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67

港媒聚焦 | 海园巨亏迪园赔:内地客惹恼了,后果真的好严重!

2016-12-09
来源:香港下午茶
    综合商报、明报等港媒报道:受内地访港旅客人数下降影响,香港王牌旅游景点之一的海洋公园,2015/2016财政年度入场人次急挫近两成至600万,并录得2.4亿元巨额亏损,这是近30年(自1987年以来)“见红”最严重的年度,亦是2003年“沙士”(即非典疫情)后的首次亏蚀。为此,海园宣布从明年元旦起加价13.8%。此前,因类似原因,香港迪士尼乐园该年度业绩同样“见红”,香港旅游业寒冬由此可见一斑。不难发现,内地客要是不来了,后果真的很严重。
 
    沙士后首亏 明年起加价
 
    昨日,香港海洋公园公布2015/16财政年度业绩报告指,在去年7月1日至今年6月30日期间,海园入场人次约600万,按年跌18.8%;受内地访港旅客下跌影响,该财政年度收入为16.1亿元;其中,园内消费占约4.8亿元,门票收入为11.3亿元,分别按年下跌16.4%及18.6%,在扣除营运开支后录得亏蚀2.4亿元。因此,园方称今次需要动用储备。
 
    海园同时宣布,将自2017年1月1日起加价。其中,成人日间入场门票会由385元加至438元,增幅为13.8%;小童(3-11岁)日间门票由193元增至219元,增幅为13.5%。此外,香港居民可享2个月原价优惠至2月28日,至于“智纷全年入场证”价格则维持不变。
 
    内地旅客减少影响显着
 
    海洋公园主席孔令成表示,2015/16年度内地旅客人数显着减少,旅行团大幅减少39%,这对香港旅游及零售业来说是充满挑战性的一年。他指,访港旅客人数因连串不利因素而下跌,包括其他地区景点所带来的竞争加剧、港元对人民币及其他货币持续强势,以及内地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但他仍表示对未来抱持乐观态度。
 
    海洋公园行政总裁李绳宗则表示,新入场门票价钱仍具竞争力,相信对访港旅客尤其内地自由行旅客来说影响不大。他指,现时内地旅客和本地居民分别占整体入场人次四成,其余两成是外国旅客。很明显,今年整体入场人次下跌主要受内地旅客减少影响。惟他承诺不会裁员、减薪,至于部分职位可能会自然流失。
 
    推出夜场计划吸本地客
 
    随着港铁南港岛线(东段)本月28日启用,海洋公园计划明年1月底推出“夜场”计划,希望吸引更多本地巿民入场。
 
    李绳宗介绍,“夜场”计划会于傍晚6时左右开放,届时会在正门入口内的梦幻水都人工湖边,即在海洋奇观旁设立饮食娱乐区,设置特色及轻松餐饮。游人可在户外边饮边吃,而且会有不同情调的表演。在该区开放期间,公园游乐设施及大部分动物观赏将会关闭,但区内海洋奇观会继续开放。
 
    他还表示,由于金钟到海洋公园车程将会缩短至4分钟,希望可以吸引到在中环金钟等工作的年轻人及港岛区居民。他说,夜场会收取“十分优惠”的门票,日间已入园旅客亦可免费留在区内游玩进餐。
 
    专家:游客跌后加价危险
 
    对于今次业绩报告不甚理想,香港专业教育学院酒店、服务及旅游学系高级讲师黄家荣表示,海洋公园入场人次下跌幅度与本港其他景点相若,相信与公园的管理无关。他说,从去年至今,本港入境人数跌幅大,加上全球经济不稳、汇价优势减弱及本港社会少数人不欢迎内地人的气氛,导致入场人次大减。他认为,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相对平稳,园方可订定宣传策略,例如调整乐园内膳食。他又说,设夜场特惠门票可吸引年轻人入场,增加利润。
 
    黄家荣表示,海洋公园在游客量下跌时加价是“危险做法”,估计园方是以“博一博”心态以增厚利润。
 
    对于海园加价,旅游业议会总干事董耀中表无奈。他指,旅行社不可能全数补贴,加价或令访港团费增加。他希望海园与本港旅游业界互相配合,如推出新节目或团体优惠吸引更多旅客。而入境旅游接待协会主席梁耀霖则指,目前本港旅游业处于淡市,相信加价会对业界造成压力。
 
