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0

整體浮虧比例達到30% 定增產品將如何收場?

2017-01-16
来源:中國證券網

  2017年1月13日,*ST吉恩報收于5.89元,相比其2年半前的定增價7.57元跌去了22%。這意味著三家參與其定增的基金公司,在動用60億資金,持有該股2年半后,依然要面對浮動虧損13.2億的尷尬局面。

  而這只是行業的一個縮影。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業內至少有1300多只公募和專戶產品,仍持有定增的限售股份。上述持股,目前的整體浮虧比例達到30%,浮虧總金額超過110億元。

  如果在未來的半年多時間內,A股市場沒有出現趨勢性的反彈行情。那么其中相當部分產品的定增持股,可能要面臨解禁時虧損甚至嚴重虧損的結局。對那些持股背后蘊藏復雜的出資和融資鏈條的產品而言,虧損結局的料理將是復雜而艱難的。個別涉事的基金公司是否能全身而退,也將打上一個問號。

  曾經火焰 如今海水

  若問近年來基金行業哪些領域最火,定增產品肯定是其中之一。

  統計顯示,2016年,滬深兩市共有超過590家上市公司進行定增,累計募集資金1.69萬億元。與之對應,市場上已成立的定增主題基金達到35只(A、C類分開計算)。加上數以千計的定增專戶產品和其他資管計劃,定增在基金各項業務中的地位,早已不是一句火熱可以概括。

  然而喧囂之下也暗藏隱憂。

  面對A股市場自2015年中以后的調整世道,參與定增的基金的平均業績開始進入下降通道。數據統計顯示,目前參與定增尚未到期的公募和專戶產品共有1300單以上,截至今年1月8日,有417單處于浮虧狀態,浮虧占比近三成,浮虧總金額超過110億元。

  這其中,不少基金公司都遭遇了旗下產品所參與的上市公司定增“破發”的尷尬。財通基金去年參與定增的上市公司中,目前出現浮虧的公司將近60家,北信瑞豐、申萬菱信、泰達宏利、安信基金、金鷹基金等參與定增浮虧的上市公司數量也在10家以上。另外,業內還有不少大公司或業績出色的知名公司,在參與定增后,出現了較大數額的累計虧損。

  而一些長期投資的案例也難以幸免,典型如*ST吉恩,其于2014年啟動的三年期定增,目前看面臨較大的投資浮虧和后續風險。

  資料顯示,2014年9月,東方基金、長安基金和興全基金三家公募基金公司參與吉恩鎳業定增,以7.57元/股的價格認購近8億股,限售期為36個月。但今年1月4日,隨著*ST吉恩發布公告稱,終止此前籌劃的重大資產重組事項,該公司的股價出現連續下跌。一些報道指出,2014年和2015年已連續虧損的該公司,存在于2016年年報披露后被暫停上市的可能性。

  當然,*ST吉恩還不是目前市場中,累計虧損總額最大的定增案例。統計顯示,諸如比亞迪、樂視網等此前受到部分機構高度推崇的公司,它們的定增項目已成為基金定增產品難以言說的“痛”。

  花樣“財技” 風險潛伏

  定增產品的浮動虧損,僅僅是浮出水面的風險隱患。那些隱身于產品幕后的出資和融資鏈條,那些因各種可說不可說原因導致的過度樂觀的投資操作,才是行業在定增領域的真正風險所在。

  根據記者采訪,少數基金公司在定增業務上的操作,早已不止單純的產品投資管理那么簡單,而是有著更為復雜的財技:比如日益發達的出資和融資行為,所謂定增撮合平臺的存在,名為通道、實際上義務難以完全割離的專戶產品,以及在定增發行過程中或主動或被動的“投資誤判”和“信息不對稱”等。上述行為雖然難言普遍,但是卻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這個市場的投資者行為,同時令市場的個體風險隱患得以擴散。

  舉例而言,以下三種“財技”的潛在隱患值得關注。

  財技之一,“杠桿融資”。

  杠桿、甚至是高比例的融資杠桿在定增環節中并不鮮見。但對于有著明確限售期的定增業務來說,這樣的安排在風險處置上,有著天然的軟肋。

  “定增產品用杠桿,可以說是雙刃劍。”滬上一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表示,“年份好的時候,這是提升投資收益的方法。但是年份差的時候,一旦股價跌破融資的平倉線,這個賬戶的處理將是非常困難的。”

  “應對(跌破平倉線)這個問題,如果是一對一產品的話,融資方補保證金是唯一方法。如果是一對多產品的話,后續處理將非常棘手。”南方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資經理表示。

  也有一些基金公司業內人士表示,定增一直被視為安全性相對較高的投資策略,所以嵌入杠桿并不會有太大問題。“以前普遍是1:2的比例,現在基本上都在1:1左右。”

  但問題真的不存在嗎?

  2008年,A股市場中有一批個股的年內跌幅超過80%,類似個股的定增方案如果涉及1:2的融資杠桿,融資方已爆倉兩次。到那個時候,那些提供融資服務和通道的公司,是否知道如何處理自身的風險呢?

