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66

解决房价问题关键在大都市圈的集聚效应?

2017-03-22
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方都市报 2017.03.20

  解决房价问题关键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作者:彭彬 王秀中0人参与 0评论

  去库存,需要关注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一个新动向,城市在分化,大都市圈目前房价还是上涨的,并不存在去库存问题,而是供给不足的问题,而一些相对衰落的地区,去库存仍会成为重点。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企稳迹象,有很大可能转入中速平稳增长期;一线城市为核心的大都市圈,正在成为中国经济下一步最重要的增长动能来源。但目前一线城市房价过高,会增加全社会生产运营成本,降低城市竞争力,甚至导致部分产业衰落。解决城市房价和过度拥堵等问题,必须从城市化进程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土地制度改革以及房地产税改革要摆到优先位置。

  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

  今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国内生产总值744127亿元,比2015年增长6 .7%,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1 .6%,比2015年提高1.4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现在已非常接近底部,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中国经济过去7年的时间,一直在回调,实际上是由10%左右的高速增长平台,转向一个中速增长的平台,这是一个再平衡的过程。”刘世锦认为,经过多年的调整,中国经济已经非常接近底部。

  刘世锦介绍,之所以中国经济接近底部,主要是因为基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的判断。其中,从需求角度看,中国高投资已经接近触底,其中最重要的房地产投资变量,在2014年就已经达到了历史需求的峰值。而2016年房地产投资的回升,主要是由一线城市的房价上涨带动,这种上涨不具有可持续性。2017年,房地产投资将进入常态,而所谓的常态就是低速增长,每年增长2%-3%,零增长甚至负增长也有可能。而当房地产投资进入常态后,意味着需求端触底。

  而从供给段来看,最关键的PPI指标,已经结束了连续54个月的负增长,且最近增长幅度继续变大,这意味着,供给侧结构性的调整,也已经非常接近底部。

  “但是我想强调的是,经济运行会有波动,可能出现反复,是不是触底,需要一段时间的验证,”刘世锦认为,如果宏观政策得当,中国经济2017年有很大概率触底,并进入一个中速增长平台。而一旦进入这一平台,中国经济最少有十年的稳定增长。

  据刘世锦介绍,所谓宏观政策得当,就是不要试图通过一种过度宽松宏观政策,促使经济回到高增长的轨道上去,而是要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将经济增长动力的获取放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

  刘世锦认为,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期后,将由三个主要动力支撑发展。第一个动力是现在的经济部门提升效率;第二个动力是发展服务业,这些服务业在发达国家已经比较成熟,从广义上看也是老产业;第三个动力是创新前沿的成果驱动发展,如人工智能和新能源等。

  “人工智能这些新技术现在非常热门,但目前比例都还很小,要想构成增长动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刘世锦认为,中国经济下一步,最重要的是在老经济中提升效率。而如何在老经济中激发出新动能,需要新体制、新机制、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目前,实施的互联网+实体经济战略,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通过线上和线下的结合,减少或消除信息不对称,目前中国这块进步很大。这个领域下一步更大的增长潜能将可能来自产业互联网。

  今年民间投资已出现回升

  今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365219亿元,增长3 .2%,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1.2%。而在2015年,我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354007亿元,比2014年名义增长10 .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1%)。

  “民间投资下滑比较大,主要是和经济转型期的预期有关,并不是因为民营企业没有资金投资。”刘世锦认为,民营企业不愿意投资,还与对民营企业家产权保护信不过、缺乏安全感有关。 刘世锦进一步解释,2012年时,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实际上已经开始出现回落,但当时市场预期较高,认为中国经济能够持续高增长,投资增速也很高。在经历几年经济调整后,投资者意识到高增长无法持续,开始对未来预期转为悲观。因此导致了2016年民间投资增速下滑。

  “这种情况是阶段性的,和投资周期相关,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企稳,投资增速会得到改观。”刘世锦表示,事实上,去年民间投资触及低点后,今年民间投资已经出现回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民间投资24977亿元,增长6.7%,增速比去年全年加快3 .5个百分点。

