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1

東盟消費市場前景亮麗

2017-03-13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 蔡冠深

  近年,東亞區域經濟增長迅速,成為推動區內以至環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尤其是東盟十國於2015年年底正式成立「東盟經濟共同體」(AEC),創造一個擁有6億人口的消費市場,為東亞區域經貿帶來龐大發展商機。香港作為東盟地區最緊密的貿易與投資夥伴之一,今后的合作空間必然更加廣闊。

  本人近年致力推動香港與東盟以至東亞經濟體簽署自貿協定的相關工作,希望通過本文從東盟的人口結構、區域合作模式等探討當地消費市場的發展潜力,好讓相關港商及早為開拓市場作好部署。

  收入增帶動中產崛起

  早前,香港中華總商會舉辦了一年一度的「中總論壇」活動,邀請多位海內外專家和東亞地區的華商領袖,就環球經濟以及東亞區域經濟發展等議題進行互動交流,與會嘉賓均不約而同談及東盟消費市場的龐大發展商機。

  東盟由新加坡、汶萊、柬埔寨、印尼、老撾、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越南和緬甸十個東南亞國家組成。當地經濟自金融海嘯后迅速反彈,預計到2020年,東盟的生產總值將較2015年增長一倍,達到4.7萬億美元。尽管東盟人口較中國和印度少,但其人口結構相對年輕,35歲或以下占總人口一半以上,不但為當地提供充裕勞動力,更為零售業帶來龐大商機。正如「中總論壇」期間有與會者指出,東盟經濟穩定增長,將造就年輕中產堀起。有機構預測2015至2020年當地家庭除稅后收入可按年增長5%,以這個增長水平推算,東盟中產人口將由2015年的1.5億(占總人口四分之一)上升至2020年的4億(占總人口一半)。

  事實上,日本的企業早就看好東盟的消費市場,根據日本央行的數字,截至2015年年底,日本企業在東盟的直接投資超過1630億美元,較2005年上升近35倍,其中以零售批發、金融保險業為主的非制造業投資更增加70倍,遠較主要生產機械、汽車的制造業為高,令日本制造業與非制造業於東盟的投資比例由2005年高達八二之比拉近至2015年約只有六對四的差別。

  根據日本汽車工業協會的資料,豐田及本田等大型汽車生產商近年不僅視東盟為生產基地,更積極拓展當地的汽車銷售市場,2015年日本汽車制造商在當地生產350萬部汽車,近七成在東盟地區直接銷售。此外,個別日本零售品牌近年在東盟市場迅速擴張,如Uniqlo目前有近130間分店在東南亞,Aeon亦打算在2020年前於區內增建10個商場。

  港商須留意各國差异

  港商多年來在全球各地經營,尤其是鐘表、玩具和成衣等行業更遠銷至歐美等先進國家,產品質素和口碑享譽全球。面對歐美主要市場近年表現相對疲弱,港商可以開拓東盟的消費市場,配合當地中產消費能力提升,正好符合港商中高檔次的市場定位。

  不過,東盟十國之間不論是經濟發展水平、文化宗教等都存在差异,各國的消費群更有不同喜好,個別國家亦存在一些金融以至政治風險,港商在拓展業務時必須多加留意。

  事實上,本港不少中小企礙於經營風險、資金周轉等因素,對開拓東盟市場望而卻步,我們希望特區政府可加大對中小企的支持力度,例如通過香港駐外地經貿辦和去年成立的「一帶一路辦公室」,配合貿發局、工貿署等機構,為本港中小企提供更全面的市場信息,并在拓展東盟消費市場過程中給予適切協助,甚至探討擴大對中小企資助或信貸保證計劃等涵蓋範圍,為本港中小企拓展東盟市場提供支持。

  抓緊區域合作新機遇

  隨着美國總統特朗普就任后簽署行政命令退出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定(TPP),由中國主導、涵蓋東盟十國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將在區內扮演更重要角色,加上「一帶一路」的全速拓展,內地已先后與東盟多國簽訂了基建合作項目,這些都為鞏固和深化東盟市場的長遠增長提供重要基礎。

  目前,香港與東盟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已進入最后階段,若落實相關協議,將為香港與東盟經貿往來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對拓展東盟消費市場帶來龐大機遇和推動力,港商應積極利用與東盟長久以來建立的緊密聯繫,為未來拓展東盟消費市場做好部署。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