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民進黨新南向政策必敗

2016-06-30
来源:香港商報

  周八駿

  蔡英文上臺后,立即宣布將實施「新南向政策」,這是蔡英文經濟理念重要組成部分。

  稱「新南向政府」是因為李登輝和陳水扁相繼推行過「南向政策」。

  過往推南向政策曾失敗

  1993年,李登輝派經濟部長江丙坤赴南洋考察,提出以東盟為主的南向政策。

  1994年3月,臺灣當局制訂《加強東南亞地區經貿工作綱領》,以國民黨黨營企業為先鋒,進軍東南亞。初時似有成效,1994年,臺灣對東盟出口從1993年的93.9億美元增至114.2億美元,進口從1993年的69.1億美元增至86.4億美元;臺商對東盟投資從1993年的17.6億美元增至49.7億美元。

  然而,隨著大陸進一步開放,臺商紛紛轉向既無語言障礙又有巨大市場和較完善基礎設施的大陸。即使李登輝在1996年臺海危機后提出「戒急用忍」,嚴格限制對大陸投資,也未能扭轉這一趨勢。1997年,東南亞爆發金融危機,臺商不得不撤資。1998年印尼發生「排華」事件后,臺商對東盟投資從1997年的49.7億美元降至12.6億美元。李登輝的「南向政策」宣告失敗。

  陳水扁上臺后,企圖重「南向政策」。2002年,陳水扁的副手呂秀蓮到印尼拜訪商界人士。2006年5月,陳水扁過境印尼巴淡島,與當地僅存的十餘家臺商會面。然而,受限於朝野分裂、商界缺乏興趣,陳水扁徒有重「南向政策」之心卻未能收實際效果。

  事實是,近10年來,臺灣與大陸經貿聯繫愈益緊密。據臺灣財政部公布,2015年兩岸貿易總值占臺灣貿易總值的22.7%,大陸是臺灣最主要外匯來源。據臺灣觀光局公布,2015年赴臺灣觀光的游客突破1000萬人次,其中,大陸游客達400多萬,幾乎占一半。

  蔡英文推行「新南向政策」旨在遏止兩岸經貿聯繫不斷深化,這同她不願意承認「九二共識」是一致的。相比較李登輝和陳水扁都是經臺灣的經濟部督導「南向政策」,蔡英文由「總統府」設立「新南向政策辦公室」來推動,決心和力度顯得更大。但是,李登輝和陳水扁都未成功,蔡英文更不可能成功。

  舍本逐末逆潮流

  首先,臺灣經濟的病源在島內,「新南向政策」是舍本逐末。

  2015年8月27日臺灣《經濟日報》社論《當前臺灣經濟困境的診斷與出路》,在分析了從1949年至2015年臺灣經濟歷程后指出:「臺灣經濟問題的本質,主要是在不同的全球化階段過程中,核心競爭力的逐步消蝕。」2016年2月24日,臺灣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林建山在《臺灣經濟政治冰寒期》一文中稱:「臺灣經濟冰寒期,其實是從2003年開始逐漸凍僵冷滯起來的,卻直到2015年才正式赫顯浮凸」。「根本原因出於過去20年島內投資大萎縮,產業經濟及出口部門大頹退,政府生產性投資支出完全被非生產性社福支出取代,而國民消費在經濟信心不足情況下,也根本發揮不了其既有比重份額不高的丁點作用力。」美國堪薩斯大學產業經濟博士、策略經濟學者林維熊雖然不同意林建山的觀點,在2016年3月2日發表《1970年代舊思維,解決不了當前臺灣經濟問題》,卻也認為:「臺灣經濟再生之路,必須揚棄資源密集式與掠奪式的國民黨舊式生產模式,脫胎換骨,變成知識密集式的生產模式。」

  其次,全球經濟金融政治格局全面深刻調整,全球重心東移,中國成為全球經濟增長主要動力,「新南向政策」是逆時代潮流。

  上述臺灣《經濟日報》社論說:「2010年大陸取代日本成為全球GDP老二,……在這樣的趨勢下,一個氣象學上的『藤原效應』已無可避免,臺灣小氣旋的能量被大陸大氣旋的能量吸走」。

  大陸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集聚效應愈益凸顯,臺灣經濟越來越離不開大陸。且不論臺灣旅游業高度依賴大陸,臺灣尚具優勢的電子業興衰也取決於大陸這一世界最大電子產品消費市場。近年臺灣液晶面板行業復蘇是靠大陸的大規模采購。今年3月,臺積電宣布投資30億美元在南京設廠,以進一步拓展大陸市場。

  最后卻決非次要的是,只要蔡英文無法保持兩岸關系正常,地緣政治因素就將不利其「新南向政策」。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