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5

ofo們的尷尬:供需不匹配 全靠搬運工

2016-10-26
来源:网易科技

  文/網易科技管藝雯

  共享單車正風靡。

  仿佛一夜之間,小黃車ofo和小橙車摩拜堆滿了一線城市的街頭巷尾。時尚的造型、便捷的體驗,以及對運動、環保理念的踐行,使得共享單車被不少人認為是繼網約車之後,出行領域的又一個平台級機會。

  不過,光鮮之下,共享單車行業的問題也頗多。其中之一,便是供求嚴重失衡。簡單說,就是在你期望用車的地點沒有車,而在沒有用戶需求的地方卻堆滿了摩拜和ofo。

  這個問題,在沒有配置GPS的ofo身上更為嚴重。網易科技了解到,ofo為了解決供求失衡問題,雇傭了大量單車搬運工,而搬運方式比較粗放,不僅成本巨大、效率也不高。

  眾所周知,ofo從校園起家。半個月前,ofo宣布走出校園,進城向“非師生”用戶提供服務。以北京為例,西二旗、上地、中關村三地,作為ofo率先試點運營的區域,被投放了大量標志性的小黃車。

  但據稱,僅在西二旗區域ofo就雇傭了30位單車搬運工,每月光工資支出就高達15萬。而遺憾的是,記者觀察發現,這個區域的供求問題仍然未能得到充分解決,出現不少用戶吐槽“上班地鐵站附近沒車,下班公司邊上沒車”的尷尬局面。

  西二旗約有30位搬運工,月工資5000元

  西二旗、上地、中關村,是北京互聯網企業聚集的地方。ofo聯合創始人張巳丁曾表示,之所以選擇這些區域做試點,是因為這裏寫字樓雲集,白領在公司與地鐵站之間的1-3公裏短途出行,正是ofo可以解決的需求。

  李師傅是一名ofo共享單車的搬運工,每天他的工作就是騎著電動三輪車在中關村軟件園二期轉悠,負責這個區域單車的數量調配——哪個公司樓下車多,他就搬一些到車少的公司樓下,“一般會把每個公司樓下的單車數量控制在十輛左右。”

  記者遇見李師傅的時候,他正在網易的大樓前把十幾輛單車搬到三輪車上。當時正值上班高峰,網易大門兩邊的行人道上,除去李師傅已搬上三輪車的十幾輛車之外,依然還錯綜擺放了不下30輛小黃車和摩拜的小橙車。

  “我們搬車的時候,還要求把自行車排整齊,之前不是還有城管收走自行車的照片嘛!”李師傅把散亂停放的自行車排成直線,然後指了指一旁的摩拜,“很少碰到他們的人(來排車輛)。”

  李師傅10月份剛剛加入ofo,“上崗前沒有培訓,不過負責的運營員工偶爾會給我們開會,跟我們講搬運的時候注意不要刮碰了自行車,也會告訴我們要多去哪裏搬車。”

  和李師傅一樣在中關村軟件園二期調配自行車數量的,還有三位搬運師傅。而在整個西二旗區域,李師傅說,“一共7組搬運師傅,一組四五個人,我們分成了早中晚三個時段。”

  王師傅自來ofo工作之後,一直都是中班,每天上午9點到傍晚18點,“一天工作9小時,一周工作6天,一個月工資五千多元。”王師傅很滿意這樣的工作時間,每天下班他會把三輪停到西二旗地鐵站的天橋下,第二天上班再開出去。遇上連續下雨的時候,王師傅會找一個橋底下躲雨,“(公司)現在還沒有可以躲雨的屋子。”

  地鐵站一幕:尷尬的機械鎖

  除了調度車輛,李師傅經常會去西二旗地鐵站幫忙,負責這裏的孫師傅每天要往返地鐵站和工廠間七八次,每次不大的三輪會裝上近20輛ofo新車,堆滿了第一層自行車之後,會把自行車放倒再疊放好幾輛,直到三輪實在裝不下了,才用麻繩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捆好,打上結實的繩結,然後搖搖晃晃得出發前往地鐵站。

  “現在每天往西二旗地鐵站會放100輛新車,以前一天就要200輛,現在又開放了新的區域,所以少了。”孫師傅把自行車從搖晃的三輪上一輛輛搬下來,來回數了3遍,告訴掛著ofo工作牌的運營姑娘,“西二旗地鐵站B口,26輛新車。

