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2

中美宜創公平貿易環境 冀美放寬對華出口限制

2017-04-14
来源:香港商報

        特朗普承認中國並未入市幹預壓低人民幣匯率,「他們不是匯率操縱國」。資料圖片  

  在中美啟動舒緩兩國貿易關係的「百日計劃」談判後,美國總統特朗普決定一改此前勢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的態度,令一度劍拔弩張的中美貿易關係暫時得到緩解。外界認為,特朗普政府之所以放棄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一方面是缺乏足夠的經濟學依據,另一方面擔憂「匯率操縱國」引發的貿易戰影響美國民眾和企業的利益。另外,中美之間的貿易逆差是結構性問題,並非中國單方面可以追求的結果,因此雙方都需要爭取一個更加公平的貿易環境。分析人士指出,「習特會」後中美全面爆發貿易戰的可能性降低,但局部的貿易戰爭仍有可能發生,中國須警惕美國一邊談判,一邊揮舞貿易「大棒」的做法。

  香港商報記者李穎、朱輝豪 實習記者 施美

  中方已釋善意 並期待互動

  對於特朗普態度轉變的聲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昨天也作出了回應,他表示,中國不是匯率操縱國屬於客觀事實。

  實際上,在中美貿易問題上,中國此前釋放出了明顯的善意。據早前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中國或向美國開放牛肉進口和金融投資(服務貿易)領域,以緩解兩國之間貿易不平衡。

  報道稱,中國正計劃終止一項自2003年起實施的對美進口牛肉的禁令,並計劃進口更多農產品,同時放寬美國機構對中國金融領域投資的准入門檻。

  中國冀美放寬對華出口限制

  中國外交部有關發言人在10日的記者會上表示,中美加強經貿合作前景廣闊,雙方要抓住歷史機遇,對中美經貿關係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雙方應本著平等互利原則,擴大在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務實合作,相互開放市場,推動兩國經貿關係更加平衡發展。中方重申不刻意追求貿易順差,希望美方放寬對華出口限制,進一步平衡雙邊貿易。

  「美國會考慮調整對中國出口高新技術,但出口管制清單的調整幅度不會太大。」王海峰說,美國針對中國敏感技術的總量並不多,調整更多的是針對日本和歐洲。從長期來看,中國擴大對美國商品的進口,首先需要有商品輸出;其次,還需要美國跨國公司在本土製造相關產品,但由於全球產業布局,美國的很多產品挪到了其他國家。所以,特朗普關於美國擴大出口等系列安排是否會犧牲美國跨國企業的利益,這是決策者需要考慮的問題。

  分析人士認為,總的來說,「習特會」傳遞出的資訊是,中國似乎可能在雙邊貿易赤字問題上付出進口的「確定性代價」以避免出口的「不確定性損失」,而且政策可能會隨著「100天計劃」,在不遠的將來加速落地。

  「習特會」起重要作用

  在中美貿易問題上,此前中美首腦會晤期間雙方達成了一項約定,開啟一項為期100天的貿易談判。在美方看來,此次會談最有意義的成果莫過於「100天計劃」。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和美國商務部長羅斯表示,「100天計劃」是這次兩國元首會晤最大的一項實際成果。姆努欽在中美兩國元首會晤簡報會上稱,在貿易問題上,中美之間有明確共識,即雙方都需要爭取一個更加公平的貿易環境。

  分析人士認為,中美元首會晤的結果對市場而言「再好不過」,會晤沒有任何明顯衝突和摩擦的痕跡,最受關注的貿易問題也得到處理,中美雙方致力於在100天內達成協定。「Deadline是第一生產力」,截止日期的設定意味著過去曠日持久的貿易協商可能「歷史性地」提速。

  「做大蛋糕」成共識

  有分析認為,「習特會」有關中美貿易的一大成果,是達成做大貿易增量的共識。觀察特朗普上台之初,傳遞出的貿易政策主張是「做減法」,打壓中國出口,包括對中國產品徵收懲罰性關稅,將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等。不過,從此番「習特會」簡報所釋放的內容來看,思路可能調整,進而轉至「做加法」,即透過增加美國向中國出口的方式實現美國的「貿易再平衡」。

  王海峰認為,「習特會」在中美經濟、金融、安全等很多方面都作了溝通,但美國方面不將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的核心原因是,中美貿易摩擦一旦引發雙方貿易戰將會傷害到美國的經濟和產業。

  對華貿易態度仍會強硬

  多位分析人士預計,全面貿易戰爆發的概率已經大大降低,不過局部貿易戰的可能性仍存在。因為製造業回流和創造就業是特朗普新政的核心支柱之一,鐵鏽地帶是特朗普和共和黨的「票倉」,在這一點上信守競選承諾是特朗普的一條政治底線,未來至少會在個別行業、重點產品上採取強硬措施。

  張明亦認為,不能對中美貿易過於樂觀。他指出,目前特朗普政府在對華經貿政策上比較克制,原因是美國經濟表現不錯,尤其是近期美國失業率降至4.5%的低水平,核心通脹率接近2%。如果美國經濟增長狀況尚可,特朗普政府就會把注意力放到其他層面。反之,如果未來美國經濟增速顯著下滑,那麼特朗普政府就可能重新在中美經貿問題上做文章。