  財技之二:復雜的嵌套式出資。

  由于市場對于定增投資的熱衷,以及日益發達的機構客戶撮合聯系渠道,如今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的股份,日益成為部分機構的“客戶眾籌大會”。

  以去年初實施的某中部地區的證券公司定增情況看,參與其定增的6個配售對象(投資機構)中,有3個配售對象背后,不同程度的存在大量的子賬戶。其中,北京一家銀行系基金公司的配售由11個子賬戶分享,上海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的配售由超過60個子賬戶分享。

  一些業內人士透露,即便是拆分成如此細的賬戶,這些賬戶背后的資金也無法做到一一對應。如果這些賬戶背后存在復雜的出資和融資鏈條的話,那么實際上參與定增的投資者完全可能涉及資金額更加小的普通投資者。

  這樣的普通投資者是否適合參與網下定增?他們對于定增的風險有否清晰認識?如果遭遇投資虧損,相應的局面能否完善處理,這是個值得拷問的問題。

  財技之三:從投資導向轉向銷售導向。

  事實上,對于有些情況,業內一些基金公司也沒有仔細核實的興趣。

  據悉,業內已經出現了專門以銷售為導向,以撮合為目標的所謂大型定增業務撮合平臺。參與機構雇傭批量人員進行定增項目的分銷,并為參與分銷的各類客戶,提供快速的通道產品定制服務。

  這樣的結果是把本應審慎決策的大額的定增投資行為,轉變為海量客戶的眾籌式投資。而在定增投資中,最為關鍵的定增標的價值評估和風險分析環節,被有意無意地淡化了。

  上海一家大型投資機構的投資總監表示,上述以分銷為目標的投資行為,可能是去年以來定增項目大批浮虧的重要原因。

  “去年無論是從宏觀環境,還是從市場環境來看,都不值得太樂觀。這種情況下,鎖定期較長的投資行為,肯定是要高度謹慎的。但是去年的結果卻是,定增銷量劇增,折價不斷收窄,這些決策是如何做出的,我們也不太理解。”

  投資誤判何以出現?

  定增投資的錯誤判斷,在通道產品中似乎無法避免。但令人遺憾的是,通道以外,具備專業研究實力的公募基金,在篩選定增標的中,也時常爆出“踩雷”案例。

  以比亞迪和樂視網為例。去年7月,比亞迪發布定增公告,發行價格為57.40元/股,發行股份數量為2.52億股,發行募集資金總額為144.73億元;4家基金公司合計認購近1.74億股,然而截至今年1月13日,比亞迪股價跌至48.91元,跌幅14.79%,4家基金公司整體浮虧14.77億元。

  而在去年7月份實施的樂視網定增案例中,3家基金公司以45.01元/股的價格合計認購樂視網8175.96萬定增股,累計使用資金36.80億元;而去年12月6日樂視網停牌前的收盤價為35.80元,浮虧已超兩成。需要指出的是,后續相關重倉定增基金還陸續發布了公告,宣布對樂視網估值按照“指數收益法”進行調整,又提高了其浮虧的比例。

  “看不懂。”一家基金公司定增產品的基金經理如此解釋自己未參與上述兩例定增的原因。

  “我們當時的原則是周期景氣高點的公司不參與,估值太高的公司不參與,沒有亮點過于平庸的企業不參與。而比亞迪和樂視網據我們觀察,當時的位置似乎很難用新的‘故事’去支撐其高企的估值”。

  事實上,在業內人士看來,2015年的牛市行情,不少基金經理對于后市預估過于樂觀,參與定增報價過高。以2015年三季度實施增發的海特高新為例,多只基金參與價格高達20元/股,在2016年9月初過了限售期后,股價跌至18元/股以下,近期則徘徊在14元/股左右。

  在分析人士看來,每家基金公司在定增項目的選擇方面都會有自己的一套標準和“方法論”,不同標的的選擇本是市場化的投資管理行為,有賺有虧無可厚非,且由于定增具有較長的鎖定期,成功與否還有待時間最終檢驗——尤其是近期傳聞融創戰略入股樂視網,使得其未來股價的走向更加撲朔迷離。

  然而需要警惕的是,一些公司頻頻遭遇“黑天鵝”,其背后的原因則不是一句“有賺有虧”就能解釋的,這可能涉及對公司投研邏輯甚至是風控標準的拷問。

  定增有機會 投資要慎行

  必須指出的是,定增作為上市公司的一項融資手段,本沒有對錯之分。而迄今為止,大部分基金參與的定增案例,也都是以不同程度的盈利為結局的。基金行業的定增業務整體還是安全的。

  但上述情況可能與過去幾年A股股市,尤其是中小市值公司有較好的年度行情有關。正如巴菲特所說,退潮之后才知誰在裸泳。機構在定增領域的種種“財技”在牛市中并未顯現出其隱憂所在,反而是經歷了自2015年下半年以來市場的持續震蕩行情之后,逐漸暴露出風險。以目前的市場趨勢觀察,這種風險的暴露還遠遠沒有結束。

  這再度提示投資者那句股市的老話,“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無論是怎樣的投資領域,審慎處理、做好風控,都是投資真正的長遠之道。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