  刘世锦认为,外汇储备持续走低同样也与预期有关。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过程中,一些人对经济前景不乐观。而随着中国经济触底,切换至新的增长平台,对中国经济的悲观预期将会得到改变,外汇储备走低的风险也将减缓。

  “最近很明显一个变化,企业的盈利水平回升,这对于化解风险将起到积极作用。”刘世锦对汇率有一个大的判断,汇率问题主要是人民币与美元的比价,美联储加息,意味着美国经济已经达到了高点,美国经济好也好不到哪里去,而中国经济正在进入中速平稳增长阶段,差也差不到哪里去。从经济基本面上看,人民币大幅贬值的基础并不存在。而随着中国经济触底的成功,人民币贬值的趋势会得到改变。从中长期看,如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人民币仍有一定升值潜力。

  加快城市供地制度改革

  尽管目前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积极变化,刘世锦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然不能放松。

  “去年‘三去一降一补’取得了一定成效,去产能取得一定进展,去库存各个城市的情况不一样,而去杠杆,总体上进展不大,因为全社会的杠杆率是上升的。”刘世锦认为,前段时间爆出的“各个省份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超过45万亿”的新闻,反映出一些地方仍想通过刺激的方式,把经济增长维持在实际上很难达到的高度。而投资资金的来源,很大程度上需要加长本来已经很高的杠杆。如果采用这个办法,将增大经济运行的风险,引起经济增长的大起大落。

  刘世锦认为,企业去杠杆的关键问题在于企业效率。如果企业效率提升,即使杠杆率高,企业仍是健康的,增长也具有质量。而如果企业效率低下、亏损,即使企业杠杆率低,企业也存在较大的风险。

  对于去产能,刘世锦建议关注“有效产能”的概念。现在煤炭、钢铁行业,一方面在去产能,另一方面却出现价格飙升,要想弄清产能究竟是多是少,需要理清在市场上销售、有竞争力的产能的具体数量。刘世锦建议,今年去产能重点应放在使低效率企业特别是僵尸企业退出市场。

  “去库存,需要关注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一个新动向,城市在分化,大都市圈目前房价还是上涨的,并不存在去库存问题,而是供给不足的问题,而一些相对衰落的地区,去库存仍会成为重点。”对于房地产问题,刘世锦有一个大的判断,一线城市房价上升的基本面是,包括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在内的大都市圈,都在加速成长,包括年轻人在内的各种资源都在向这些城市集中,形成了对住房的需求,这是导致房价上升的正面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以往城市发展的理念和战略需要做出大调整。长期以来,我们采取了应当限制大城市的人口规模政策。但从现实情况看,人口流入是挡不住的,更重要是反思这种挡的办法是不是合理。实际上推行的抬高房价的政策,虽然增加了卖地收入,但同时也抬高了整个城市的生产运营成本,使相当多的产业缺乏竞争力,甚至出现衰落,结果是得了芝麻,丢了西瓜,长期看是不合算的。

  刘世锦介绍,大都市圈是中国下一步发展的最重要领域,现在提出的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服务业发展等,这些都依赖于大都市圈人口的进一步增长,从而产生更明显的集聚效应。

  如何从目前一线城市房价高企、严重拥堵、城市病突出的困境中走出来?刘世锦认为,关键是要重视并加快城市化进程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是在改变城市化理念和战略的基础上,调整现有的城市结构,由目前各种资源集中在不大的核心城市内的结构,转变为核心城市加大小城镇的网络结构。这种网络城市体系中的小镇要有产业支撑,轨道交通连接,公共服务配套。这个新发展空间打开后,将会产生可观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需求,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同时,要加快城市供地制度改革,适当增加住宅用地比例。更重要的是加快农村集体土地和宅基地进入市场的改革。房地产税也是一项基础性制度建设,不能拖久了。这些都属于城市化进程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治本之策。

  “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关键在于落实。”刘世锦强调。

  大都市圈是中国下一步发展的最重要领域,现在提出的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服务业发展等,这些都依赖于大都市圈人口的进一步增长,从而产生更明显的集聚效应。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