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2

史上最大审计诉讼案 全球最大会计师事务所面“生死之战”

2016-08-15
来源:华尔街见闻

   

        文 / 王維峰  

  全球最大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面臨史上最大審計訴訟索賠55億美元。目前正在佛羅里達州法庭開審的案件可謂“史無前例”。不僅僅金額創審計訴訟史上最高,更為特別的是,此案中普華永道是作為金融危機期間“被害”破產公司的審計被存在欺詐行為公司的破產受托人告上了法庭。如果判決成立,可能“引爆”一連串類似訴訟,不僅或將普華永道推進萬劫不復的深淵,整個審計行業也或將面臨翻天覆地的變化;即便訴訟不成立,此案件也或將深刻改變人們對審計角色的認識。
 
  本案原告是Taylor, Bean & Whitaker(TBW)的破產受托人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被告是普華永道,曾擔任已因金融危機倒閉的阿拉巴馬州殖民銀行(Colonial Bank)的審計。TBW破產前曾是美國前十大抵押貸款公司,也曾是美國政府贊助成立的政府國家抵押貸款協會(Ginnie Mae)的第五大房地產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發行商。殖民銀行為TBW提供了大量房屋抵押貸款供其進行證券化,是TBW最大的客戶。
 
  FDIC狀告普華永道在擔任殖民銀行審計期間,未充分履行審計職責,未能發現殖民銀行約10億美元的資產實際上并不存在或已分文不值。這雖然這實際上是TBW創始人Lee Farkas和殖民銀行高管相互串通作案造成的結果,但原告認為作為殖民銀行的審計,普華永道難辭其咎:直到金融危機將串通案暴露之前,普華永道在2002-2008年間,每年都為客戶出具了“無保留意見”。實際上是對殖民銀行財務狀況“誠實度”背書。
 
  但2009年殖民銀行倒閉以后,讓FDIC損失高達30億美元。最終的欺詐是由監管的審計德勤發現的,而殖民銀行的審計普華永道一直被“蒙在鼓里”。
 
  如果該案件最終成立,普華永道可能需要付出55億美元的高昂代價。此外,2017年還將在阿拉巴馬和曼哈頓聯邦法庭對普華永道的類似“失職”開審,如果三者疊加均對普華永道不利,對其的打擊可能是致命的。
 
  前安達信合伙人Jim Peterson曾專門寫過一本分析“四大”承受訴訟損失的書,他在接受FT采訪時說,損失在一定范圍內,會計師事務所的合伙人們愿意犧牲現有和未來的收入“共度難關”,但一旦超過一定限度,他們就會做“鳥獸散”,這一限度估計在20-30億美元之間。
 
  換言之,普華永道目前面臨的訴訟案,可能是其生死之戰。
 
  在美國,“四大”會計師事務在面對指控時,多數情況下希望“私了”,因為害怕某一致命判決讓它們徹底“歇業”。金融危機期間多數涉及審計的案件都是通過“私了”結案。安永為雷曼向投資者支付了9900萬美元,向紐約司法部支付1000萬美元“罰款”;畢馬威為Countrywide Bank倒閉支付了2400萬美元的私了費;德勤為貝爾斯登支付了1990萬美元等等。
 
  而普華永道案件如果樹立了先例,“四大”未來或也將面臨類似困境。
 
  而最近國內對于審計的“審視”也愈發嚴格。證監會立案稽查6家審計和評估機構。
 
  證監會稽查部門近日決定對大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北京興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銀信資產評估有限公司、遼寧元正資產評估有限公司、中和資產評估有限公司正式啟動立案調查的行政執法程序。此次“稽查”突出強化中介機構檢查驗證、專業把關的職責定位,真正為廣大投資者提供足以信賴的投資決策信息,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重要工作舉措。
 
  證監會指出,被“稽查”的審計和評估機構主要存在的問題集中表現為:一是獨立性缺失,審計、評估機構與委托方存在影響公正履職的利益關系;二是執行準則不到位,審計、評估程序流于形式,基本程序執行不到位,獲取審計證據、評估資料不充分;三是職業懷疑不足,在計劃和實施審計、評估工作中,不能保持必要的職業懷疑,對于異常情況甚至舞弊跡象不予有效識別或應對;四是職業判斷不合理,形成的關于審計、評估事項處理意見背離會計處理和資產評估的基本原則。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