

  而最新的消息是,鞍鋼集團5月已實現贏利。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