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商報聚焦】內地債災引爆連鎖反應

2016-12-27
来源:香港商報
 
    本月中旬,最近兩年持續走牛的內地債券市場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年度大戲,引發歷史性暴跌行情,市場一時間風聲鶴唳。最終,市場恐慌情緒在人行出手協調國海證券「蘿蔔章」事件以及在公開市場持續淨投放後才得以逐漸平息。目前,雖然這場債券風波暫時得到平息,但債市背後隱藏的風險也給監管層及市場各參與主體敲響警鐘,特別是在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抑制資產泡沫和防範金融風險背景下,債市信用利差低估及流動性風險值得警惕。一眾接受本報採訪的專家表示,債市不斷加槓桿累積的風險雖已得到釋放,但隨監管趨嚴和去槓桿化,作為直接融資重要平台的債市,後市動蕩或不可避免。
香港商報記者 朱輝豪
 
    「蘿蔔章」引發市場恐慌
 
    是次債市風波肇起於12月14日金融圈出現的一則重磅消息:華龍證券5億元(人民幣,下同)違約、國海證券一債券團隊負責人(張揚)失聯,其讓廊坊銀行代持的債券出現巨虧,國海對此拒不承認。據報道,至少22家金融機構捲入此次「蘿蔔章」事件。這則消息迅速引發市場熱議,次日上午,國債期貨開盤重挫,市場哀嚎遍野,國債期貨遭遇上市以來第一次跌停。
 
    作為此次事件主角的國海證券,15日開始停牌,先後發布多則澄清公告。18日的公告中,國海證券稱,根據司法鑒定機構出具的鑒定結果顯示,相關涉事協議中加蓋的「國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印章與國海證券在公安機關備案的印章不符。公安機關已對公司被偽造印章案件立案。
 
    20日夜,中國證券業協會召集涉事機構協商,雙方就責任劃分僵持近5個小時,最終國海認下偽造公章簽下的所有相關協議,與幾十家機構共擔責任。為給國海留出一定時間,短期內券商手裏的相關債券不得賣出。21日早間,國海證券公告稱認可債券交易協議,願意與各方共同承擔責任。受此消息影響,國債期貨市場當日開始反彈,午後,5年期國債期貨合約TF17.3一度觸及漲停。
 
    多因素疊加致債市踩踏
 
    對於此次「債災」,諸多業內人士認為是由多重風險因素疊加引起,而國海證券「蘿蔔章」事件只是導火索。他們認為,債市此輪調整歸因於監管去槓桿、流動性收緊導致資金成本上升,疊加美聯儲加息並強化加息預期,致使外圍利率強勁攀升。同時,由於內地經濟暫時企穩,通脹預期升溫。
 
    深圳前海孚威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國宏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這次罕見的債券暴跌由多種原因造成,最主要是債券到期無法支付披露之後,債券自身償債能力、剛性兌付能力出現一些預期風險,被市場過度作負面解讀,加上債市其他風險被引爆,看空資金順勢做空,從而引發債市恐慌性「踩踏」現象。
 
    招商銀行資產管理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則表示,金融降槓桿引發「踩踏」是本輪債市暴跌的根本原因。他指,自監管層提出金融降槓桿以來,除了針對債市、理財等出台政策外,一個很重要變化是不斷提高公開市場投放成本,即通過重啟14天以上更長期限逆回購,通過拉長MLF(中期借貸便利)投放期限等「鎖短放長」的手段,事實上提高公開市場投放加權利率,致期限錯配難以為繼,開始被迫降槓桿。
 
    債市劇烈調整影響深遠
 
    隨國海期貨「蘿蔔章」事件塵埃落定,債市恐慌開始退潮。不過,從此次債市劇烈調整可看到,「蘿蔔章」事件對債券市場影響深遠;債券二級市場動蕩直接傳導至一級市場,致多品種債券調整發行計劃,債市大幅波動直接殃及銀行間眾多發債企業。
 
