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褐根病的是與非

2016-07-25
来源:香港商報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

  樹木,一如其他生物,會經歷生、老、病、死的生命周期。此外,跟人類社群一樣,樹木的社群同樣都時刻面對傳染病的威脅,若果處理不好,有可能一整個樹群都會受到感染,我們不但會痛失更多樹木,更會對公眾安全構成莫大風險。

  防控并重保障樹木健康

  褐根病是世界各地樹木工作者十分關注的樹木傳染病之一,此病由一種致病性強、傳染性快的真菌──「有害木層孔菌」導致,除了受感染的樹木可於短時間內枯萎外,周遭樹木也很容易透過根部接觸、泥土、孢子傳播等途徑而受到感染。有害木層孔菌會侵蝕健康樹木,令樹身腐爛,不但影響樹木的結構,還會破壞樹根,令樹木不能正常吸收水分及養料而枯死。雖然世界各地對治療褐根病的方法各有不同,但直至目前為止,國際上仍缺乏有效根治此病的方法,因此,各地普遍認同要有效地阻止褐根病蔓延,受感染的樹木應該要盡快移除,并要適當地處理帶菌的土壤和殘存的根系,避免病害傳播,波及更多樹木。

  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組一直與樹木管理部門緊密合作,處理受褐根病感染的樹木。2012年底,在諮詢「樹木管理專家小組」及參考歐美、台灣等地的文獻后,我們公布了有關處理褐根病的實務指引,讓部門和公眾參考,并為樹木管理部門員工提供適當培訓和實務手冊。現時我們正采取預防和控制蔓延并重的雙管齊下策略,盡量減少褐根病真菌量的來源,保障樹木健康。過去數年,我們亦與本地大學微生物專家合作進行樹木真菌普查、褐根病鑑定及防治研究,包括利用對抗性真菌(木黴菌)作防治褐根病的生物媒介。研究團隊更與海外樹木真菌專家交流,以增加我們對褐根病的了解。過程中,我們亦聽取「樹木管理專家小組」的意見。

  盡快移除病木國際認同

  尽管我們已采取各種措施努力防止褐根病傳播,但目前仍然有一些樹木確診受到感染,包括18棵古樹名木。一直以來,每次就有關移除古樹名木的建議,我們必定先諮詢「樹木管理專家小組」的意見,在非緊急情况下,也必會先安排專家小組實地視察后,才安排移除工作。事實上,對於這次18棵感染褐根病的古樹名木,我們的做法也是一如既往,沒有改變。在今年4月18日的專家小組會議上,管理組有就建議移除16棵(最近再增加2棵共18棵)感染褐根病的古樹名木,諮詢專家小組。專家小組當時表示原則上同意建議,但提醒管理組及相關部門在樹木移除前必須進行充分的公眾宣傳。在會后,為了讓我們可跟專家小組再從長計議,我們要求相關部門向我們提交移除感染樹木的初步計劃、所需資源和時間等初步資料,以便可提供更詳細的資料予專家小組考慮。然而,我必須強調,這并不代表我們目前已決定全數移除該18棵古樹名木,我們也未有移除相關樹木的確切時間表,我們也絕對無意繞過先諮詢專家小組的慣常做法。對於在這次過程中產生了誤會,我們感到莫名其妙,難以理解。

  我們希望公眾能夠明白,樹木受褐根病的真菌感染后,已破壞的樹身部分是不能復原的,因而會一直存有較高的結構風險。我們留意到近日社會上有人士質疑是否應該移除受褐根病感染的樹木,甚至有人聲稱褐根病能夠用噴灑農藥等方法治癒。我必須強調,根據我們對此病的知識及經驗,以化學藥品治療褐根病只能「治標不治本」,無助恢復樹木的健康和結構穩定,即使樹木表面病徵好像消失了,外表看來好像健康改善了,但內部的病原菌仍會令樹木持續腐朽,引致更難以察覺的安全隱患。其樹身內潜藏的真菌,更會繼續傳播至其他樹木。因此,直至目前為止,國際上仍然普遍認同盡快移除受褐根病感染的樹木和適當處理相關土壤和殘根,是防止褐根病蔓延的最有效方法。

  放任保留對人樹危害更大

  我們跟公眾一樣珍愛樹木,特別是一些在社區伴着巿民一起成長的古樹,大家會有特別深厚的感情。然而,我也希望公眾理解,作為樹木管理政策制定局,我們必須同時對公眾安全負責。以往每次樹木管理部門建議移除一些受感染且健康結構已甚差的古樹名木,都絕不是輕率任意地提出,而是經過部門不斷的檢查、觀察以及采取各種護養工作后,非不得已才下的艱難決定。若果我們放任保留受感染褐根病的樹木,不僅會危害公共安全,周邊健康的樹木更有可能連帶受到感染。再者,很多古樹已屆成熟或衰老期,其生長和復原能力一般亦會減弱。因此,我們會因應每棵古樹名木受感染程度,諮詢專家意見,以作出最適當的處理安排。

  此外,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組會繼續尋求海內外樹木專家的意見,留意外國最新的技術與經驗,并加強相關研究,確保我們在防治褐根病的工作上能與時并進。與此同時,我們會繼續做好宣傳教育,推廣正確的種植和護樹方法,跟巿民一起,為我們所愛的樹木打好這場「防疫戰」。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