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8

保持流动性平稳,必然需要降准配合

2016-08-19
来源:FT中文网

   胡月曉:中國貨幣環境進入“微妙”狀態,當基礎貨幣增長難以持續時,保持流動性平穩,必然需要降準配合。

 
      上海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 胡月曉 為FT中文網撰稿
  
  中國貨幣環境進入“微妙”狀態——要么接受貨幣增速再下臺階,要么降準!就對經濟運行的影響而言,保持以M2為指標的“流動性”平穩,其重要意義是無庸多言的。問題在于如何保持“適度流動性”,具體而言就是如何保證M2增速在11%-13%的區間穩定運行。由于降準行為的信號意義較強,中國央行對流動性供給方式發生了變化——2015年以存準率調整為主,2016年轉變為以基礎貨幣投放為主。但是,在信貸信用貨幣制度下,當基礎貨幣的增長難以持續時,保持流動性平穩,必然需要降準的配合。
 
  基礎貨幣變動是貨幣增長維穩基礎
 
  7月份中國貨幣增速(M2)大超市場預期,快速回落,但卻在央行預期之內。央行在8月5日發布的2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指出,受基數效應影響,7月貨幣增速將進一步下降,但之后有望逐步回歸。從流動性增長源泉的角度,M2增速下滑,實際上是基礎貨幣增長跟不上,貨幣乘數擴張到盡頭的必然結果。2016年7月,中國央行基礎貨幣投放增長仍維持原地踏步狀態,僅為0.33%;依靠創新高的貨幣乘數,才使得流通貨幣的增長相對穩定。
 
  現代信用貨幣體系下的貨幣形成機制,在金融市場化條件,貨幣政策的松緊變化,嚴格意義上是指基礎貨幣的變動情況!比如,西方作為反危機手段祭出的QE政策,就是超常規的基礎貨幣投放;實際執行中,由于歐美金融體系受金融危機沖擊,經營萎縮導致了貨幣乘數的收縮,因而其基礎貨幣的超常規投放并沒有帶來全社會流動性的同步寬松,實際作用看僅是維持了正常而已!當然通過維持流動性正常,達到了避免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沖擊的目的!簡言之,金融危機導致西方貨幣乘數超常規下降(美國下降一半有余,并且不斷下降,導致了QE的不斷加碼),貨幣乘數的超常規下降導致了超常規的基礎貨幣投放。本質上西方國家的QE只不過是為維持流動性平穩的“對沖”擴大化手段而已。在正常時期,對流動性的調節,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就可完成,一般沖擊通過RRR(存款準備金率)調整就可實現,QE可算非常時期的非常手段。
 
  中國基礎貨幣持續下降
 
  中國仍將堅持穩健貨幣政策基調不變。在中國整體資產泡沫、全社會杠桿水平仍居高位的情況下,宏觀審慎管理框架要求貨幣政策必須穩健。
 
  在經濟低迷情況下,市場對貨幣寬松加碼預期較多;但貨幣當局一直強調了政策基調的中性穩健,實際行為也著重貨幣結構的調整,加之貨幣過分充裕的客觀情況,導致市場對貨幣寬松程度的前景一直存在較大分歧。但筆者仍然堅持貨幣增速在現水平走穩的判斷。
 
  當前貨幣增速的維持,主要靠貨幣乘數的提升。不過,筆者堅持認為中國貨幣乘數的提升已是強弩之末。2015年9月份起,中國的基礎貨幣增長持續處于收縮之中,是中國基礎貨幣投放自有紀錄以來,首次進入收縮狀態。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的10個月份,基礎貨幣同比增長有8個月處于負值狀態,2個月在接近于0的水平(增速低于1),可謂“原地踏步”。當前廣義貨幣(M2)能得以維持平穩,全靠貨幣乘數的提高。基礎貨幣下降的同時,貨幣乘數不斷提高,4月份后進入5以上高值,5月份創下5.24的歷史高位,6月份為5.16,7月份再創新高,達到5.25。
 
