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媚日仇陸種惡果 小英莫玩火自焚

2017-04-18
来源:香港商报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臺灣就是流行的代表詞,臺灣明星、歌曲、影視、綜藝,還有臺灣的時裝、發藝、電器,甚至連臺灣腔都一度成為模仿流行。時過境遷,眼下的臺灣難以找到引領潮流的領域,偶像劇太幼稚、綜藝節目無新意,其他物質硬件更不用提,徒留周杰倫為代表的一眾歌星撐住了臺灣樂壇的風光。

  兩蔣竟不如小日本

  常規流行熄火,臺灣卻另劈獨特流行,那就是斬首,也就是砍頭,砍的不是活人,而是塑像、銅像。這種流行源於蔡英文當局的「去蔣化」,據不完全統計,近期位於基隆獅球嶺公園、新北飛駝社區、萬里鹿堀坪古道、北一女校園、北市內湖區等地的蔣介石銅像,要麼頭顱被短,要麼手腳被段,要麼被膠帶「綁架」,拿著「頭顱」拍照紀念的,寫大紅字泄憤的,逞一時之快落跑的,老蔣銅像成為「去蔣化」的受罪者。盡管這麼多銅像遭破壞,并未在臺灣社會掀起很大漣漪,綠營更是袖手旁觀,變相助長歪風蔓延。

  其實,不是綠營沒心沒肺,而是對「兩蔣」徒留仇恨,對惡行鼓掌都來不及,怎會有一絲痛心。不過,對於自己崇尚的偉人,可就不一樣了。這不,有「嘉南大圳之父」稱號的八田與一銅像遭前臺北市議員李承龍斬首,泛綠人士氣得跳腳,「臺獨」分子更是痛罵兇手。曾直言不會修復老蔣銅像,還要拆掉基座的臺南市長賴清德,面對「水利之父」被砍頭,則是立馬要求全力緝兇。

  照理說,「斬首」老蔣在前,「砍」八田與一在后,為何綠營人士的態度南轅北轍,賴清德又為何如此義憤填膺。原來,這個日籍工程師八田與一在綠營心中是「英雄般」的存在,認為他在日據時代參與臺北下水道興建工程、高雄港興建工程建設,更設計建造烏山頭水庫、嘉南大圳,讓嘉南平原成為臺灣最大糧倉,解決了數百萬人的飲水問題。

  扭曲歷史顛倒是非

  乍看之下,是多麼正面的飲水思源典型。只不過,八田與一所謂的英雄形象,不過是「臺獨」對日本殖民統治的美化,是典型的媚日。八田與一在日本勢力指導下興修水利不假,但顯然不是為了臺灣貧苦大眾,而是為了生產更多的臺灣大米輸出日本,最多時超過半數被貢獻給日本本土。而日本殖民統治臺灣的數十年間,臺灣人均稻米消費量竟然大減23.1%,番薯消費卻大增38.1%。而所謂的興建嘉南大圳,當時雖花費5412日圓,但日本殖民臺灣單五大制糖公司1年的總利潤,就是嘉南大圳10年工程費的1.4倍。就好比阿里山鐵路,「臺獨」說是支持臺灣建設的重大工程,實質卻是日本為了把臺灣名貴木材運走而已。

  用新黨新思維中心主任侯漢廷的話說就是,日人殖民期間,對臺灣人進行五重剝削,包括徵收土地、強迫勞動蓋水庫、給予低薪或無薪,水庫建成后徵收灌溉稅金、喪失自由耕作權利,只能配合總督府種植甘蔗水稻等作物,收成的稻米要上繳日本,臺人只能吃蕃薯。相較之下,國民黨「光復」臺灣后,取消不平等待遇,實施耕者有其田、三七五減租等,讓臺灣農民自己作主,擺脫被剝削的命運。而如果說八田與一是臺灣水利之父,那麼「兩蔣」也毫不遜色,老蔣執政時期興建眾多水利設施,更不用說支撐臺灣的「十大建設」,難道是綠營選擇性失憶?

  其實,綠營雙重標準而已,「媚日仇中」的情結,已經將「獨派」蒙蔽了是非黑白,自然就分不清英雄形象下的日本帝國主義殖民臺灣的官僚幫兇,至今仍對八田與一歌功頌德。延伸開來,不過是民進黨上臺以來撕裂社會,加劇族群對立中下的惡果。八田與一遭「砍頭」,與其說是對去蔣化、去中國化勢力的反撲,不如說是對蔡政府沉迷於制造族群對立的警告,該學歷史的是「獨派」。如果民進黨不能懸崖勒馬,冤冤相報必將導致族群仇恨爆煲,蔡英文最終玩火自焚,有朝一日也難逃「斬首」。

  鍾智維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