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24

金庸館揭幕 查大俠來也

2017-03-09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周駿報道:如果說沒有香港就沒有金庸(查良鏞筆名),倒不如說「沒有金庸就沒有世人所認識的香港」。英國劍橋大學漢學名譽教授、查良鏞論文導師Prof David McMullen於2月28日出席香港「金庸館」揭幕時表達了對金庸的評價。當日,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致辭時引述評論家所言指,凡有華人之處就有金庸小說,更成為海內外很受歡迎的華文作品。查良鏞之子查傳倜稱,以武俠小說創作而論,能夠對眾多朝代作出描述的,其父可稱得上是前無古人。當局投資千萬元設立的「金庸館」,展區佔地約2500平方呎,展品300件,包括金庸手稿、照片、鋼筆、棋盤和照相機等個人物品。行政長官梁振英伉儷、前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查良鏞之子查傳倜博士、其女吳查傳訥、女婿吳維昌、漫畫家李志清、著名藝人汪明荃、鄭少秋等城中政要、文化界知名人士應邀出席揭幕禮。

  展1967年笑傲江湖原稿

  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歷史)林國輝表示,「金庸館」耗資1000萬元,共有300多件展品,當中有200件是由查良鏞借出,餘下的逾百件展品由研究金庸的學者及收藏家借出。當日所見「金庸館」展出有早期流通的小說版本、金庸珍貴的手稿、文獻、照片、使用的鋼筆、印章等,其中,最珍貴則是查良鏞在1967年的《笑傲江湖》原稿。

  林國輝介紹,查良鏞當年為增加新加坡《新明日報》銷量,獨家刊登《笑傲江湖》的連載小說,之後,香港《明報》亦開始刊登《笑傲江湖》,由於前者假日不出刊,後者的連載小說超越前者,最後,《新明日報》排版房索性用《明報》的報紙稿,而金庸部分手稿由新加坡老報人保存並於今次借展半年。香港首次連載小說早於1967年,包括新晚報於1955年的《書劍恩仇錄》,香港商報於1956年的《碧血劍》、1957年的《射鵰英雄傳》及明報於1959年的《神鵰俠侶》等。

  畫作展覽展期至本月27日

  館內亦設有「繪畫.金庸」展覽,展期由即日起到3月27日,展出150幅以金庸小說為題材的畫作,當中包括漫畫、水墨畫及白描等。策展人、香港漫畫家李志清談及漫畫創作過程指出,金庸在授權插畫家畫金庸小說及角色時,很少左右其畫法,唯一要求就是不要有太多改動。他續指,金庸在寫小說時有詳盡細膩的描寫,一頁文字就可代表一幅畫,而在他以水墨畫創作《太湖泛舟》時,表現黃蓉泛舟於太湖,和師兄陸乘風對唱吟詩,此畫最大特點是中間留很大的白(空白),以表達畫中人物之間的距離。

  金庸小說帶動香港影視多元化發展,其影響深遠。在「金庸館」可見以金庸武俠小說改編的電影海報、電視劇主題曲唱片等。同於《書劍恩仇錄》扮演過角色的汪明荃、鄭少秋當日出席揭幕儀式。汪明荃憶述,1976年拍《書劍恩仇錄》,她很年輕、不會做,當年黃霑幫金庸辦事,「我有問黃霑點解揀我,原來我識跳舞,有助拍動作鏡頭。」鄭少秋則表示,感謝金庸找他演《書劍恩仇錄》,令其知名度大增。

  引入高手過招互動照相區

  互動節目展區設有17個多媒體裝置,館方首次引入「高手過招」的互動照相區,觀眾可仿效郭靖、楊過、令狐沖等武林高手,屏幕便會出現觀眾做出的武俠動作,並將其融入漫畫中,體驗置身小說的場景,拍照後可透過QR碼取回相片。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