    旅业疲弱迪园海园双见红
 
    随着旅游业持续疲弱,香港迪士尼乐园与海洋公园两大本地主题公园业绩相继“见红”。不难判断,本港旅游业寒冬料再持续一段时间。
 
    据2015/16年度业绩报告,香港迪士尼乐园录得历年来第二高的业务收入,访客人均消费更创下新高(连续6年录得宾客人均消费增长)。但是,迪园受到首次来港过夜客以及家庭客双下降的影响下,该年度业绩见红,净亏损高达1.48亿元,未能延续之前三年连续盈利的情况。680万的入场人数,更是较前年的750万按年下跌9.3%。由此,迪园早前已公布与港府共同注资逾百亿扩建乐园,希望以多个创新项目吸引游客重临。
 
    最新数据

    今年来内地团惨跌近五成
 
    最近,香港旅游业议会主席黄进达于香港电台表示,2016年至今,香港旅游议会登记的访港内地团数目,较往年同期下跌40%至50%。他认为,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是由于内地旅客出游选择增加,周边地区包括日本、新马泰和韩国等都主力吸纳内地客,再加上港元强势(今年人民币对港元跌势非常明显)也影响了内地客访港意愿。特别是,两年前的非法“占领”行动(“占中”)和年初旺角暴乱事件,穿插期间不止一次的香港激进人士“赶客行动”,都让内地人感觉“香港好乱”。
 
    香港旅游界立法会议员姚思荣承认,年初旺角暴乱事件,加上去年“反水货行动”及内地旅客死亡等连串负面消息,让香港上半年旅客跌幅明显,至第三季才有纾缓,他预料第四季旅客人数仍会轻微下跌,主要受取消“一签多行”政策影响,相信明年旅客数字会趋向平稳,估计海园、迪园亏损情况今年度会有所改善。

    媒体留声

    加价解决不了海园财困
    香港商报时评
 
    受内地旅客减少影响,海洋公园2015/16年度的入场人次下跌18.8%,亏损2.4亿多元,录得2003年以来首次亏损,亦是1987年以来最大亏蚀。虽然海洋公园计划采取加票价以及延长开园时间等措施,希望通过财务及技术性安排解决危机,然而当下海洋公园面临的困局,乃大环境不断恶化的问题,是本港旅游业步入寒冬的一个缩影。香港如不能进行结构性调整,在更个性化的旅游体验、更贴心完善的服务、更良好的待客环境、更充分的消费者保障方面取得突破,推动本港旅游业不断增值发展,以广招四方客,则海洋公园的自救行动只能是小修小补,事倍功半,解决不了危机。
 
    香港旅游业吹寒风,早已不是新鲜事,从去年开始就显现颓势,今年旅游业界面对的挑战丝毫没有缓解。海洋公园的处境,不过是多添一例。
 
    旅游业要捱苦日子,主要受到两个大环境不利的影响:一是旅业大环境,包括面临周边地区抢内地游客大战,港元汇价转强令消费优惠不再,本地欠缺新景点吸引力大不如前,接待旅行社质素良莠不齐,“一周一行”调整等。二是政治大环境,香港的激进组织,一段时间以来想尽坏招不断赶内地客,加之“港独”闹得沸沸扬扬,破坏了“好客之都”的形象,令外地游客对港印象负面,觉得香港很乱,减低游玩意愿。
 
    因此,要想提振本港旅游业,令相关行业走出低潮、持续发展,必须有针对性作出变革:首先要发挥价廉以外的竞争优势,让购物更多元化。过去本港零售业大多侧重于奢侈品、服装、化妆品、药品等生意,较为单一,趁着最近商铺租金下跌,零售业可以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品多元,增强比较优势,增加购物新鲜感;其次须做好保障消费者权益,重回优质服务。港府昨提交《旅游业条例草案》,建议成立旅游业监管局,取代旅游业议会,以法定权力规管旅行社、导游及领队,加强罚则,强迫旅客购物等行为将刑事化,以整顿旅游购物秩序,营造健康的旅游环境,相关做法值得肯定,业界也应该积极配合支持;再次,要丰富旅游体验,通过优化交通与旅游设施配套,给传统景点注入新元素,开发新的景点,举办大型盛事,发展文化旅游等方式,凸显特色,深化香港的旅游内涵;最后,万般迎宾不敌恶人赶客,社会各界必须杜绝针对游客的不礼貌行为,恢复香港的好客之道。
 
    看看,港媒是这样报道的:
 
    (从上至下:大公报、文汇报、星岛日报、明报、苹果日报)
再听听香港网民的声音啦~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以上留言由公众号筛选后显示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