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香港观察】周八骏:本土主义能走多远?

2016-09-29
来源:香港商報

  在第六届立法会选举产生后,不少人以为香港政治格局由之前「泛民主派」与「建制派」对峙,演变为「泛民主派」、「本土自决派/港独派」、「建制派」的「三分天下」。在持有这一类观点者中,极少数是相信「本土自决」和「港独」能够成功的;一部分是把他们对现实的不满投射在「本土自决」和「港独」主张上,并不相信后者真能成功;还有一些人则认为,即使「本土自决」和「港独」不能成功,但是,这类主张所推动的「本土主义」将更深地紮根香港特别行政区。

  我是不同意「三分天下」说法,这篇短文进一步阐述两点,一是香港政治基本矛盾恶化已到了尽头;二是香港传统核心价值不可能原封不动。

  政治基本矛盾愈益恶化

  的确,从上世纪90年代初港英当局把地区直选机制引入立法机关选举以来,香港政治基本矛盾不断恶化。关於这一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线索分析。因为在第六届立法会竞选中,民协「全军覆没」,使我联想另一个政治团体的命运,那就是「汇点」。

  「汇点」成立於1983年1月9日,当时中英两国政府关於香港前途问题的谈判正在激烈进行。「汇点」初期是论政团体,1992年9月13日改组为政治团体;1994年10月2日,与香港民主同盟合并,成立民主党。期间,「汇点」发生了分裂,其创始人及其同志退出。而余下的以「汇点」名义与香港民主同盟合并,其实是被「拒中抗共」势力收购。从此,香港政坛没有了「汇点」,其存在与消失,折射香港政治基本矛盾在香港回归前已不断恶化。

  香港民主民生协进会(简称民协)成立於1986年10月26日,初期也是议政团体。1991年港英立法机关首次引入地区直选,其领袖成功当选。1995年港英最后一届立法机关选举,民协取得2个地区直选议席和2个功能界别议席,仅次於民主党,成为「泛民主派」第二大政治团体。

  在「泛民主派」中,民协处理与中央的关系一直是既反对又沟通。它没有与其他「泛民主派」政治团体一起抵制特区临时立法会,而是参与选举,在临时立法会中占了4席。1998年特区第一届立法会选举,民协未取1席。从2000年第二届至2012年第五届立法会,民协一直占1席;期间,在九龙西区议会选举中表现不错。然而,民协在2015年11月第五届区议会选举严重受挫;最近,在第六届立法会选举更是一败涂地。

  作为一个政治团体,民协必须全面深入检讨其成败得失的经验和教训。从香港政治宏观角度看,民协继「汇点」而衰,则是香港政治基本矛盾愈益恶化的结果。香港政治基本矛盾愈益恶化,造成香港社会不断分化而至於撕裂,遑论企图左右逢源的民协,即使被视为「泛民主派」激进势力的人民力量、新民主同盟等政治团体也趋於衰落。

  矛盾恶化到了尽头

  然而,冒起於「占中」的本土激进势力与「泛民主派」激进团体在第六届立法会议席的「此消彼长」,意味着香港政治基本矛盾恶化到了尽头。

  之前,「泛民主派」挑战「一国两制」和《基本法》没有超越《基本法》允许的界限。冒起於「占中」的本土激进分离势力主张「本土自决」和「港独」,打破了《基本法》允许的界限。对於「泛民主派」在《基本法》允许的界限内反对中央的言行,中央采取容忍的态度。对於「本土激进分离势力」公然打破《基本法》允许的界限而主张分裂国家,中央不可能容忍,此所谓「香港政治基本矛盾恶化到了尽头」。

  香港政治态势复杂,在建制派中不乏同情甚至支持「本土自决」和「港独」者。特区政府和爱国爱港中坚力量必须充分估计遏止「港独」斗争的难度和所需要的时间。

  有一种观点:「本土自决」和「港独」不可行,但是,香港传统核心价值永留存。其实,「本土自决」和「港独」能取得一部分香港居民同情甚至支持,就因为它们披上「本土主义」外衣,后者同香港传统核心价值一脉相承。因此,遏止「港独」要求香港传统核心价值与时俱进,「本土主义」应当与中华民族的民族主义相交融。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