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67

雙城記 | 深圳37年前圖景曝光!小漁村原來竟是這樣的……

2017-04-18
来源:香港下午茶

  在上個月閉幕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出席港區人代審議時指出,與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兩年內有機會超越香港,囑咐香港要抓緊機遇,“不能再折騰”。

  張德江語重心長地說——深圳30多年前仍是個小漁村,當時香港已貴為“亞洲四小龍”,但如今深圳GDP已經超過1.9萬億元人民幣,大有可能于兩年內超越香港,此現象值得大家深思。他稱“世界風水輪流轉,現在輪到中國輝煌”,期盼香港能“融入中國夢、實現香港夢”。因此,希望香港不要凡事泛政治化,將精力放在浪費的地方,并贈港人16字箴言——“放下歧見,共謀發展,團結和諧,良好奮力”。

  那么,30多年前改革開放之初的深圳,那個尚未發展的小漁村,究竟是什幺樣子呢?最近,有內地和香港媒體重新曝光一組照片——1980年,一個名為LeroyW.Demery的美國人,用其相機拍下了這組彩色照片。于是,今天我們有機會再次看到37年前的深圳,感受到身邊那座城市的迅猛發展。

  啊!37年前的深圳,原來是這樣的:

  壹

  昔日深圳的解放路與人民路口。

  貳

  當年深圳最大的百貨公司。

  叁

  新安酒家,據說當時已經是最豪華的飯店了。

  肆

  當年的羅湖口岸。當時北上搵食的許多香港人,如今依然記憶猶新,一切還是那幺清晰,簡直是歷歷在目啊~

  伍

  平房、單車。現在深圳,還能覓到它們的蹤影否?

  陸

  羅湖橋——與其說是聯通深圳和香港,不如說溝通香港和深圳喇~當年,據說人們最擔心的是社會治安,尤其是要提防“拐子佬”(人販子)。

  柒

  當年,北上的香港人外形與內地人明顯不同,衣著光鮮的港人正走到戲院附近。

  捌

  深圳,當年有青山也有綠水,但一切都成了歷史。

  睇多D

  深圳特區的前世是這樣的

  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發出41號文件,明確指出要積極穩妥搞好特區建設,并將“出口特區”改為“經濟特區”。從此,深圳正式成為“經濟特區”,開始了她蒸蒸日上、欣欣向榮的發展之路。

  1980年前后,深圳,尚是一個漁火明滅、薄田繞山的邊陲小鎮。37年過去,只有這些黑白的照片留住了歲月的荒野,亦不由得令人感嘆:人間奇跡,原來就發生在香港的對岸;滄海桑田,原來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的這三四十年……

  1、改革開放初期,深港邊境,深圳村民跨境耕作。

  2、1980年代,深圳坪山鎮紅花嶺某生產小隊民舍。

  3、深港邊境羅湖橋,見證深圳發展的歷史進程。

  4、1979年,蛇口的一聲炮響。從此,邊陲小鎮、深圳漁村的歷史轉折開啟。

  5、1982年,2萬基建工程兵南下。他們是深最初圳建設的主力軍。

  6、來自全國各地的務工人員匯集于此,成為這座城市開發建設的重要力量。

  7、1981年,蛇口招商局打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這口號曾飽受爭議,后來成為深圳的標志用語。

  8、改革開放初期,深圳東門。那里曾是深圳最早的商業街區。

  9、1985年,深圳設立“二線關”,從此有了關內、關外的區別。密密匝匝的鐵絲網,把特區和其他地方分別開來。

  10、進入關內必須檢驗特區通行證。

  11、深圳特區成立前,站在梧桐山頂遠眺深圳。當年的荒涼小鎮,有誰想象得出30年后將是現代化的深圳大都市?

  12、當年,深圳的第一大道——深南大道。當時還是塵土飛揚的場景,農田村落就分布于道路兩側。

  13、即使在1990年代初,如今的福田CBD中心區還是一片平坦荒地。

  14、改革開放前,,深圳漁民在海邊撈蠔——話說深圳曾是海邊小漁村,此言一點都不虛。

  最后,茶小妹再發幾張從香港看現在深圳的圖景,讓茶客再次感受一下改天換地、滄海桑田的人間神跡……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