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1

南沙创新发展举措促粤港澳深度交流合作

2016-08-30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邓煜闽报道:8月26日,“经济活力看广东·开放发展——泛珠网络媒体走访自贸区”活动来到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管委会总经济师潘玉璋向记者介绍了该区一年多以来的建设情况。

南沙自贸区媒体推荐会现场图(邓煜闽 摄)
潘玉璋
  潘玉璋认为,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在制度创新方面主要表现下以下三方面:
 
  一是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南沙片区推行“一口受理”、“一照一码”新模式,实现“十三证三章”联办,企业申请人只需往返政务中心窗口两趟、一次递交材料,即可在1天(24小时)内完成开办企业全部手续。同时,实施全流程“电子税务局”、国地税“一窗通办”等改革,实现单证齐全的一类出口企业2日内办结退税。
 
  在更加便利的开办、办结退税条件下,今年1-6月,南沙新区全区新注册企业6843家,同比增长180%,其中,自贸试验区内新注册企业6005家,注册资本达429.2亿元。
 
  二是以贸易便利化为导向的大通关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南沙片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2.0版已上线运行,启动关检“三互”模式。
 
  所谓“三互”,即是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潘玉璋举例说,过去,海关主要看货物的价值、品种,检验检疫部门对货物性质、品质要求高,港务局、海事局则对货物的危险性看得重,“通过‘三互’,(各部门)能够对商品的认识更全面。”
 
  南沙片区还在全国率先启动“互联网+易通关”改革,建设检验检疫“智检口岸”系统。
 
  该系统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理念,通过对现有检验检疫各业务管理系统的集成,以及对货物流、信息流、证单流的优化重组,构建智慧型检验检疫口岸综合信息平台,实现业务信息的集成化、集约化、智能化、无纸化。
 
  三是扩大对外开放、优化法治环境,为港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更完善的法律保障。南沙片区已经成立全国第一家自贸试验区法院,正推进成立自贸试验区检察院。并且组建了航运、金融、知识产权等领域的专业仲裁机构,成立广州首家粤港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
 
  粤港澳深度交流合作
 
南沙自贸区展厅(邓煜闽 摄)
 
  谈到与粤港澳交流合作方面,潘玉璋介绍道,粤港澳深度合作主要表现在创业、人才交流以及企业服务等方面,为港澳投资者营造自由宽松的投资环境,在金融、科技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吸引港澳人才来南沙创业就业。
 
  今年的香港科技大学“100万元创业计划大赛”就是首次在南沙举行;港澳青年学生实习就业基地授牌仪式也于今年8月在南沙新区举行;位于南沙的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在物联网、生物科技以及环保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活动和成果都有利于粤港澳的人才交流和企业合作。
 
  走访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
 
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邓煜闽 摄)
 
  在随后的行程里,记者来到了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在这里无论是物联网的便捷,生物科技的应用以及环保方面的创新都让记者们耳目一新。霍英东研究院是香港科大面向国内最重要的技术成果转化平台,由霍英东基金会捐建,于2007年1月正式落户南沙,也是南沙首家外资科研机构。
 
  霍英东研究院院长助理陈依依说,截至目前,霍英东研究院承担政府及商业科研项目共373个,累计金额约为1.6亿人民币,带动企业研发投入超过5亿元人民币,服务企业90多家。包括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市区产学研合作项目147项。此外,为国外知名企业及大学提供关键技术攻坚和生产技术优化升级服务,技术服务项目226项。
 
  作为南沙区和研究院合作的重要成果,开放式国际智能制造平台(ISMC)围绕“互联网+智能制造”引进粤港澳台高科技企业,支撑智能制造产业上中下游发展,形成技术研发及产业聚落。预计到2018年,服务企业数70家,新增专利申请数50个,产业技术研发经济收入达到4000万元。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