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1

中信建投擬募資82億港元 IPO敲定十家基石投資者

2016-11-29
来源:21世紀經濟報道

  香港新股發行市場再度迎來一單大買賣。

  中信建投證券11月28日在香港宣布招股發行11.3億H股,每股發行價區間為6.36-7.26港元,計劃最多籌資82億港元。每手500股,入場費最低為3180港元,預計12月9日在港交所掛牌。

  公司管理層在當日的記者會上透露,此次所募集的資金中,約35%將用于財富管理業務,擴大營業網點及完善互聯網業務平臺;20%用于交易及機構客戶服務業務,增強投資及做市能力;其余20%、15%、10%則分別用于投資管理業務、海外業務及營運資金。

  德勤統計數據顯示,在今年前三季度香港IPO市場上,內地金融機構占據絕對主導地位。以融資規模而計,前5大IPO融資金額達到1007億港元,全部為內地金融服務機構。其中,郵儲銀行以597億港元位居榜首,創下自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以來的最大新股發行紀錄。

  中信建投證券2005年成立于北京,注冊資本達61億元,公司主要股東包括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等。

  救市資金虧約3億元

  作為中國內地前20家證券公司之一,中信建投證券參與了去年年中股災之后的救市行動,投資者對于公司的救市資金動向十分關注。

  公司財務負責人彭恒透露:“我們于去年7月及9月分別出資,按照去年7月底凈資產的20%,我們投入的救市資金約為42億元。”

  他續稱,根據證金公司的估值報告顯示,這部分資金在截至今年6月底的虧損5億元,而在今年第三季度末虧損已有所縮減,市值達到39億元。

  公司招股書顯示,截至6月底,這部分救市資金占其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總額的比例約14.2%,并指出目前尚不清楚何時可以收回該項投資。

  同時,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由于內地A股市場的交易量有所下降,投資者避險情緒增加,從而導致公司的經紀及財富管理、融資融券業務均有明顯下滑。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公司境內股票基金交易量跌至5.85萬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3.55萬億元大幅減少約57%。同期,經紀客戶的境內融資融券日均余額為278億元,與去年全年的352億元已出現明顯降低。

  “由于整個行業受到A股市場成交不景氣的影響,傳統經紀業務比例均有所下降,但我們的下降比例相對較小,這也凸顯了我們均衡發展的業務模式的優勢。”公司董事長王常青表示,并指出未來的財富管理不再是單純的代客買賣經紀,而要與其它的資產管理、投行業務、國際業務等形成良好的協同效應。

  此外,他透露,自滬港通2014年11月開通以來,公司已累計擁有3.5萬名港股通客戶,期待深港通下月初開通后帶來一定的交易規模。

  基石投資者占比近60%

  此次中信建投證券IPO共有十家基石投資者“保駕護航”,根據招股書顯示,如果按照招股價為6.36港元,基石投資者認購的H股總數為7.03億股,占全球所發售H股的59.34%。

  這十家基石投資者分別為鏡湖控股有限公司、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太平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大華證券集團(Daiwasecuritiesgroup)、中國華電集團資本控股有限公司、北京順隆投資發展基金、北京祥龍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城建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首開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廣東省鐵路發展基金有限責任公司。

  事實上,高達近六成的基石投資者比例在近年來內地企業香港IPO交易中并非罕見。公開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在香港IPO的大型國企,基石投資者占比就幾乎都達到了50%以上,而今年以來這一比例長期穩定在60%以上。其中,今年9月底郵儲銀行的基石投資者占比甚至高達76.77%。

  “基石投資者是香港市場獨有的,當初引入是考慮到一些大型國有企業在國際市場的認知度有限。這個機制可以說是一把 雙刃劍 ,在市場波動的時候,可以幫助一些企業順利完成IPO;但如果基石投資者的比例過高,可能會導致二級市場流動性枯竭。”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聯席領導合伙人歐振興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此外,此次新股發行的另一大看點是龐大的承銷商和保薦人團隊。公司招股書顯示,中信建投國際、瑞銀、農銀國際等是此次發行的聯席保薦人;中泰國際等十家為全球協調及聯席賬簿管理人,聯席賬簿管理人亦有10家。

  “多達十幾家的承銷商和保薦人說明IPO市場業務競爭十分激烈,都希望可以分得一杯羹,但上市公司需要明白過多的承銷商反而會造成溝通和執行方面的困擾。”某外資銀行IPO業務主管坦言。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