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促港形成創新創業生態圈

2016-08-10
来源:香港商报

   梁伯韜

 
  創新科技在很多國家及地區都備受關注,但是在香港卻一度被擱置,如今香港無論是政、商、學和社會各界都已經意識到忽略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了。
 
  港創新科技大大落后
 
  香港發展創新科技大大落后,仔細思考箇中原因,關鍵是在於香港沒有形成創新創業的生態圈ecosystem,這其中所缺乏的因素包括:
 
  一、創新創業的文化氛圍,每個年輕人都追求穩定的生活,想著打工、供樓、放假、旅游。很少年輕人有激情、有信念、有勇氣跳出來創業。
 
  二、制造業落后,沒有新科技硬件和軟件的工業。香港人當年在內地辦廠,到后來在本地是去工業化的,沒有轉型升級,當年的工業家有一句廣東話口頭禪:「HighTech揩澫,LowTech撈澫」,他們認為投資高科技風險高,賺不到錢,低科技工業反而能賺錢,這種心態造成現在本地制造業落后。
 
  三、大學和研究中心(包括醫院)缺乏科技轉移辦公室。香港有全球領先的大學,但是科技應用轉化率還是相對較低。
 
  四、與發達國家或城市比較,香港R&D開支占GDP的比例很低。香港整體用於研發方面的投資非常匱乏,這是缺乏遠見的表現,亟待改善。
 
  五、缺乏多層次的資本市場,機構投資者對在香港創業板上市的公司普遍沒有興趣。香港的創業板在初創時遇到互聯網高峰、接著是泡沫,從此一蹶不振,成交量停滯不前。但是有關當局(包括香港聯交所)因香港成為中國企業在海外上市的首選市場而故步自封、不思進取、顧盼自雄。2000-2001年時他們拒絕了新浪、網易及搜狐等中國互聯網公司在香港上市,因為他們是在Delaware註冊的公司。幾年前,他們又白白送走了阿里巴巴。現時,中國科技企業海外上市的首選市場是紐約。
 
  六、創投基金對投資香港的科技創業公司興趣不大,因為香港市場太小而很多科技公司又缺乏打進內地市場或開拓海外市場的能力,不接地氣。
 
  留住內地生在港發展
 
  針對上述問題,香港應該要:
 
  一、加強與大珠三角合作,尤其是深圳,因為深圳有一個良好的生態圈。深圳具有全面的創業優勢,如平均年齡30多歲、強力的人才引進政策、良好的軟硬件基礎等,香港是很難追得上的。其他泛珠三角地區,如東莞,有松山湖機器人基地;惠州,在LED、電子配件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基礎;佛山的照明、電器設備制造業都很有規模。香港應該挖掘自身在人才、技術和辦事高效率的優勢,依託大珠三角平臺,進行轉化生產。
 
  二、留住內地生在香港發展,利用內地生作為中港的橋梁來開拓內地市場。從美國、以色列及深圳的例子可以看到,外來移民對創新創業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香港人口老化,要改變這樣的局面,吸引內地生留下來工作生活是最直接有效的。香港很多社會矛盾是在於年輕人看不到上流機會,而創業就可以帶來這樣的機會,內地生畢業后很多進行創業打拼,科技大學畢業生的大疆就是最好的範例。內地生可以對整個創新創業的生態圈發揮激活作用。
 
  三、加大R&D的投資,加強官、產、學、研緊密結合。特區政府把創新科技寫入了施政報告,成立了創新科技局。近來舉辦的HKX活動,是在特區政府支持下成立的創新創業項目的平臺。這是很好的一個開始,但是還遠遠不夠,我們也希望香港政府在財政支出中撥出更多資金用於研發,這樣才能更強有力地推動整個社會創新科技發展的能力。
 
  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對創業者真金白銀的支持也是關鍵。從政府到大財團,從天使到VC,再到PE,如果有優質創業項目受到重視和追捧,產生了財富效應,勢必對更多年輕人產生激勵作用。當然,香港證券市場也需要進一步改革,要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香港主板雖然IPO融資額領先全球,但近年來,上市公司種類與舊經濟息息相關,缺乏廣泛投資者的興趣。香港金融市場也需要配合創新科技進行改革。
 
  總而言之,香港要真正推動創新科技任重道遠。而這個艱巨的任務,既落在香港政府、金融圈及社會各界身上,也落在每一位香港大學生身上。大學生肩負激活香港創新科技生態圈的使命,一旦這個生態圈啟動和完善,香港作為自由資本市場,它的財富也會源源不斷,為年輕人創造很多機會。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