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從林正義談話論兩岸困局

2016-09-26
来源:香港商報

  台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 潘錫堂

  「陸委會副主委」林正義日前在美國華府表示,蔡政府對「九二共識」的表達方式,其實已釋放很多善意,像是使用的文字,民進黨政府從扁時期使用「中方」、「中國」,到蔡政府使用「陸方」、「中國大陸」。他希望這些小地方表達的善意,大陸能「稍微放大一下去感受」,讓雙方逐漸累積互信。

  由於林正義赴華府,是520后「陸委會」高層官員的首度訪美,因此備受美國及兩岸各界高度關注。林正義在演講時也期待,蔡政府將致力推動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立法,維護兩岸良性互動;他在答覆媒體詢問是否可能縮小「九二共識」與「九二會談」的距離時指出,這二者中「九二」是一樣的,不僅文字相同,雙方也應有共同認知。

  三大盲點與困境

  其實,林正義在華府的談話,仍難掩蔡政府兩岸政策的三大盲點與困境,包括:

  一、仍回避兩岸互信的共同政治基礎:自2008年520以來,兩岸建構的良性聯繫溝通及制度化協商之機制,系植基於核心內涵為「兩岸同屬一中」的「九二共識」,蔡英文自當選乃至上台以來,雖表述兩岸政策有漸進式調整,惟仍停留在「尊重與理解『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卻始終回避不談「九二會談」后兩岸兩會曾對「一個中國」達成「創造性模糊」的解讀與共識,此即后來賦予其名稱的「九二共識」;林正義說「九二共識」與「九二會談」中「九二」是一樣的,根本就是魚目混珠;因蔡英文并未放弃「兩國論」與「一邊一國」思維,也未放弃「台獨分裂」路線,因此不敢也不願意坦然面對與承認「九二會談雙方求同存异」中達成「求同」的共識,那就是蘊含「兩岸同屬一中」的「九二共識」。故此,林正義佯稱,「九二共識」與「九二會談」是一樣的,不僅文字相同,雙方也應有共同認知,堪稱「睜眼說瞎話」。

  二、期盼大陸能重視并感受到蔡政府使用「陸方」、「中國大陸」用詞之善意:尽管蔡政府已不用扁時期「中方」、「中國」的稱謂而改用「陸方」、「中國大陸」等的稱呼,堪稱對陸方不乏釋出善意,但此類稱謂上的所謂「善意」,即使累積再多也無法等同於兩岸互信的共同政治基礎——「九二共識」,只要蔡政府一日不正面答覆兩岸關系的性質與定位,則兩岸永遠不可能累積互信進而恢復對話與協商。

  三、誤以為只要完成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立法并生效,即可有助於兩岸關系的解凍及兩岸恢復協商:蔡政府在立院新會期全力安排前述條例作為優先法案爭取能順利審議通過并生效,以示對陸方釋出善意俾能有利於兩岸復談;惟陸方自始即認定該條例即旨在阻撓兩岸協議之審議通過,即使該條例名稱已放弃「一邊一國」稱謂而重采「兩岸」名稱之「善意」,惟對陸方而言,即使蔡政府加速完成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立法并生效,也不等同於蔡承認「九二共識」。

  沒有完成的答卷

  殊為可惜的是,自田弘茂出任海基會新董座后,蔡政府已錯失數次機會,使得兩會復談機會更加遙遙無期,先是田當選海基會新董座后,首度發表談話通篇未觸及兩岸定位問題。其次,田上任后去函海協會,函中仍沒提兩岸定位問題。其三,「台企聯」會長王屏生在大陸台商秋節聯誼會中呼吁蔡政府承認「九二共識」,田卻暗示他做不了主,甚至不敢明言「九二共識」,居然說成「那四個字」。而蔡英文在聯誼會中只說出「會協助台商」的「空口白話」,完全未提兩岸定位問題。看來蔡政府依然停留在「沒有完成的答卷」階段,蔡稱「維持現狀」,其實變動的「現狀」已非現狀,若蔡不及早提出適當的「通關密語」來化解兩岸僵局,恐怕會有更多的民眾與團體上街抗議。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