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宜早定南海大開發計劃

2016-07-20
来源:香港商報

  凌昆

  最近海牙國際法庭公布了不利中國的裁決,引起了中國的強烈反制,特別是在國際輿論上全力反擊,包括發表了相關的白皮書等。今后尤為重要的是從各方面凸顯中國在南海的主權,不讓美日等第三方介入者有機可乘。

  對於如何彰顯主權,解放軍少將羅援有十分全面及具體的建議,可綜括為在行政、法律、軍事、執法、經濟及輿論等方面的「六個存在」。筆者認為行政方面已設立三沙市并開建了交通、氣象、救援等發揮行政權的基建設施,今后必須盡快把設施網絡遍蓋礁島。法律方面則有待及早發布南沙的領海基線。軍事方面應在更多島礁上廣建必要的軍事設施,把群島建成南海中的「不沉母艦」。執法方面應完善及強化漁政、海監、海警等行動系統,并和軍方密切配合。輿論方面,最近在國際輿論上已全力「補課」,今后還須加強對內宣傳,并借南海事件充分揭露美日的侵華意圖,從而推動愛國及國際教育。然而最為根本的是要強化「經濟存在」,只有這樣方可為行政、軍事等其他「存在」提供足夠資源及堅實的物質基礎,故應為今后南海政策的重中之重。

  「經濟存在」要有動作

  還須注意「經濟存在」目前是各「存在」中的相對短板,將制約其他「存在」的發展。裁決公布時中國開通了美濟礁及渚碧礁兩個機場,乃顯示「經濟存在」的新一步重要動作,且有報告指應在南海建設多座浮動核電站。今后應立即啟動規劃工作以制訂全面而具體的「南海大開發」計劃,通過投入巨資在10到20年間建成初具規模的南海經濟區。

  南海開發必須以科技先行。此乃客觀條件使然:南海島礁遠離大陸且土地面積不多,但水面及水下資源豐富,生產及生活區建設則必須借助海洋工程,為保環境又必須嚴行綠色開發。因此在海上可再生能源開發、海底資源開發、排污及廢物處理、海上浮城及海底城建設、海水化淡及島際交通等多個領域,都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創新及開發。能源方面,除非開發達致一定規模和有較大的集中用電負荷,否則不宜過快設立海上核電站,而應先大力發展可就地取材又適合分散負荷的風能、太陽能、浪能及海面及深海監差能等可再生能源。中國看來已開始在一些方面進行研發并取得初步成績,如制成了世界最大的水陸兩用飛機,萬山號浪能及其他能源開發平臺,和深海油氣開發設備等深海可燃冰開發也在試驗中。但海上浮城及海底生態城的開發仍待被動,法國等的先進經驗可供參考。

  南海海域遼闊,南北約2000公里,東西也近1000公里,故開發必須選擇重點作先行先試及全面開發的基地。位處較北的西沙群島及黃巖島戰略地位優越,故應率先開發。西沙由於靠近海南,更可成為陸基及海基開發的銜接點。西沙東面約200公里有中沙群島,主要為暗沙淺灘,也要加速開發建設浮城及海底城。這便等於伸延了西沙的管區,并形成南海北部的西沙中沙黃巖開發帶,和由海南輻射西沙、西沙輻射中沙和中沙連接黃巖的海防帶,有利於保衛南沙。

  建立「環南海經濟圈」

  開發南海自然也要旁及周邊鄰國。在已為鄰國所占礁島應采暫擱主權爭議共同開發資源的策略,在創造互利基礎上為談判解決主權紛爭建立條件。除此外還要有更宏觀的視野,上世紀末本港學者黃枝連教授便提出了建立「環南海經濟圈」的構思,筆者亦曾撰文和應。現時應趁菲律賓新總統有疏美近中傾向,把握時機推動兩國加強環南海經貿合作。可考慮的項目之一是把南沙東面的菲國巴拉望島設為中菲合作專區,開放讓中國投資以建成集旅游、加工、商貿、農業種植及近海養殖的綜合發展基地,為菲國創造大量就業機會。中國可藉此把南海及菲國島嶼的旅游結合,從而強化人文交流,從長遠看有利於解決主權紛爭。

  總之,南海危中有機,中國必須加快其經濟建設實行以機解危,為長遠安定海疆創造基礎。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