    數據顯示,12月14日至15日,中集集團、晨鳴紙業、中鹽總公司等累計13家企業取消或延期債券發行,累計金額達120.8億元。另外,12月20日,國家開發銀行將20年期、7年期兩期金融債取消發行;國債亦縮量發行,財政部將20日發行的兩期2016年記帳式附息續發國債的發行規模分別降至160億元,較上期280億規模大幅縮減。另據光大證券統計,11月取消或推遲發行的信用債數量達32隻,規模為297億元;12月1日至16日,這一數量急速增至51隻,規模達到515億元。
 
    對此,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債市是企業融資核心場所,此次多家企業被迫取消或延期發債,主要是受近期債券市場大幅調整的系統性風險影響,加之近期緊張的市場流動性,投資者偏謹慎,可能導致債券發行認購不足,從而影響債市穩定。
 
    穩步合理推去槓桿化
 
    一直以來,內地債券市場高槓桿率為外界所擔憂。銀行委外資金過多流入債市,通過質押式回購「債滾債」,不斷加槓桿,其中潛在的清償力危機無疑是一顆定時炸彈。據業內人士透露,2015年銀行委外業務興起,在銀行通過配資、委外兩種方式進入債市。穆迪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銀行理財產品中約40%的資產(比例最大的一部分)投資於債市,高於2015年的29%。
 
    事實上,今年以來,債券違約事件不斷發生,從民企蔓延至國企、央企,剛性兌付被打破,尤其是大型國企違約的發酵速度遠超市場預期,因此,2016年也被外界認為是債務違約元年。據Wind資訊,截至今年12月中旬,內地至少已出現55隻公司債違約,數量高於2015年的24隻。

    人行將引導表外風險管理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金融學博士熊衍飛對本報表示,從金融機構層面看,經濟下行背景下,資產荒客觀存在,金融機構通過委外投資獲得利潤增長點,而委外投資標的組合中「固定收益類產品-債券」通常是標配,金融機構的這種投資需求促成了今年前9個月債市的繁榮,而10月以來,人行陸續出台規範影子銀行的政策對金融機構委外業務造成了較大負面影響,這種負面影響疊加商業銀行季度性資金緊張造成了當前債券市場收益率的「V型」反彈。
 
    本月19日,人行有關負責人就表外理財納入宏觀審慎評估(MPA)接受媒體採訪時稱,人民銀行將於2017年一季度評估時開始正式將表外理財納入廣義信貸範圍,以合理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對表外業務風險的管理。分析人士認為,人行此舉有意將商業銀行表內外業務統一管控,表外理財規模或將放緩,委外投資增速將受到較大影響,債市將會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

    內地債市整體性風險猶存
 
    債券市場作為金融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使資金從資金剩餘者流向資金需求者,為資金不足者籌集資金的功能。中國債券市場已成為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融資平台。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末,國內各類債券餘額達44.85萬億元,債券融資餘額佔社會融資規模的比例更是達到創紀錄的19%。
 
    分析人士認為,作為主要直接融資方式,債券市場本質上要為實體經濟融資服務,其自我繁榮對於實體融資並沒有多大幫助,去槓桿引發的債市波動反而可能影響債市融資功能發揮。隨流動性收縮,雖然市場猛烈下降過程大概率上已結束,惟後期低位震蕩難以避免。因此,應當意識到債市存在的整體性風險,堅持穩步推進債市去槓桿化和從嚴監管;同時,要汲取A股市場教訓,防止暴力去槓桿引發的市場恐慌,合理引導市場預期,及時堅決處置風險事件。
 
    熊衍飛認為,影響未來債市走勢的具體因素包括金融去槓桿執行力度、通脹預期和特定事件等。「現階段,地方債違約風險、企業債和公司債違約風險未充分化解。為此,管控地方債發行與置換和允許逐步放開剛性兌付依然是2017年防範局部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重要手段。」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