  貨幣乘數變動的主要決定因素是RRR,這也是央行影響貨幣增長和流動性變動的最直接和有效手段,且作用力巨大!在其它因素大致相同背景下,即經濟運行環境、金融運行環境、貨幣經營技術手段變化等因素大致相等,相同RRR水準,因對應著大致相等的貨幣乘數水平。一般來說,低迷的經濟環境還會起到降低貨幣乘數的作用。
 
  MLF增加“對沖”外占下降已力不從心
 
  中國過去貨幣增長持續高速增長的基礎,是外匯占款的持續被動高增長。外匯占款的持續快速增加,源于同期中國經濟的長期高速增長——長期的高“雙順差”格局和人民幣升值預期。2014年后,中國外匯儲備增長進入拐點,規模變動由正轉負。中國經濟發展階段和國際經濟、金融環境的轉變,使得中國國際收支進入了長期的逆差或弱平衡狀態。我們看到,中國的外匯儲備規模,已由2014年6月時高點39932.13億美元,持續下降到了2016年6月的32051.62億美元;不過,截至目前為止,中國外匯儲備的下降主要發生在2014年下半年和2015年,2016年后中國的外儲重又進入一個穩定態勢,在3.2萬億上下300億區間波動。在影響基礎貨幣變動的其它因素基本穩定情況下,外匯儲備的變動就決定了央行基礎貨幣的投放變化。2016年央行外匯儲備余額保持了“穩中偏降”的態勢,上半年以人民幣計下降了12230億;同期公開市場累計凈投放1738億元;被市場理解為接替外匯占款貨幣投放主渠道的MLF,2016年上半年累計增加10797億元,余額擴張近3倍,達262.13%。
 
  MLF對商業銀行來說,也是一種昂貴的基礎貨幣投放獲得方式,即使在全球前所未有的低利率背景下,在經歷了數次利率下調后,MLF的3月、6月和1年期利率分別為2.75、2.85和3.0,而當前10年國債收益率也僅為2.8,利率倒掛現象嚴重。當前的MLF規模快速擴張態勢恐難延續!公開市場操作是調節貨幣波動的短期政策工具,對基礎貨幣長期增長有影響的是MLF;顯然,央行對MLF增長的節奏把握,是以盡量覆蓋外匯占款下降為準。
 
  “對沖性”的降準隨時來
 
  中國貨幣乘數的長期運行區間為3.8-4.5,當前5.0以上的水平,之前僅在2006年出現過,當時對應的RRR為8.0。在中國RRR仍居較高水平的情況下,在經濟周期的底部階段,貨幣乘數的不斷提高,顯然不是經濟行為主體經營活躍度提高的結果,只能是其它因素,通常是RRR率下調的結果。在沒有調整RRR的情況下,中國當前貨幣乘數的提高,或是隨金融創新而來的金融多元化發展結果,特別是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發展和貨幣市場的擴大,使得全社會的信用擴張能力比以往有了顯著提高。
 
  但是,金融發展和金融深化帶來的貨幣乘數的提高,是一個緩慢的長期演化過程,短期效應不會明顯。銀行等金融機構資產多元化的發展,客觀上也對其維持一定基準超額準備提出了要求,當前的超額儲備難以再大幅下降,金融體系的信用擴張能力(即貨幣乘數擴張)已是強弩之末!中國當前對應貨幣乘數的異常高位,顯然不可持續。
 
  同時,資本外流+公開市場等其它主動投放力度的不足,導致了目前中國基礎貨幣增長的原地踏步,甚至微下降狀態,仍將延續。顯然,在中國當前基礎貨幣投放持續收縮的情況下,維持貨幣增長的平穩,必然要下調RRR。
 
  筆者認為基礎貨幣負增長,并非貨幣政策改變能實現。這點,央行自己也承認了——中國央行的最新貨幣政策報告(2016年2季度)指出:目前宏觀環境下,貨幣當局擴大負債不具可操作性。為保持廣義貨幣增速相對平穩,中國或將很快下調RRR,以維持貨幣乘數高位。筆者再次強調,RRR下調僅是“對沖性”的操作,并非表示貨幣政策轉向。
 
  注: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