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內企融資轉向影子銀行 首季新增貸款降13%

2017-04-15
来源:香港商報

   

  人行昨公布今年第一季度內地人民幣信貸數據,當中狹義貨幣(M1)和廣義貨幣(M2)均不及預期。其中,M2增速回落至10.6%,為2016年7月以來最低;新增人民幣貸款下降13%,創4個月新低;社會融資規模3月卻急增84.7%,至2.12萬億元,遠高於市場預期的1.5萬億元。接受本報采訪的專家認為,M2增速與貸款增速緊密相連,隨著信貸政策收緊,企業融資需求向銀行承兌匯票、信託貸款等非標融資轉移,造成社會融資規模大幅上漲。有分析指,在現有宏觀局面下,預計人行沒有動力改變現行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取向,金融去槓桿仍會徐徐推進。香港商報記者 朱輝豪 實習記者 施美

  M2回落受多方因素影響

  數據顯示,3月末,內地M2餘額159.96萬億元,同比增長10.6%,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5個和2.8個百分點;M1餘額48.88萬億元,同比增長18.8%,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2.6個和3.3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餘額6.86萬億元,同比增長6.1%。一季度淨投放現金301億元。

  人行調查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阮健弘指,M2增速平穩回落主要原因有四:一是基數原因;二是商業銀行表內資金對資管產品的投資規模有所收縮;三是商業銀行債券投資規模有所下降;四是部分貸款增速有所控制,主要是房地產開發貸款和個人住房貸款增速雙雙回落。他表示,M2增速回落,反映穩健中性貨幣政策的落實和對金融機構加槓桿行為監管正加強。同時,社會融資規模和企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多增,則反映金融對於實體經濟支持不減。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M2增速與貸款增速緊密相連,在控制信貸的同時其他融資方式上升,就意味著M2增速有著明顯的回落。

  社會融資3月急增84.69%

  經歷了2月份大幅收窄,3月份內地社會融資規模幾近翻倍,增至2.12萬億元,除今年1月創紀錄的3.74萬億元外,3月份社融為一年以來最高。另外,一季度人民幣貸款新增4.22萬億元,按年少增3856億。其中,3月份人民幣貸款新增1.02萬億元,同比少增3497億。

  值得注意的是,被視為「影子銀行」的非標融資(委託+信託+未貼現承兌匯票)增量規模亦有上升。阮健弘表示,一季度,內地社會融資規模比上年同期多增,主要是因實體經濟發放的本外幣貸款、委託貸款和信託貸款同比多增較多;此外,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和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比上年同期有所增長,企業債券融資較上年同期多減較多。

  國信(宏觀與固收研究)分析師董德志稱,社會融資中增量較大的項目依然體現為非標類資產,「信託貸款+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是構成社會融資增量超預期的主要部分。而企業債券融資新增只有140億元,比去年同期降近7000億元。

  魯政委認為,社會融資規模大幅上升有跡可循,在信貸較緊情況下,企業通過發債融資和獲得信貸的難度有所增加,隨著債券利率提高,更多企業選擇轉向信託及委託等融資方式。他指,截至目前,房地產貸款增速和占比都較高,而隨著各地陸續出台收緊房地產的調控政策,與此相關的新增貸款仍會繼續回落。

  穩健中性仍是幣策主調

  中信固收分析師點評稱,3月份內地房地產調控下,企業貸款大幅減少,造成當月信貸增長不及預期。另一方面,「一行三會」對資管行業統一監管料對非標投資造成打擊,企業融資需求向銀行承兌匯票、信託貸款等非標融資轉移,非標融資與債券融資需求的加大使社會融資數據超預期。此外,M1與M2增速皆不及預期,但剪刀差有所減小,表明資金開始「脫虛向實」。整體來看,社會融資總需求回暖,經濟仍呈弱復蘇之勢。

  董德志指,剔除季節性,從同比增速角度看,內地M2、信貸增速及社會融資總量存量累計同比增速已連續4個月走低,這對於整體經濟增長構成下行壓力。展望後市,按如此苗頭,預計在下半年M2供應量增速將跌破10%。

  招商銀行資產管理部劉東亮則表示,3月份信貸數據顯示,內地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依然熱絡,經濟暫未見降溫跡象。不過,在現有宏觀局面下,預計人行沒有動力改變現行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取向,金融去槓桿仍會徐徐推進。

  人行相關人士則證實,將繼續實施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總體上看,當前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銀行體系流動性基本穩定。

  影子銀行遭監管嚴控

  【香港商報網訊】內地最新金融數據昨出爐,其中社會融資相較2月份倍增至2.12萬億元,新增人民幣貸款1.02萬億。有分析師指,內地地產融資受限,轉向非標融資,推動了社會融資回升。這表明隨著樓市調控政策升級,房地產融資已開始轉戰影子銀行。更有媒體測算數據顯示,3月份內地影子銀行規模已升至1.24萬億元紀錄高位。不過,當前已然不用等其坐大,監管層已開始重拳出擊嚴控影子銀行。

  國務院決心治理金融亂象

  世界銀行日前發布《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經濟半年報》,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增速為6.5%,明後兩年或放緩至6.3%。報告指,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結構優化調整的態勢料將持續,這折射出政府去產能、去槓桿的政策效應。世行還建議,中國政府應繼續努力減少企業債務,推進國有企業結構重組,加強對影子銀行監管等。

  其實,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監管影子銀行是何等重要。前幾日新華社發布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第五次廉政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強調要嚴防金融風險和金融腐敗。他指出內地金融領域當前存在不良資產、債券違約、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等累積風險,金融違法違規和腐敗行為時有發生,強調要對金融風險要高度警惕、嚴密防範,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對金融領域腐敗要堅決查處、嚴懲不貸,要強化金融機構內部控制,保持監管高壓態勢,堅決治理金融市場亂象,嚴厲打擊銀行違規授信等違法違規行為。

  中銀監出手嚴查影子銀行

  事實上,監管層也迅速行動起來。中國銀監會新主席郭樹清履新後,其第一把火就燒向銀行系統槓桿風險。中銀監最近發文,要求開展銀行業「監管套利、空轉套利、關聯套利」專項治理。分析人士指,治理「三種套利」本質就是針對影子銀行去的——其目標就是劍指中國日益龐大並且產生重大金融風險隱患的影子銀行。

  據悉,內地各銀監局正開展「三套利」現場專項檢查,範圍為2016年底有餘額的各類業務,可追溯檢查,從而全面摸清銀行業高槓桿、多嵌套、長鏈條、套利多等風險。業內人士分析,是次檢查對銀行來說可謂招招致命,當前銀行隱形槓桿較高,去槓桿勢在必行。

  與此同時,中國銀行業也不平靜。今年一季度,各家銀行不僅密集披露了2016年年報,資產質量繼續承壓,更迎來了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考核(包括資本和槓桿、資產負債情況、流動性、定價行為、資產質量、跨境融資風險和信貸政策執行情況等七大方面內容)。這個首次自表外理財納入廣義信貸後的正式考核,也被解讀為監管層對膨脹了數年之久的「影子銀行」的亮劍。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