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3

“大家小書”叢書值得細細品讀

2016-07-13
来源:光明日报

  “‘大家小書’各位作者都是近幾十年來學術界耳熟能詳的專家學者,像古漢語專家王力、曆史學家顧頡剛、佛學家趙樸初等,他們願意將自己畢生所學所思奉獻給大家。這種‘小書’篇幅雖小,卻含有豐富的學術內容和研究價值,讀者可以‘小中見大’,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經典。”在日前由北京出版集團和北京大學元培學院主辦的“向大家致敬”人文宣講活動啟動儀式暨“大家小書”百種出版學術研討會上,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王寧如是說。樓宇烈、程毅中、瞿林東、趙仁珪、於天池和陳平原等專家學者濟濟一堂。

  北京出版集團出版的“大家小書”叢書,自2002年出版以來,曆時15年,已出版122種,涵蓋文學、藝術、曆史、哲學、語言學和社會學等多門學科,有的引導文學欣賞,如夏承燾的《唐宋詞欣賞》;有的介紹入門路徑,如顧頡剛的《中國史學入門》;有的傳道授業解惑,如趙樸初的《佛教常識問答》;有的是學科概述,如薑亮夫的《敦煌學概論》;有的是學科曆史掃描,如竺可楨的《天道與人文》。

  “這些圖書優中選優,是傳承大家文化的學術普及精品,是大學生、研究生、學者的重要參考書目,在學術界和讀者之間得到廣泛的認可和關注,已經成為國內人文社科領域具有良好口碑和影響力的叢書系列。”北京出版集團董事長喬玢介紹。

  “大家小書”是“大家”寫給大家看的書。“大家”,一指作者是“名家”,二指讀者是大眾。“大家”用幾萬或者十幾萬字的篇幅,凝練了其所思所想。“就其分量而言,非但不小,反而相當重。”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袁行霈介紹了編輯“大家小書”的一個用意,“這套叢書每本的篇幅都小,讀者即使細細地閱讀慢慢地體味,也花不了多少時間,可以充分享受讀書的樂趣。如果把它們當成補藥來吃也行,劑量小,吃起來方便,消化起來也容易。”

  “大家小書”的每一輯中,王寧都認真挑選三四種細細品讀。“這一套書的立意非常好,有的書追求開創精神,像薑亮夫的《敦煌學概論》;有的是對一門學問的呼喚,像陸宗達的《訓詁簡論》。史學史創始人白壽彝的《史學遺產六講》,觀點有現實的指導意義。”作為編委之一的王寧坦言,這套叢書的語言運用得都非常好,對今天臃腫虛懸、華而不實以及大而無當的文風是一種挑戰。

  “‘大家’把精粹的見解寫成小書,是若幹年的積累凝練。‘大家小書’讓我們認識到真正的學問用小書也可以表現出來,而且也可以有很強的生命力。”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瞿林東認為,學海無涯,讀者如果能省卻讀大部頭的時間與這些“大家”對話,完全能夠了解他們的學養和見解。

  北京大學教授陳平原認真研究了這百餘種“大家小書”後認為,這套叢書選題難、組稿難、編輯難,但出版後意義不凡。“現在很多中國學者,沒有幾十萬字的著作都不好意思拿出來出版,已經出版的很多書是注水書,把史料填進去,字數越來越多。季鎮淮用獅子搏兔的姿態寫就的《司馬遷》,語言講究、視野獨到、定位大眾的朱光潛的《談美書簡》和朱自清的《經典常談》,這樣的小書哪裏去了?”陳平原十年以前就提出的“小書哪去了”這個問題,今天仍值得我國學術界和出版界深思。(劉彬)
 

[责任编辑:林涛]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