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振興創科

2016-09-28
来源:香港商报

   民建聯主席 李慧瓊

 
  最近創新及科技業界的一大盛事,就是一連8日舉行的「創科博覽2016」,展覽以「創新驅動發展,科技引領未來」為主題,設有航天、航空、深潜、信息、健康、能源、交通及創新創業等八大展區,當中尤為矚目的展覽項目,包括「高分一號」實驗衛星、潜水器「蛟龍號」載人艙等。「高分一號」功能有如「千里眼」,從太空上收集地球數據,監察天然災害,將信息即時傳回地球,以供預警及搜救。「蛟龍號」能深入7060米海底,創下最深的深潜紀錄,亦意味着國家已可載人到全球99.8%的海底進行科研工作。
 
  展覽讓人嘆賞國家科技發展的成就,也昭示國家已經由「中國制造」的階段,邁向了「中國創造」的階段。事實上,國家對發展創新及科技的決心毋庸置疑,今年5月,中央政府為此訂立了宏觀國家戰略,目標是在2050年將中國建設成世界科技強國。
 
  創新及科技也是香港大力推動的範疇,近年成立了創新及科技局、香港科學院,又設立了各種各樣的基金及資助計劃,令創新及科技氛圍日漸濃厚,各界亦漸有共識要發展相關領域。社會實在應該思考如何善用國家機遇,共同發展創新及科技。
 
  香港在發展創新及科技方面有不少優勢,例如知識產權保障制度完善,資本市場成熟,融資渠道多元化等。此外,我們有6所高等院校在亞洲首50名之內,更有不少蜚聲國際的頂尖科研專家,其中一位最近獲國際推崇的專家,就是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其研發的「無創傷產前診斷」,大幅提高產前預測胎兒遺傳病的安全性,也有助研究癌症診斷,此技術已獲90多個國家或地區采用。
 
  可是,香港對研發的投資甚少,只占GDP約0.75%,相對於內地的1.93%有不少距離,研發是創新及科技的基礎,對基礎的投資不足,便可能會落后於人。此外,如何將上游科研成果商品化也是香港面對的一大問題,現時學術界進行基礎研究,往往將成果發表於論文期刊,卻未必能推動中下游市場應用這些研發成果,令成果未能得以善用。
 
  內地對於發展創新及科技目標明確,市場龐大,政府及社會亦普遍願意投資於科研,香港正好可以善用這些特點,吸引內地資金推動本地科研,以及將本地科研成果引進內地市場應用。此外,香港應該與內地就創新及科技範疇建立合作制度,在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互有需要、各有所長的領域,開展高端合作項目,達致互惠、雙贏。長遠來說,兩地更應該促進青年學生在科學方面的交流及培訓,為創新及科技的持續發展儲備足夠人才。
 
  「創科博覽2016」令人為國家的科學成就喝彩,亦揭示了國家發展創新及科技的大趨勢,香港應該在這大趨勢下把握機遇,振興創新及科技產業。
 
[责任编辑:林涛]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