  在4月初「習特會」上,特朗普強調美國在對華貿易上處於不公平地位,他特別提及兩點原因:一是中國政府干預經濟,對一些行業提供補貼或其他政策扶持;二是中美在市場進入壁壘上不對等。有跡象顯示,中美首腦會晤後,特朗普貿易大棒「呼之欲出」。據《紐約時報》報道,在4月7日中美會晤後,美國政府官員稱,特朗普計劃簽署一項行政命令,以針對向美國市場傾銷鋼鐵的國家。這一強硬舉措主要針對中國,目的是扭轉中國對美國的巨額貿易順差。

  在張明看來,儘管中美爆發全面貿易戰的概率很低,但在國內政治壓力驅動下,特朗普政府可能選擇如下兩種策略來開啟貿易戰:第一,選擇幾個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較大的行業,徵收較高的懲罰性關稅,例如機電、家具、服裝等;第二,針對中國對美國所有出口產品,加徵比較溫和的關稅,這一思路類似於特朗普政府提出的邊境調節稅。

  中國不刻意追求順差

  中國海關總署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以人民幣計,中國前3月貿易順差4549.4億元,進口同比增31.1%,出口增14.8%。中國1-3月對美國出口同比增長16.8%至6063億元,從美國進口同比增長33.1%至2642億元。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表示,統計結果顯示中國對美貨物貿易存在較大順差,但這是名義上的順差,實際上其中有相當的部分是其他國家產業向外轉移,中國承接過來的。中國目前處於全球產業鏈中低端,加工製造收益不高,但加工貿易進出口貨物是全價值統計,所以在國際貨物貿易中,實際獲利並沒有統計順差額那麼大。美國對中國實行高技術產品出口限制也是造成中美貿易順差的原因。

  美國商務部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減少了201億美元至3470億美元,同比降幅達到5.5%;2016年12月美國對華貿易逆差連續第5個月收窄;美國對華貿易逆差佔據了總逆差的比重,也下降了3.2個百分點。

  商務部發言人昨日表示,中國願基於市場實際需求積極擴大自美國進口,中國從來不追求國際貿易順差。中美貿易逆差由經濟結構、產業競爭力和分工所決定。呼籲美國調整貿易管制和對華出口障礙。

  「美國對華貿易逆差是一個結構性的逆差,很大部分是由外資企業貢獻的,美國企業在當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王海峰說,中美之間的貿易逆差對中國來說並無多大益處,中美100天的貿易談判更多的是從長期來看如何逆轉這種結構性的逆差,美國減少這種結構性的逆差還需綜合性的措施,可能需要5-10年的時間來調整,中美100天的談判會讓雙方對貿易問題有更多的共識,對長期的政策有更明確的思考。

  中信證券諸建芳則指出,中美即將針對貿易展開為期100天的雙邊談判,在此背景下,中國對美國進口有望進一步擴大,這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國貿易順差。

  海關:對美貿易僅是名義順差

  【香港商報訊】據中國海關總署昨日發布的最新數據,今年一季度中國對美貿易順差3421.2億元人民幣(約合498億美元),按年擴大6.7%。對此,中國商務部和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昨日一天內兩度發聲,強調中方「實際獲利并沒有統計順差額那麼大」,貿易不平衡問題應當客觀理性看待,用溝通交流的方式解決。

  首季對美貿易順差擴闊6.7%

  海關總署昨日披露,2017年第一季度,中美雙邊貿易總值達到8705.8億元(人民幣,下同,約1268億美元),按年增長21.3%。其中,中國對美出口6063.5億元,增長16.8%;自美入口2642.3億元,增長33.1%。兩相加減,中方錄得貿易順差3421.2億元,按年擴大6.7%。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孫繼文於當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表示,中方從不追求貿易順差,中美貿易不平衡歸根結底是由兩國經濟結構、產業競爭力和國際產業分工決定的。「貿易順差帳是記在了中國頭上,但利益實由雙方共享」。

  順差帳歸中國利益雙方共享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亦表示,中國對美貨物貿易的順差是「名義上的順差」,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其他國家產業向外轉移、中國承接過來的。他坦言,中國目前處於全球產業鏈中低端,加工制造收益不高,「所以,在國際貨物貿易中,實際獲利并沒有統計順差額那麼大」。

  美國總統特朗普認為貿易逆差導致美國失業問題。對此,黃頌平表示,日前中美兩國元首會晤時,雙方同意確定一個為期100天的對話過程(即「中美經貿合作百日計劃」)來討論中美貿易問題。

  事實上,美對華貿易逆差去年就開始縮減。據美商務部數據,2016年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約為3470億美元,較2015年下降5.5%。更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份,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104.2億美元,按年下降28%;而據美方統計數據,當月美國對華貿易逆差按年下降26%。

  客觀理性看待「貿易不平衡」

  針對如何解決中美兩國間的貿易不平衡問題,中方表態透露出兩大關鍵詞:一是溝通、交流;二是客觀理性,相向而行。黃頌平表示,增加溝通、交流,有利於推動中美雙向貿易和投資健康發展。只要中美雙方本着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精神,相互尊重彼此的關切,采取積極的建設性措施解決問題,一定能推動兩國經貿關系更加平衡發展。

  黃頌平還指出,考慮到加工貿易僅占中美貿易總值約三分之一,不能簡單用加工貿易的情况來解釋總體中美貿易。例如,美方對中國實行高技術產品出口限制也是造成中國對美貿易順差的原因。因此,對中美貿易出現的不平衡問題的確應該「客觀理性看待」。

  孫繼文亦稱,中方願根據國內市場實際需求擴大自美國進口,希望美方也能調整出口管制等阻礙對華出口的政策,為化解貿易逆差創造條件。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