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

古書飄香維港畔

2016-11-19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劉深報道:2016年11月18日,第五屆香港古書博覽會於香港中環海事博物館開幕。在為期三天的古書博覽會中,將有來自英國、美國、德國、法國、奧地利、澳大利亞、西班牙、丹麥、香港等地的26家優秀古書商參展。

  香港古書博覽會在香港中環海事博物館開幕

  作為目前東南亞、大中華地區唯一的國際古書展,此次展覽中展出了來自全球各地的數百件具珍貴歷史意義與文化價值的絕版珍本書、手稿、罕見印刷品,其中多件屬博物館級收藏珍品。為了讓更多人近距離感受古書的魅力,也促進東西方愛書人、藏書家、書業間的交流,香港古書博覽會不收門票,歡迎有興趣者參觀。

  蘇格蘭攝影師約翰·湯姆遜(John Thomson)的攝影集《中國與中國人的影像》,一套四冊,是有關中國19世紀最重要的圖書之一,于1873- 1874年在倫敦印製。此次由英國Maggs Bros 書店帶來參展。

  香港作為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之地,在幾百年間的時間里,一直是西方世界管窺中國的一個重要窗口。在本次展覽中,毫無疑問的主角,是世界各地的古書商帶來的各類與中國和香港密切相關的展品。

  《平定西域戰圖》

  清朝乾隆皇帝1778-1785年監製的銅版組畫,描述1772-1776年由阿桂將軍領兵,對抗中國內陸省份大小金川部落的戰役,以及邊疆四川,西藏山區一帶的戰爭;是少數描述中國軍事歷史的作品。

  1852年上海墨海書館印行的中譯本《新約全書》。

  1843年,英國及美國傳教士的代表在香港組成委員會,共同協議重新翻譯中文版聖經。在翻譯過程中,譯者對用「神」或用「上帝」各執己見,結果美國聖經公會採用「神」,英國聖經公會採用「上帝」,1852年印行的中譯《新約全書》採用兩種版本,被稱為"代表譯本"或"委辦譯本",是西方傳教士在中國發展的重大里程碑。

  維多利亞城彩色石版畫(1851),主辦方提供 

  這是一幅1851年的彩色石版畫,描繪香港島新建的維多利亞城,以及海上的中西方船隻。在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後,中國將香港割讓給英國,維多利亞城則是在此之後的第一個香港殖民區,亦是海上貿易的重要基地。時至今日,維多利亞城已發展成香港的中環區。這幅畫與今天的景觀成了強烈的對比。此版畫由英國皇室認證的倫敦出版商Ackermann & Co.印製,特別獻給半島東方輪船公司。

  Sport and Gossip (直譯為《運動與閒談》)

  上海北華捷報1897年1月至1901年6月發行的英文周刊Sport and Gossip (直譯為《運動與閒談》) ,裝訂成九卷本,內含諸多廣告。此刊物每逢星期日上午發刊,每份8頁,是中國最早的運動報刊。創辦人"Daybreak"是英國人Frank J. Maitland的筆名,為上海的社交名人,經常以Notes and Notions的標題撰寫頭版,內頁有和賽馬、划船等運動相關的專欄及其他文章等。報刊的風格輕快,有趣地回顧了僑民在上海的生活。此報刊極其罕有,白瑞華(Roswell S. Britton)的《中國近代報刊史》一書無載列,OCLC(世界上最大的網上圖書館目錄)亦未有資料。

  中國歷史上首任駐外使節,晚晴政治家郭嵩燾的照片

  會上除了展出與中國相關的圖片與文字物件,同時還有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哲學、政治、地理、宗教、童書等各類主題的展品,其中不乏裝幀精美或是有奇特掌故的藏品,如卡爾馬克思題贈給他的老友埃卡留斯的首版《資本論》 (1867)、阿道夫希特勒親筆簽名的德文版《我的奮鬥》(1925)、喬治歐威爾的經典小說《一九八四》首版(1949)、毛主席親筆簽名的英譯本首版《毛語錄》 (1966 年)、美國波普藝術健將安迪沃荷簽名的宣傳卡(1981)等。

  希特勒親筆簽名1925年德文版《我的奮鬥》,送給在啤酒罐暴動中喪生的Scheubner-Richter的遺孀

  喬治歐威爾小說《1984》及《動物莊園》

  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初版,由荷蘭手工紙印製(1922)

  波普藝術家安迪沃荷創作并簽名的毛澤東頭像(1972)

  書籍,是人類文明的磚石,是崇高精神的承載,是歷史細節的見證。回看古書,不僅是為了更好的認識過去,也是讓我們更好的認識自己,認識未來。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