  晚上8點的西二旗依然人頭攢動,已經有不少人等在了小黃車旁邊,見孫師傅數完了單車數量,一個男生拿出手機就要掃碼騎車,運營姑娘急忙攔住了他,“不好意思,要等車子都調試完才可以騎。”

  每一輛小黃車的機械鎖背後都掛著一張寫有密碼的小牌子,運營姑娘挨個將自行車的編號和對應的密碼輸入系統,並確認機械鎖沒有問題後,最後再將密碼小牌扯掉。因為是機械鎖,每輛車對應的密碼都是固定的,“不過我們定期會一輛輛人工去修改密碼。”

  這時剛剛那位著急的男生實在有點等不及,他走到靠牆邊停放的兩輛舊的小黃車,“那兩輛車密碼是壞的。”孫師傅試圖制止,朝他輕喊道,“這些密碼壞的自行車不歸我們管,你還是等一下這些新車吧,馬上就好了。”

  供求失衡,人工搬運成本和效率難題待解

  由於小黃車本身是傳統的機械車,沒有加入GPS模塊,APP中地圖界面顯示的“您周圍車輛數目約:X輛”,是基於用戶騎完自行車結束行程時其手機的定位。

  網易科技記者咨詢ofo官方客服,客服推薦記者“所見即所得,看到自行車後再去開鎖”,這意味著,如果ofo不能投放更密集更合理的網點,如果ofo不能利用人工搬運的方式實現區域內及時的供需平衡,無論是單車使用頻率、還是用戶體驗,都將大打折扣。

  根據西二旗區域搬運師傅提供的數據——7組人,每組4-5人——那么僅西二旗試點區域就有30位搬運師傅。按照每人每月5000元工資算,僅西二旗一個區域,每個月僅搬運師傅的人力成本,就高達15萬,這其中還不包括三輪車的投入、必要的獎金獎勵投入。

  CCbike的創始人張進告訴網易科技記者,傳統公共自行車的運營成本中,至少有一半的成本要花在車輛調度上,調度人員是所有運營人員中最多的,同時這些調度人員往往都具備維修單車的專業技能。

  而更重要的一點是,有樁的傳統公共自行車,在單車找尋的成本上,要遠低於無樁的共享單車,這樣的情況放在沒有GPS的小黃車身上,依靠人力的找尋成本,恐怕會更高,而一旦涉及到大量的人力成本投入,在目前ofo尚未實現大面積盈利的戰局下,會很大程度制約ofo在城市的大范圍擴張。

  而如果戰線被迫拉長,還有一點不能忽視的是,目前小黃車處於剛剛投放階段,有業內人士表示,ofo單車的無故障運營壽命在六個月左右。一段時間之後,隨之而來的單車損耗所需要的後期維修成本,同樣需要投入大量專業技術人力,這一成本也不容小覷。

  針對這個問題,據ofo官方向網易科技透露,近期ofo就會有一個關於“硬件”的大新聞,但可以肯定並不是要推出不同於小黃車的智能單車,因此網易科技推測,這個大新聞,很大可能是考慮到小黃車的機械硬傷,會在機械鎖和GPS兩方面有所動作。

  那么,問題又來了,加入GPS模塊,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嘛?事實上,不僅是小黃車,對於所有的共享單車而言,想通過GPS徹底解決單車的供需不平衡問題,幾乎是不可能的。

  張進認為,GPS解決了有樁自行車在過去調度不及時出現的無樁可還的問題,但是在潮汐效應下,GPS還是沒有辦法徹底解決車子找不到、調度不及時的問題。純靠提高單車的投放數量,盡管能緩解、解決一部分問題,但依然不能完全解決調度的問題,所以一定會出現貨車、三輪車出去收車調度車的行為。

  中路資本合夥人沈文傑認為,即使某一玩家投放了最多數量的單車,但需要在意的是,其中的有效供給能占到多少,也就是說,體驗、運營都需要配套跟上投放數量的節奏。

  所幸的是,前期在校園裏積累的運營經驗,是ofo特有的優勢。盡管這一運營經驗或許並不普適,但可以借鑒改良,讓ofo有能力用最短的時間、盡可能低的成本來改善車輛的供給和調配。

  共享單車的藍海剛剛泛紅,而下面暗礁密布。ofo和摩拜,都有很長的路要走。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