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厲以寧:經濟轉型未到拐點 今年GDP有望高于目标

2017-03-06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报网讯】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首場記者會今日下午3點舉行。五位全國政協委員出席記者會。他們是: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原副組長兼辦公室主 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原副主任陳錫文。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銀監會特邀顧問、中國工商銀行原行長楊凱生。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常振 明。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五位委員就記者提出的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振興實體經濟、防范金融風險、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等問題進行了深入解答。
 
  厲以寧:中國經濟轉型未到拐點
 
  對于記者問及的中國經濟是否處于經濟轉型及探底的拐點,厲以寧表示,中國現在正處在轉型階段,這就是說,要從原來把速度和數量放在主要位置的發展方式,轉變為以效率和質量為中心的發展方式。
 
  中國的結構性改革問題一直在進行之中,如果認為現在中國經濟已經到了轉型的階段,那首先要問:難道我們的結構性調整已經結束了嗎?沒有結束。而且經濟在運行中也不是像過去那樣有一個V字型下去再上來,或者U型的下去再上來,現在也不可能是這樣的。中國的國情表明,經濟是在不斷的轉型、不斷的改革當中來達到新的位置。他由此認為,中國經濟現在已經是處在轉型階段的拐點階段,不一定符合中國的實際。
 
        2017GDP有望高于6.5%目标 
 
  对于今年的经济增长,厉以宁表示,經濟中最重要的問題是效率問題,效率有兩個基礎,效率的第一個基礎是物質技術基礎,有多少廠房、有多少設備、有多少原材料、質量如何、勞動力的質量如何, 這是物質技術基礎,它是增長的保證,而且是常規的增長。此外還有另一個基礎,就是效率的道德基礎。比如說人們有認同感, 這就是一個巨大的力量。人們有風雨同舟感,這又是一個有凝聚力、有共同的危機感等等。所以道德力量調節是重要的,道德力量調節能夠帶來意想不到的成果。在今年的增長當中,能不能有6.5%以上的增長,這個要看中国的效率基礎怎么樣,能不能使大家都 感到有新的突破,要觀察。但是有一個重要的條件,也是好消息,就是中共十九大即將召開。全國上下都在為開好十九大獻出自己的力量。這就表明,我們2017年的成 果可能會突破6.5%,也有可能使得我們在經濟中有更多的成就。
 
       錢穎一:中国人才红利潜力巨大
 
 
  对于记者问及的中国人口红利及人才红利的问题,錢穎一表示,從人口紅利到人才紅利的轉變是必然的,同時也是一種機會。在某種意義上說,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中,供給側的主要推動力就是在于能夠不斷持續 的釋放人才紅利。他指出,中國人才紅利的潛力是非常不得了的。2015 年,中国國家高校在校人數是2700萬,現在每年高校本科專科錄取是700多萬。高校的所有在學學生包括在職學生有3600多萬,所有這些數字都是全球最高的。現在高 等教育毛入學率已經達到了40%。而且這些快速增長是在過去十幾年發生的。他表示,人才紅利要 想實現,非常重要的還是教育。這就是為什么教育受到全社會的關注,這是因為中国的經濟發展階段,從人口紅利到人才紅利的變化所要求的。人才紅利、人力資本與 物質資本很不一樣的方面就是物質資本投入馬上可以見效,但是人力資本不是,它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楊凱生:金融风险可控
 
 
  对于记者问及的中国金融现在面临的风险问题,杨凯生表示,中国对于金融风险现在有两个提法:一是,去年年底召開的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有一個提法,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另一個提法,昨天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到,要對各方面累積的金融風險高度警惕,要筑牢 各類風險的防火墻。这两个提法引起大家广泛关注。他认为,首先,中央的這種判斷是有的放矢的,是審時度勢之 后提出的一個重要工作方針。其次,中國的金融風險目前是可控的。
       他进一步解释称,之所以說第一句話,主要是因為過去中国講到金融風險主要關心的是銀行業的不良貸款是多了還是 少了。現在隨著中國金融改革的深化,隨著市場發育水平的不斷加深,現在許多金融產品、許多金融交易行為已經變成跨行業、跨機構,甚至是跨監管了。在這樣的情 況下,中国面對許多事情經驗不足,法規也不盡完備,各個監管機構綜合協調不是完全有效。在這樣的情況下,確實需要對各類風險引起警惕,要采取有效措施,特別 是對現在監管沒有覆蓋到的一些金融交易行為、金融產品實施所謂的穿透式監管。所以他認為現在提出加強風險管控的方針是有的放矢的,也就是說是有道理的。
       其次,对于目前金融風險還完全是可控的这句话。他解释说,拿一個老的指標——銀行不良率來說,銀行市場是我國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良率是1.74%。這是一個什 么概念呢?是去年四個季度當中最低的,不良貸款的增加額甚至是近三年來最少的。中国的貸款撥備,彌補損失的,在去年各家商業銀行普遍加大不良貸款的處置核銷 力度的同時,中国的銀行存款撥備率保持在70%以上。去年各家商業銀行的年報雖然還沒有披露,但是據他了解,各家商業銀行的利潤總額超過2萬億。現在不良率是 1.74%,不良貸款額只有1.5萬多億,中国的撥備是2萬多億,再加上十幾萬億的資本金,銀行業消化目前不良貸款的損失或者稍微暴露出來的不良貸款的潛在損失的能 力是強,或者是充分的。對于其他風險,流動的風險、房地產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外部沖擊和匯率帶來的風險等等,理財產品有可能存在跨市場、跨交易的風險,實 際上有關部門都在加強管理之中。比如,對所謂的資產管理,最近中央銀行正在牽頭組織有關部門共同制定一個管理辦法,這些措施跟上去以后,中国碰到的新情況、 新問題、新風險是能夠有效控制的。
      他最后说,目前的金融風險還是兩句話:第一,不能掉以輕心。中央提出的要高度重視,把它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是有道理的。第 二,對中國的金融穩定,我們要充滿信心。
 
         陳錫文:农业供给侧改革最重要的就是兩方面的創新
 
 
  对于农业供给侧改革,陈锡文表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從2015年開始,經過一年多時間的推進,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他认为推進這個改革?最重要的就是兩方面的創新。第一,推進農業科技的創新。從良種的培育到栽培養殖技術的創新,一直到后續的加工儲運等等,都要采取一些 新科技,讓它產生更高的效益。第二,要去推進農業經營體系方面的創新。中国的農業規模由于人多地少的原因,整體農業規模是偏小的,特別是在土地密集型產品方 面,比如糧棉油這些產品,和一些國家相比,中國農業顯得規模偏小、效益不太強,這是一個基本事實,在短期內是沒有辦法改變的。但是通過農業經營體系的創新, 實際上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的。中国過去說家庭經營規模小,很多人懷疑它還有沒有潛力?從現在情況來看,第一,通過城鎮化的推進,農業人口的減少,農村土 地的經營權正在流轉集中,實行土地規模經營。但是更多的地方可以看到,土地的經營權雖然沒有流轉,但是農民通過對土地進行托管、代耕以及購買服務等方式,也 在它的小塊土地上能夠享受到現代農業裝備技術帶來的效益。從這個角度講,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跟以往一般講的結構調整不同的地方,目的是不同的,目的就是要 提高農業的綜合效益和提高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途徑也有很大的差別,就是要推進兩個創新:科技創新、經營體系創新。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